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以血清 1、2、4、5型鸭疫里默氏菌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制备 4价铝胶佐剂和铝胶复合佐剂 2种灭活苗 ,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 ,对 3日龄樱桃谷鸭颈背部皮下注射 0 .5 m L/只。(1 )免疫后 1 0、1 3、1 6 d对同源 RA的攻击 ,铝胶佐剂苗表现出 5 %~ 2 0 %、75 %~ 90 %、1 0 0 %免疫保护 ,2 3~ 30 d免疫保护力开始下降 ;铝胶复合佐剂苗表现出1 0 %~ 35 %、80 %~ 1 0 0 %、1 0 0 %免疫保护 ,5 1~ 6 5 d免疫保护力开始下降。(2 ) 2种疫苗 1次免疫后 2 3d抗体水平均达高峰 ,至 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的存在 ,1 0日龄进行第 2次免疫后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 ,到 6 5 d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 ;其中 1 6~ 6 5 d进行 2次免疫的铝胶复合佐剂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 )地高于铝胶佐剂苗。 (3) 2种疫苗免疫雏鸭后能够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 )地增强 T细胞的免疫力 ,时间达 2周。对攻毒保护试验、抗体消长规律和细胞免疫测定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RA4价铝胶佐剂和铝胶复合佐剂 2种灭活苗免疫雏鸭后 ,免疫保护的形成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结果。经实验室攻毒保护试验、EL ISA抗体消长规律测定、T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和田间试验表明 ,研制的 2种疫苗均具有  相似文献   
102.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的提纯及其结构蛋白SDS-PA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分离株SC-1经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增殖后,采用差速离心结合蔗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提纯,获得多量、纯净的完整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主要位于40%~50%蔗糖层交界处,电镜下可观察到DE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特征,完整病毒粒子由囊膜、衣壳和核芯3个部分组成,直径为170~190nm。将纯化的DEV粒子经SDS—PAGE分析,发现其结构蛋白由11种多肽组成,即VP1(190000)、VP2(136000)、VP3(106000)、VP4(88000)、VP5(75000)、VP6(68000)、VP7(56000)、VP8(48000)、VP9(42000)、VP10(38000)和VP11(32000).其中VP1、VP2、VP3、VP6、VP8和VP9等6条蛋白区带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约占病毒结构蛋白总量的89.04%,为DEV的主要结构多肽。  相似文献   
104.
给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含黄曲霉毒素AFB,的饲料,分别于采食AFB1后第12、24、48、72、96、120、144、168、192h各剖杀2只雏鸭,观察病理变化并采取组织病料,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眼观病变为气囊有黄色纤维性物质渗出,肝、肾肿大,质地变脆。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胆管增生,肝细胞空泡变性及后期极度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散在凝固性坏死;脾红髓淤血,脾窦扩张;大脑膜水肿扩张,脑实质毛细血管扩张;心肌纤维、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胰腺细胞颗粒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中空泡大量聚集导致细胞核变形,肾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大脑神经细胞髓鞘溶解及胰腺细胞酶原颗粒减少。表明,AFB,对雏鸭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胰腺等均有明显病理损害,以肝的病变最为严重和典型。  相似文献   
105.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免疫兔制备兔抗DHV—Ⅰ抗体,建立了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DHV—Ⅰ抗原的间接免疫酶染色(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ⅡS)方法,并对DHV—Ⅰ强毒人工感染死亡或濒死雏鸭的各个组织器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ⅡS与DHV—Ⅰ感染死亡或濒死雏鸭的肝等呈现阳性反应,与鸭瘟病毒、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发病和死亡雏鸭的肝以及健康雏鸭的肝呈现阴性反应。感染DHV—Ⅰ死亡或濒死雏鸭的肝、脾、肾、心、胸腺、腔上囊、胰腺、十二指肠、盲肠、空肠、回肠、直肠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呈阳性或强阳性,DHV—Ⅰ抗原主要分布于感染细胞的细胞质。该ⅡS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DHV—Ⅰ在感染雏鸭组织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DHV—Ⅰ感染雏鸭的实验室诊断、甲醛固定组织的回顾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6.
