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7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黑鲷幼鱼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初体重(9.13±0.09)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投饲赖氨酸水平实测值为2.08%、2.52%、2.88%、3.25%、3.68%和4.05%的等氮等能日粮.试验期为8周,观察日粮赖氨酸对黑鲷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消化能力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的赖氨酸需求量.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赖氨酸水平从2.08%上升到3.25%,黑鲷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此后则出现降低的趋势.赖氨酸低水平组(2.08%和2.52%)饲料效率较其他组低(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从2.08%上升到3.25%,蛋白质沉积率有显著提高(P<0.05),此后趋于稳定.存活率与肝体比与赖氨酸水平无关.全鱼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赖氨酸水平增加而增加,脂肪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各组间的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总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但是在赖氨酸添加水平最高组这两个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随着饲料赖氨酸含量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呈下降趋势,赖氨酸含量为3.68%时均达最低值,而对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赖氨酸含量为3.25%时,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而脂肪消化率的最高值出现在3.68%赖氨酸的饲料组.试验结果还表明,黑鲷幼鱼胃、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0.05),过高的饲料赖氨酸水平则会降低蛋白酶活性,各组间的胃、前肠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黑鲷幼鱼胃、前肠和中肠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曲线模型,根据试验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同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得出其赖氨酸需要量为3.28%,占饲料蛋白质的8.63%.  相似文献   
122.
采用室内流水养殖,以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和分别添加1、2、4、8、16g·k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有效活菌数1.0×108 cfu·g-1)饲料饲喂黑鲷幼鱼,探讨其对黑鲷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当添加量达2g·kg-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而后下降。存活率、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2g·kg-1时达最大值;各组间葡萄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胃、前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差异不显著,仅中肠脂肪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黑鲷幼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2g·kg-1。  相似文献   
123.
选初重(4.13±0.16)g黑鲷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FM组)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试验组以大豆浓缩蛋白、肉骨粉、味精蛋白替代21.2%鱼粉,并将配方中FM组与空白组(即不添加氨基酸组)的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含量差值为标准,分别添加其差值的0、30%(Lys 1.7+Met 1.1)和100%(Lys 5.0+Met 3.4),分别记为LM(0)、LM(30)和LM(100)组。室内微流水养殖8周,每天人工投喂2次至饱食。结果表明:添加足量Lys和Met可显著提高黑鲷幼鱼肝脏、中肠蛋白酶活性及前肠脂肪酶活性。前、中肠纹状缘厚度与饲料Lys和Met水平呈正相关,以LM(100)组厚度最大,显著高于鱼粉组。相对于LM(0)组,饲料中足量添加Lys和Met可显著提高黑鲷幼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有高于鱼粉组的趋势(P0.05),少量添加则对其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也呈现出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124.
俄罗斯鲟肌肉生化组成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俄罗斯鲟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俄罗斯鲟鲜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5.14%、2.13%;肌肉干物质总氨基酸含量为81.08%,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6.73%,呈味氨基酸占41.87%;肌肉中磷、铜、锰、铁含量较高。俄罗斯鲟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良好风味的水产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5.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色素,主要存在于甲壳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禽类的羽毛、蛋黄和家畜的奶制品中,在水产动物鱼类主要贮藏在皮肤、鱼鳞、甲壳、肌肉和器官中。1831年Wachenroder从胡萝卜根中分离出碳水化合物类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命名;之后,Berzelius从秋天的叶片中分离提取出黄色的极性色素,并名之为“叶黄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又分离出一系列的天然色素,并命名为“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26.
经过n-3HUFA强化培育的卤虫无节幼体的n-3HUF、A、EPA和DHA的含量明显提高,投喂给日本川鲽幼苗后,能够改变幼鱼体内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提高幼鱼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应激抵抗能力,并且对其它一些鱼类的着色、视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王俊  邵庆均 《齐鲁渔业》2006,23(9):15-17
海龟属爬行纲海龟科,体长可达2m,生活于海洋,4~10月繁殖,每胎产卵100余枚,孵化期50~70天,主食大叶藻。肉可食,亦可制成工艺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产的海龟有5种,它们是绿海龟(Chelonia mydas)、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龟(Caretta caretta)、太平洋丽海龟(Lepidochelys olivacea)和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  相似文献   
128.
几种鲟鱼酯酶同工酶和蛋白质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首鲟、匙吻鲟、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为材料,用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pH值为5-7)等电聚焦技术分离酯酶同工酶和蛋白质(胶浓度为7.5%),酯酶活性染色和Coomassie Blue R250染色分别显示酯酶同工酶和蛋白质多态性,结果表明高首鲟、匙吻鲟、杂交鲟和中华鲟等不同种属鲟鱼的血清、心脏组织、肝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等电点pI介于pH值5.0-7.0,呈现多态性和种属特异性。同种鲟鱼的血清、心脏组织、肝脏组织和肌肉组织酯酶同工酶呈现组织器官特异性,同时血清、心脏组织和肝脏组织的酯酶活性明显高于肌肉组织的酯酶活性。在pH值5.0-7.0条件下,中华鲟鱼的心脏组织、肝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非酯酶蛋白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HUFA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3 HUFA呈显著上升趋势.各组织中DHA/EPA不受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黑鲷幼鱼[(8.08±0.09)g]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n-3 HUFA的需要量为0.87%DM;(2)黑鲷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在n-3 HUFA>0.92%时有显著下降(P<0.05);腹腔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随饲料中n-3 HUFA的添加呈升高趋势(P<0.05),且高含量n-3 HUFA(0.94%)可使HSL活性增加近一倍.结果表明,饲料中n-3HUFA通过同步调控脂肪合成与分解两个过程影响黑鲷幼鱼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n-3 HUFA(0.79%,0.83%,0.85%,0.88%,0.92%,0.94%;DHA/EPA=2.8/1)对黑鲷幼鱼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黑鲷幼鱼肝体指数(HSI)及腹脂率(IPF ratio)随饲料中n-3 HUF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于0.92%和0.94%组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脂肪细胞直径呈减小趋势,其中0.94%组显著小于0.85%组;肌肉脂肪含量受n-3 HUFA的影响显著,于0.88%组时达到最低。各组全鱼水份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SFA)和C16∶0含量均随饲料n-3 HUFA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而∑n-3 HUFA呈显著上升趋势。各组织中DHA/EPA不受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增重率为参考指标,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黑鲷幼鱼[(8.08±0.09) g]获得最佳增重时对饲料中n-3 HUFA的需要量为0.87% DM;(2)黑鲷幼鱼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在n-3 HUFA>0.92%时有显著下降(P<0.05);腹腔脂肪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随饲料中n-3 HUFA的添加呈升高趋势(P<0.05),且高含量n-3 HUFA(0.94%)可使HSL活性增加近一倍。结果表明,饲料中n-3 HUFA通过同步调控脂肪合成与分解两个过程影响黑鲷幼鱼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