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39篇
  免费   2585篇
  国内免费   5476篇
林业   1858篇
农学   6537篇
基础科学   1242篇
  3424篇
综合类   28472篇
农作物   4117篇
水产渔业   1737篇
畜牧兽医   19400篇
园艺   3162篇
植物保护   1751篇
  2024年   403篇
  2023年   1669篇
  2022年   1971篇
  2021年   2225篇
  2020年   2250篇
  2019年   2802篇
  2018年   1352篇
  2017年   2207篇
  2016年   2915篇
  2015年   2626篇
  2014年   3035篇
  2013年   3196篇
  2012年   4276篇
  2011年   4343篇
  2010年   4176篇
  2009年   4275篇
  2008年   4185篇
  2007年   3631篇
  2006年   3046篇
  2005年   2836篇
  2004年   2341篇
  2003年   2126篇
  2002年   1588篇
  2001年   1541篇
  2000年   1097篇
  1999年   925篇
  1998年   690篇
  1997年   547篇
  1996年   533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489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394篇
  1991年   378篇
  1990年   283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选用1对同质异核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和长江流域棉区(江西九江)2个生态点种植,对棉花苗期生长、全生育期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花药发育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恢复基因对棉花苗期生长、花药发育以及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2)恢复基因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3)恢复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棉花纤维长度。本研究对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和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睡莲叶片胎生现象是繁育途径的重要补充,对种群的传播、扩散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和分析睡莲叶片胎生现象相关的代谢路径和调控基因,为深入认识睡莲叶片胎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以叶片具有胎生现象的‘小花睡莲’(X)和叶片无胎生现象的‘蓝星睡莲’(L)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叶片4个发育阶段的叶脐部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对照(L)和样品(X)叶片不同发育阶段测序结果: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34 909个基因(48.65%)表达上调,36 850个基因(51.35%)表达下调。DEGs分析显示,随着叶片的发育,X和L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呈增加趋势。对L1-vs-X1、L4-vs-X4阶段的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质膜和膜相关成分、胞外区域、细胞壁等相关的细胞组分中,涉及到代谢过程、生物合成和应急响应等;Pathway代谢通路表明,DEGs主要参与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类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甘油磷脂类代谢以及细胞周期相关等过程。对DEGs进一步分析,克隆出了4个可能参与睡莲叶片胎生发育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04.
2011―2013年在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SDS,SD01和SD02),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进化规律,对3株病毒进行了测序和生物活性分析,并对分离株SDS对鸽的致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毒株SDS基因组全长为15192 bp,基因排列方式为3′-NP-P-M-F-HN-L-5′,3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新城疫强毒的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3个毒株与基因Ⅵ型NDV毒株聚于一簇,属于ClassⅡ系Ⅵb基因型。3个分离株F蛋白的融合肽和七肽重复区,HN蛋白的抗原中和表位存在多处突变,与单克隆抗体1E5、2F10的反应性也发生改变,表明3个分离株与疫苗株LaSota有明显的抗原差异。SDS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鸽自攻毒后5 d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滴鼻组和肌肉注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和70%;病死鸽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腺胃乳头、腺胃肌胃交界及肠道出血,肝脏肿大,脾有淤血斑。滴鼻组在攻毒后5~14 d于喉头和泄殖腔检出排毒,而肌肉注射组在攻毒后3~14 d于喉头和泄殖腔有排毒。  相似文献   
105.
