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本研究根据GenBank发表的禽副黏病毒4型(APMV-4)基因组序列,在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特异性RT-PCR引物和荧光探针,初步建立了可用于检测APMV-4的荧光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与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等没有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表明本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EID50,比常规RT-PCR的敏感度高100倍左右。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可用于APMV-4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
采用RT-PCR技术对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9-014分离株完整的融合蛋白(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F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基因全长为1 792 bp,可编码553个氨基酸,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弱毒株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F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95.2%,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介于70.6%~72.4%。HN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N基因全长2 001 bp,可编码61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本分离株的HN基因与Ⅰ类新城疫病毒代表毒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2.7%~94.7%之间,而与Ⅱ类新城疫病毒同源性较低,为70.7%~71.5%。根据完整的F基因和HN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均表明:本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Ⅰ类新城疫病毒基因3型,因此Ⅰ类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和HN基因具有相似的进化速率。  相似文献   
24.
新城疫在国内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流行性疫病。为了解新城疫在宁夏地区的流行情况,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的新城疫场间流行率进行了测定。基于随机抽样的策略选择120个养鸡场进行抽样和问卷调查,并采用病毒分离结合序列测定的方式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新城疫的流行率为5.83%(95% CI 1.64%~10.03%)。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分离到的病毒均属于基因VII型,与2006年该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相比,病毒已发生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25.
对全国32个省级兽医实验室开展了检测能力比对,比对项目包括H5亚型禽流感抗体(H5-AI Ab)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FMD-3ABC Ab)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检测(HP-PRRSV)、新城疫病毒(NDV)检测。比对结果表明,有24个实验室的比对结果全部准确,8个实验室部分项目的比对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其中H5-AI Ab检测项目的合格率为81.3%,FMD-3ABC Ab检测项目的合格率为87.5%,HP-PRRSV检测项目的合格率为96.9%,NDV检测项目的合格率为100%。比对结果说明省级兽医实验室对RT-PCR检测病毒的技术掌握较好,而用ELISA和HI方法检测抗体的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6.
从2005年山东省某鸵鸟饲养场发病鸵鸟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SD01,采用一步法R-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535bp),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研究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一致(^112R—R—Q-K—R-F^11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Ⅶd型,与目前报道的鸵鸟源和其他禽类NDV毒株基因型一样,说明目前我国流行的仍然是NDV基因Ⅶ型。提示,对于鸵鸟新城疫的防治,除进行疫苗免疫之外,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7.
牛海绵状脑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BSE)又称疯牛病 ,是成年牛的一种神经性、进行性疾病 ,病原为一种蛋白侵染因子—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种主要在神经细胞表面发现的含有GPI(糖基磷酸肌醇 )锚定位点的正常宿主膜相关蛋白 ,它有 2种异构体PrPc_和PrPSc,其中PrPc(33~ 35kd)可被蛋白酶完全降解 ,而PrPScN_端 6 2个氨基酸被蛋白酶降解后 ,留下一段具有抗蛋白酶降解能力并具有感染性的约由141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心片段 (2 7~ 30kD) ,而且该片段在脑内的沉积常是BSE…  相似文献   
28.
从2003年临床发病鸡群当中分离到1株NDV,经致病指数测定为中等毒力。通过RT-PCR技术扩增了其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并构建了遗传进化树,发现其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Ⅱ型,与我国现用的疫苗株LaSota处于不同的亚群,且裂解位点的组成为典型强毒株序列。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结果已登陆GenBank,登录号为DQ060053。此分离株基因组由15 18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种结构蛋白,顺序为3-′NP-P-M-F-HN-L-5′。通过对其6个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合致病性结果发现其与Roakin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9.
牛海绵状脑病几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免疫组化、免疫转印(Western-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牛海绵状脑病(RSE)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免疫组化及免疫转印法与标准品真实情况的符合率均为100%,ELISA的符合率稍差。免疫组化法操作简单、结果容易判断、价格低廉,是较适合我国使用的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我国部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0.
畜牧职业技能开发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科学合理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畜牧劳动者的素质,挖掘劳动者的潜力;二是对畜牧劳动者的技术知识与技巧技能素质或职业资格进行考核鉴定,以便全社会承认;三是促进畜牧劳动力就业,尤其是要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序流动和安置就业,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创造性等作为畜牧人力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提高与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