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38篇
  免费   2133篇
  国内免费   1632篇
林业   4569篇
农学   2249篇
基础科学   1992篇
  2968篇
综合类   34133篇
农作物   957篇
水产渔业   34358篇
畜牧兽医   32458篇
园艺   1628篇
植物保护   891篇
  2024年   309篇
  2023年   1231篇
  2022年   1471篇
  2021年   2175篇
  2020年   2300篇
  2019年   2676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1687篇
  2016年   2144篇
  2015年   2754篇
  2014年   6526篇
  2013年   5798篇
  2012年   7793篇
  2011年   7817篇
  2010年   6844篇
  2009年   8059篇
  2008年   7791篇
  2007年   6713篇
  2006年   6264篇
  2005年   5360篇
  2004年   4428篇
  2003年   4239篇
  2002年   3505篇
  2001年   2892篇
  2000年   2188篇
  1999年   1482篇
  1998年   1266篇
  1997年   1155篇
  1996年   922篇
  1995年   830篇
  1994年   958篇
  1993年   775篇
  1992年   663篇
  1991年   605篇
  1990年   489篇
  1989年   533篇
  1988年   430篇
  1987年   382篇
  1986年   311篇
  1985年   221篇
  1984年   193篇
  1983年   171篇
  1982年   175篇
  1981年   127篇
  1980年   144篇
  1979年   84篇
  1978年   74篇
  1977年   77篇
  1975年   76篇
  1974年   8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濒危中华鲟人工群体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1998―2008年孵出的子一代(F1)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养殖中华鲟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年龄10~20龄的492尾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体重为30~169 kg,体长为140~258 cm,肥满度为0.77~1.26,体长(L)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式为W=1×10~(–5)L~(2.9658) (R~2=0.9076,n=492)。74尾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成熟比例为15.04%,成熟个体中雄鱼体重[(60.73±14.53)kg]和体长[(172.27±13.46)cm]均小于雌鱼体重[(88.39±29.14)kg]和体长[(193.37±18.90) cm];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0龄,平均为(14.96±1.93)龄,雌鱼最小成熟年龄为12龄,平均为(17.84±1.80)龄。雄鱼催产成功率为76.36%,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49.11±13.38) s,精子寿命为(220.75±56.47)s;雌鱼催产成功率为57.89%,产卵量为(13.43±6.79)万粒,卵径(3.97±0.15)mm,卵重(0.046±0.013)g,受精率为(42.72±27.82)%,孵化率为(51.61±32.41)%,出苗量为(4.44±5.67)万尾。与野生中华鲟相比,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个体体格、繁殖力和繁殖效果均有下降趋势,人工保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2.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3.
近期暴发的新冠肺炎使人们谈食色变,针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水生野生动物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维持生态平衡上,也体现在满足人类养殖开发与利用上。水生野生动物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丰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但是,在针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本文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养殖利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水生野生动物野外资源保护和规范水生动物的繁殖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展望。呼吁社会积极鼓励和宣传水生野生动物合理的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事业,引导消费者正确食用安全的驯养产品,进而实现扩大、改善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和环境,实现水生野生动物种群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性与合理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生物炭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肥力提升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生物炭对辣椒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复配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土比例为1∶1时,A2处理使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增加81.4%、80.5%,单果长、单果茎粗增加15.1%、21.0%,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11.08 mg·kg-1,对土壤pH和全盐量影响不大。复配土比例为1∶2时,B2处理下果实鲜质量、干质量增加39.7%、40.2%,茎叶鲜质量、干质量增加28.1%、29.5%、根鲜质量、干质量增加35.0%、22.0%,单果长、单果茎粗分别增加12.1%、13.0%,单株结果数增加119.8%,产量最高且土壤pH和盐分变化不大。复配土为1∶5时,添加生物炭对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积累产生抑制。因此,该试验条件下,建议1∶1和1∶2的复配土生物炭添加量为2%,1∶5的复配土不建议施用生物炭。  相似文献   
105.
为实时掌握水产养殖水质和气象环境信息,针对溶氧控制过程中非线性、惯性大和时滞的问题,以循环水流水槽养殖模式为基础,设计了水产养殖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PLC对养殖环境中溶氧、pH、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等参数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上位机实时显示环境信息,用模糊算法处理信息,处理后的结果作为PLC的输出传送到变频器中,变频器控制增氧机调节水中溶氧量。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时传输与显示上述参数信息,提供历史数据和环境异常报警功能。模糊控制在调节溶氧过程中超调小、精度高,溶氧偏差±0.4 mg/L,可减少增氧机启停次数、延长设备寿命。监控系统进行实地应用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以大叶芥菜为主要的植物熏蒸材料,通过改变其与主栽作物番茄间作的不同种植模式,分析大叶芥菜产量、大叶芥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番茄根结指数、番茄产量等指标,探索生物熏蒸效果佳、作物产量高、可以大面积推广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间作模式1(栽培大叶芥菜前将番茄吊蔓的2架钢丝距离调整为50~60 cm,第1茬番茄拉秧后将棚内温度调高2~5 ℃)效果最好,大叶芥菜的产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最高,根结线虫抑制效果最好,同时每667 m^2番茄产量最高,达12 216.5 kg,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猪舍围护结构材料对猪的福利养殖的影响,通过采用3种猪舍围护结构材料的方案(传热系数分别是0.51,1.79,3.17 W/(m~2·K)),选择太原地区的气象数据,应用Ecotect分析软件对猪舍进行热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方案1(传热系数为0.51 W/(m~2·K))的保温隔热性能比其他2种方案表现出更好的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传热能力越小越有利于猪的福利养殖。  相似文献   
108.
食用菌兼具营养及药用价值,被公认为"现代保健食品",已成为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引起褐变、变质或腐烂等,严重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食用菌保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影响食用菌采后保鲜效果的因素,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科学分析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化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利用2001-2017年中国乳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针对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主要受到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其余省份为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因此,从区域发展层面,提出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较优势区域、引导非优势区域转移和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等建议;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层面,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种植替代玉米的饲料作物、引导乳制品消费、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