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32篇
  免费   1500篇
  国内免费   2183篇
林业   5332篇
农学   3223篇
基础科学   3581篇
  2697篇
综合类   23262篇
农作物   3242篇
水产渔业   2184篇
畜牧兽医   13332篇
园艺   4749篇
植物保护   1613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1187篇
  2022年   1126篇
  2021年   1095篇
  2020年   1311篇
  2019年   1851篇
  2018年   2093篇
  2017年   995篇
  2016年   1340篇
  2015年   1422篇
  2014年   3337篇
  2013年   2413篇
  2012年   2667篇
  2011年   2621篇
  2010年   2624篇
  2009年   2777篇
  2008年   2621篇
  2007年   2498篇
  2006年   2341篇
  2005年   2241篇
  2004年   2067篇
  2003年   1858篇
  2002年   1699篇
  2001年   1558篇
  2000年   1511篇
  1999年   1468篇
  1998年   1436篇
  1997年   1413篇
  1996年   1357篇
  1995年   1303篇
  1994年   1254篇
  1993年   1152篇
  1992年   1031篇
  1991年   964篇
  1990年   943篇
  1989年   734篇
  1988年   358篇
  1987年   327篇
  1986年   323篇
  1985年   294篇
  1984年   263篇
  1983年   247篇
  1982年   183篇
  1981年   174篇
  1980年   94篇
  1979年   62篇
  1965年   28篇
  1964年   26篇
  1959年   31篇
  1957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 研究马的行为规律及变化过程,为马匹的选择、训练及健康评估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伊犁马母马12匹,采集视频数据,记录马匹在各时间段摄食、静息、探究、修饰、排泄和其他等各种行为指标,比较分析各时段行为的差异性。【结果】 舍饲伊犁马在行为规律上全天时间摄食>静息>探究>其他>修饰,不同时段伊犁马行为时间分配上,咀嚼、伸展时间下午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早、晚时间段(P<0.01),卧息、站息时间晚上极显著大于早上、下午时间段(P<0.01),站立、警觉时间早上、下午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舔食时间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啃痒时间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下午时间段(P<0.01),频次指标中,咀嚼次数下午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显著大于早上时间段(P<0.05),舔食、摇头次数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卧息次数晚上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早上、下午时间段(P<0.01),警觉、站立次数早上、下午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啃痒、伸展早上时间段显著大于下午时间段(P<0.05),排便次数早上、下午、晚上各时间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舍饲伊犁马全天中用于摄食的时间最长,其后依次是静息、探究、其他、修饰。咀嚼、舔食多集中在早上、下午各时间段;蹭痒多集中在早上时间段;卧息、站息、伸展多集中于晚上时间段;站立、警觉在白天各时间段均较集中;在嗅探、蹭痒、哈欠、刨地、抬蹄、排尿上没有发现差异,通过观察不同时段所表现的行为指标对马匹行为进行监测,可为实际生产过程中马匹的管理提供客观参考指标,减少对马的伤害,防止恶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以果胶质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对大千 生种子中果胶质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千生种子中果胶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功率200w, 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60℃ 。在此最佳工艺下果胶质成分的含量最高为4.51%。  相似文献   
105.
'辽峰'葡萄是灯塔市柳条寨镇赵铁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市果蚕站等1999年从巨峰无性系中选育的优良中熟芽变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600g,最大1350g.无核化处理后,单粒重12~14g,最大18g,圆形或椭圆形;紫黑色,易着色,果粉厚,果皮与果肉易分离;果肉较硬,味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以上,品质上.恒温保鲜贮至春节,不落粒,且风味不变,品质明显优于'巨峰'[1].目前辽阳市露地栽培'辽峰'葡萄近667 hm2,主要集中在灯塔市古城街道、柳条寨、西马峰3个乡镇,以及辽阳县兴隆镇等地.由于栽培者管理水平不一,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因成熟期一致,果品集中上市,价格不高,影响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增加果农收益,笔者于2016年春,在辽阳县兴隆镇青堆子村进行大棚促早栽培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促早栽培成熟期在7月上旬,比露地提早成熟50~60d,年平均666.7 m2经济效益2万余元.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正镜头一:在山东省莱州市维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里,一台连接着电脑的显示屏十分引人注目。原来,这台远程电子检测技术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合作社车辆作业情况,包括深松深度、作业效率、作业亩数等数据,这样的深松检测仪合作社共安装了12套。  相似文献   
107.
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建立草珊瑚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草珊瑚外植体的最佳消毒灭菌方法为使用75%乙醇消毒30 s,再用无菌水涮洗1遍,然后置于0.1%HgCl_2溶液(加1~2滴表面活性物质吐温-80)浸泡消毒8~9 min,用无菌水浸洗2次,每次浸洗5 min。草珊瑚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IAA+0.5 mg/L NAA;草珊瑚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IBA。诱导草珊瑚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0.3 mg/L NAA。草珊瑚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泥炭土+蛭石,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108.
小麦秸秆长度、覆盖量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小麦秸秆覆盖对坡面产沙产流过程及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降雨强度为90 mm/h时,不同秸秆长度和秸秆覆盖量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产流产沙过程规律,结果表明:(1)在相同秸秆长度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流量产沙量极显著减少(p0.01)。相同覆盖量水平下随秸秆长度增加,产流量显著增加(p0.05),在4.5 t/hm~2覆盖量下产沙量极显著增加(p0.01)。(2)秸秆覆盖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较裸露坡面延迟6.23倍,产流量平均下降19.5%,产沙量下降31.6%。覆盖措施通过保护土壤的结构有效抑制了细沟侵蚀过程向切沟侵蚀发展。产流产沙过程受秸秆长度和覆盖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交互效应对产流过程的影响更突出。(3)随覆盖量增加,减水减沙效益极显著增加(p0.01);随长度增加,减水减沙效益分别减少为17.26%,27.97%。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坡面产流量、产沙量和减水、减沙效益均与秸秆长度、秸秆覆盖量呈二元线性关系。(4)在当前试验条件下,当秸秆长度为3~5 cm,覆盖量为4.5 t/hm~2时达到最优减水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采煤活动影响下农田塌陷水域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使用GC-MS对淮南潘一矿的杨庄农田塌陷区水体和底泥中的OCPs特征污染物六六六(HCHs)及滴滴涕(DDTs)进行质量浓度测定,利用ArcGIS进行OCPs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并选择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法(CB-SQGs)对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庄沉陷区溶解态ΣOCPs质量浓度范围为72.06~218.89 ng·L~(-1),均值为167.32 ng·L~(-1);悬浮态和沉积态ΣOCPs范围为199.35~405.04 ng·g~(-1)dw和24.34~1 247.32ng·g~(-1)dw,均值为277.07 ng·g~(-1)dw和238.78 ng·g~(-1)dw;悬浮态和沉积态OCPs质量浓度自上游向下游方向随水流呈削减趋势;杨庄塌陷水体中HCHs主要来自于林丹,DDTs主要来自于农业三氯杀螨醇;溶解态OCPs低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限额,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悬浮态和沉积态OCPs处于中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中沉积态OCPs毒性发生率略低于悬浮态OCPs毒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可能导致麦玉复种系统土壤碳排放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