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笔者总结在对虾越冬棚养殖生产中的实践,现将提高越冬棚养殖成功率的几个关键措施介绍如下: 一、虾池大小 越冬池塘面积一般不应过大,以8亩以内为好,目的是减少水面跨度、令越冬棚较牢固抵御风吹雨打,利于保温通风、调控水质和管理。  相似文献   
22.
目前,世界各渔业国纷纷采用立法手段强化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渔业法规中,规定了禁渔区、禁渔期、禁止破坏性的渔具渔法作业、限制特定作业的渔具数量以及作业场所和作业时间等等。其中,规定各种网渔具的最小网目尺寸,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引入养殖工程化设计和HACCP管理理念,集成南方室外对虾工程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其1年3茬的产量达5~7 kg/m2,年产量可提高30%以上,对虾收获避开了市场收虾的高峰期,使对虾售价平均提高3%,年经济效益可提高70%以上,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4.
在调查和监控对虾养殖过程中使用投入物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养殖投入物进行了分类和用法用量,并提出了监控措施,如在养殖场管理中引入HACCP管理理念,并严格控制对虾饲料质量、科学使用药物、规范使用环境调控剂、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和肥料等,从而提高和保障养殖对虾的品质。  相似文献   
25.
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海洋红酵母菌(Rhodotorula sp.)RH1菌株发酵产量的影响,通过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和硫酸镁(MgSO4)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RH1菌株的最优培养基为蛋白胨10 g.L-1,酵母膏15 g.L-1,葡萄糖20 g.L-1,MgSO40.2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0.25 g.L-1,氯化钠(NaCl)10 g.L-1。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 5.0,摇瓶装液量80 mL/50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28℃,经48 h培养,菌量可达10.46×108cfu.mL-1,比优化条件前提高23.9%。还进行了RH1菌株25 L发酵罐扩大培养试验,在接种量为8%、初始pH 5.0、搅拌速率350~400 r.min-1、通气量9 L.min-1、温度28℃的条件下,经28 h的培养,菌量可达33.6×108cfu.mL-1。预计通过连续补料的方式进行培养,有望进一步提高菌量。  相似文献   
26.
对凡纳滨对虾高位越冬暖棚的建造及其养殖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创新,通过该技术可极大地增加养殖时间,提高养殖效率,使生产资料得到合理利用并避免浪费。此外,越冬暖棚搭建较简易,造价低廉,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PS2菌株是从虾塘富集、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光合菌,具有高效净化养殖水质的作用。经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实验,鉴定其为荚膜红假单胞菌。PS2菌株可利用的底物范围较广,可利用大多数低分子的有机酸、糖醇类等,这对养殖水质的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采用光吸收法测定了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光照度及溶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S2菌株可适应的温度、盐度、pH范围分别为20~40℃、0~40.0、6.0~9.0。最适的温度30℃、盐度10、pH为7.0;光照度500~5000lx范围内菌都可生长,在此范围内,光照度越强,菌生长越快;PS2菌株可在明处进行厌气性光合生长,在暗处进行需氧性兼性生长,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适宜PS2菌生长的条件。实验测定的PS2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可作为本菌株大规模生产培养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8.
水产养殖池塘的主要环境因子及相关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主要环境因子 1、溶解氧(DO) 溶解氧是养殖动物及其他动植物、细菌的生命活动和有机质的降解转化所必需的关键因子,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需保持≥3.0mg/L,最好能保持5mg/L。  相似文献   
29.
在动物生产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今天,动物肉质愈来愈受到重视。消费者不仅满足于动物肉的数量需求,而且对肉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动物肉既要安全卫生,又要口感好,瘦肉率高,保质时间长,易于加工。但实际养殖生产中,由于品种改良和营养水平及环境条件的逐渐控制,提高动物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的同时却影响了动物的体质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导致肉质下降,风味降低,甚至出现PSE等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影响肉质的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营养措施和非营养措施在保障动物快速生长的前提下,提高动物肉质的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