将鸭瘟病毒(DPV)CHv株经过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复冻融、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介质离心制备纯化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血清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分的保存条件、质量控制以及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75μg/孔的纯化DPV抗原包被反应板可获得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100稀释的待检血清样品反应后D405 nm值换算为抗体效价的标准直线方程为y=1.573+3.552x(r=0.953,n=40)。试剂盒在4℃保存3个月或-20℃保存10个月后各项性能都很好。应用该试剂盒对皮下注射、口服和滴鼻免疫DPV弱毒的20日龄樱桃谷鸭血液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皮下免疫鸭于第6 d,口服和滴鼻免疫鸭于第9 d可在血清中检测到DPV特异性抗体,且至第60 d时依然可检测到高效价抗体。证实,该试剂盒可用于鸭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鸭场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7.
雏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引起雏鸭的感染和发病是雏鸭饲养阶段常见、多发的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病变的特征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雏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常见的禽类中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主要为O1、O2、O35、O78,在不同动物及其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未见引起雏鸭感染致病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的系统研究资料。本研究对自1999年以来从13个不同地区规模化养鸭场患大肠杆菌病的雏鸭分离的265株大肠杆菌对雏鸭…  相似文献   
108.
通过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为150 bbp的全价饲料,复制雏鸭感染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病例,观察中毒鸭的临床症状;于6、12、24、48、72、96、120、144、168和192 h分别剖杀2只,观察大体病理变化,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液、肝脏中的AFB1含量.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生长停滞,跛行,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为:气囊混浊有黄色纤维素样渗出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变脆并有出血点.饲喂黄曲霉毒素饲料6 h后即可从血液、肝脏中检出AFB1,随着饲喂黄曲霉毒素饲料时间的延长,血液、肝脏中AFB1的含量逐渐增高,7d时肝脏和血清中的AFB1分别高达53.4 ng/g和35.68 ng/g.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索鸭α干扰素(IFN-α)真核表达质粒(pcDNA-SDIFN-α)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将pcDNA-SDIFN-α以1、3和6μg/只3个剂量用基因枪轰击法分别免疫28日龄鸭,以PBS和空载体质粒pcDNA3.1( )为对照,所有鸭15 d后接种鸭瘟(DP)弱毒疫苗。接种后第3、7、14、21、28、35、49、63、84天采血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测定鸭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转化效果;第7、14、21、28、35、49天采血用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CD3 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OD值),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鸭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于第3-84天均高于PBS和空载体pcDNA对照组,其中第3-84天1μg/只组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3μg/只组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6μg/只组于第7-49天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1μg/只组第3-35天显著(P≤0.05)高于3、6μg/只组;3μg/只组于第14-35天高于6μg/只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pcDNA对照组略高于PBS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CD3 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鸭于第7-49天均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其中1μg/只组于第14-49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3μg/只组于第21-49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对照组和显著(P≤0.05)高于pcDNA对照组,6μg/只组于第7-49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pcDNA对照组;1、3和6μg/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cDNA组于第14-49天高于PBS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pcDNA-SDIFN-α提前15 d免疫能显著增强DP弱毒疫苗诱导的鸭细胞免疫力,以基因枪免疫1μg/只的效果最佳,它是一种良好的增强DP弱毒疫苗细胞免疫的分子佐剂。  相似文献   
110.
四川白鹅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分析四川白鹅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方法]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鸭IL-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ConA刺激的四川白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中扩增鹅IL-2基因,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四川白鹅IL-2基因全长468 bp,含1个44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46个氨基酸。生物学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4个磷酸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表明四川白鹅IL-2基因与鸭、鸡和火鸡IL-2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分别为92.2%、77.5%、78.2%和85.8%、65.5%、64.1%,而与其他种属的哺乳动物及啮齿类动物(如人、猴、大鼠、牛、马、猪、猫、小鼠、兔和鹿)的IL-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分别低于45%和28%。[结论]四川白鹅IL-2基因与鸭和鸡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