几丁质酶(chitinase, EC 3.2.1.14)是一种降解几丁质的糖苷酶,在植物应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辣椒几丁质酶类(Capsicum annuum chitinase-like, CaCT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注释、进化分析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从最新的辣椒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31个CaCTL成员。根据系统发育进化树将这些成员分为GH18和GH19亚家族,并进一步分为5个亚类(Ⅰ~Ⅴ类)。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亚类中的成员存在功能相关性。对辣椒、矮牵牛以及番茄的CTL基因家族成员同源性分析表明,在矮牵牛和番茄中分别有7个和11个辣椒CaCTL的同源基因。通过qRT-PCR分析发现,在正常环境生长的辣椒植株中,64.2%的GH18亚家族的CaCTL成员表达水平很低,有64.7%的GH19亚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aCTL成员启动子区域存在许多激素反应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应激相关元件。当植物遭受不同的非生物胁迫时,qRT-PCR结果显示,多数CaCTL成员表达上调。当植物遭受高温干旱条件时,多个CaCTL成员的表达上调明显。上述结果丰富了CTL基因家族进化的研究,为探索CaCTL成员的功能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牛星状病毒(BAstV)是我国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检测BAstV的Real-time PCR方法。根据BAstV流行株的ORF1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成功建立基于EvaGreen检测BAstV的Real-time 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1.36×101~1.36×108拷贝/μ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扩增效率为93.79%;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BAstV,对犊牛腹泻其他相关病原呈阴性;最低检测下限为13.6拷贝/μL;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对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采自河南省的221份犊牛腹泻样本进行检测,BAstV的检出率为18.1%(40/221),采样场阳性率为100.0%(14/14)。本试验所建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BAst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7.
来自西班牙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CRAG)和农业食品研究与技术所(IRTA)的研究人员在桃树中发现了抗白粉病基因。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白粉病菌(Podosphaera pannosa)。由于防治白粉病需要使用杀菌剂,既给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也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该研究还提供了新的分子工具来开发和鉴定具有抗白粉病基因的桃树品种,从而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喷洒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8.
禾田稻2号(代号松辽62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粳1为母本、长白19为父本,双亲配组,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世代选拔培育,系谱法、穿梭育种,最终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好,结实率高,中感稻瘟病,米质好,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中晚熟稻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敲低Bmal1基因对体外培养牦牛颗粒细胞雌二醇(E2)和孕酮(P4)分泌的影响。应用siRNA技术下调颗粒细胞中Bmal1基因的表达,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E2与P4含量,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激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经si-Bmal1转染颗粒细胞后,E2分泌量显著下降,P4分泌量极显著下降;在mRNA检测水平上,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Star的表达量下降;在蛋白检测水平上,Cyp19a1、Star的结果与mRNA表达基本一致。综上表明,敲低Bmal1基因能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牦牛颗粒细胞E2和P4的分泌水平,Bmal1基因参与牦牛颗粒细胞激素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0.
NMB/NMBR通过调节A型流感病毒(IAV/H1N1/PR8)感染诱导的细胞因子表达而参与抗IAV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为探究其发挥抗IAV/H1N1感染的信号通路,本文用PR8和WSN毒株分别感染MLE-12细胞和小鼠,用NF-κB抑制剂BAY11-7028单独或联合NMB处理MLE-12细胞,小鼠后腿肌内注射NMB和NMBRA,采用RT-PCR和qRT-PCR分析NMBNMBRIL-6、IFN-α和NP基因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NMB、NMBR、P65/p-P65、IκBα和N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BAY11-7028可促使PR8和WSN感染的MLE-12细胞中NMB、NMBRIL-6和IFN-α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和NP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并降低NMB、NMBR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和提升IκBα和NP蛋白表达水平。然而,NMB联合BAY 11-7028诱导PR8或WSN感染后的细胞中IL-6和NP表达出现极显著下降和IFN-α显著上升。此外,NMB抑制PR8和WSN感染的小鼠肺组织内p-P65和NP蛋白表达水平和促进IκBα蛋白表达水平;NMBRA联合NMB抵消NMB对PR8或WSN感染后的这些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综上表明,NMB/NMBR通过调节PR8和WSN感染的MLE-12细胞和小鼠体内的NF-κB信号通路上P65蛋白磷酸化和IκBα的表达,进而影响下游细胞因子IL-6和IFN-α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IAV/H1N1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