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8篇
林业   47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学调查为基础,对其天然种群的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天然种群分布不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都极其有限;群落层次性较强;闽楠、浙江楠和刨花楠在各自群落的乔木层中都占有优势;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庆元县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仁寿山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开化、庆元的闽楠群落,建德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理安寺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指数较低,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2.
竹林养分循环Ⅰ.毛竹纯林的叶凋落物及其分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主要产区的四片试验地上,随机布置了21个区组90个集叶斗,持续观察3a,以研究林内叶凋落物的动态。在相同立地上,又用同样方法布置20个区组400个落叶分解袋,通过林地潜育定期采集潜育样和样袋中残留物养分含量分析等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时的失重速率和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反馈。试验结果表明,毛竹林叶凋落物量在其年变化周期中有两个高峰期,峰值的出现时间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迟早不一。第一高峰值所代表的叶凋落物量因林分的生长特性不同其占全年总量的百分数变动于17—56%之间。竹叶凋落物在分解时其失重速率在初始期变化较快,但经20周林地潜育后渐趋稳定;养分的反馈情况因元素的不同而异,一些大量元素在其向土壤释放前于凋落物分解后的残留物中先有一个累积阶段。  相似文献   
13.
The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of Dendrocalamus minor var. amoenus was studied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selection of explant, phytohormone, culture method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month for explant collection of D. minor var. amoenus is May and June. The best position for explant collection is middle-upper part knot of semi-lignification branch. The clump shoot could be induced in medium with 3/4MS+BA 4 mg·L-1+KT 1 mg·L-1+CW 100 mL·L-1. The optimal medium for subculture of D. minor var. amoenus is 3/4MS+BA 2 mg·L-1+KT 1 mg·L-1+CW 100 mL·L-1. Liquid medium i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growth condition and proliferation rate of clump shoot. The medium 1/5MS+IBA 8 mg·L-1+ NAA 4.5 mg·L-1 + KT 0.1mg·L-1 is a relative suitable rooting medium for D. minor var. amoenus, with the rooting method of synchronized treatment first and then root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could be higher than 90% in substrate of fine river sand∶peat soil=3∶ 1.  相似文献   
14.
麻竹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 ~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显著减小了麻竹立竹枝、叶、秆、地上生物量.钩梢后麻竹立竹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增加了8~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0~8 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立竹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立竹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分配更多地向叶和枝倾斜.钩梢麻竹商品竹叶数量较全梢麻竹增加29.68%,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钩梢后冠层下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商品竹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在钩梢后的一个生长季内,钩梢影响了麻竹立竹资源利用策略,表现为枝与叶之间关系的变化,但随钩梢年限的增加其变化规律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主要产区浙、赣两省的三块试验林中对毛竹林内降水的养分输入及其小流域迳流的养分输出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降水中的养分物质浓度及其输入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且与林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林内降水中各养分物质的浓度及输入量依大小顺序列为K~+>Ca~(2+)>Mg~(2+)>NH_4~+-N>NO_3~--N>PO_4~(3-)。迳流水养分输出量的季节变化动态与迳流水量的季节增减趋势相一致,其养分物质浓度及输出量高低顺序为K~+>Mg~(2+)>速效N>PO_4~(3-)。除作为养分移动载体的林内降水及迳流水外,毛竹生长发育特性、土壤生物活动及施肥、抚育等人力措施亦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与输出产生影响。文中建立了浙江省庙山坞试验林林内降水中养分元素钾的年输入量GM(1,1)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低温驯化对部分丛生竹种叶片膜脂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丛生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竹类资源.由于丛生竹笋期较迟,严冬来临之际幼竹尚未充分木质化或仍在生长,故其耐寒性较差,至北纬30°以前仅有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Lour.)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等少数丛生竹种能够存活[1].  相似文献   
17.
应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富阳市主产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的7个乡镇的8片雷竹试验林的土壤硒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结果表明,永昌镇测试土壤0~15cm土层自然总硒含量达到0.4856mg/kg(风干土),超过我国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平均值0.29mg/kg,其他几处土壤硒含量均处于平均值左右。雷竹林0~15cm土层总硒含量极显著高于15~30cm土层总硒含量。土壤各形态硒分布中,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及元素态硒是采样土壤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且与土壤总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态硒含量除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形态硒均没有相关性,而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竹笋与竹鞭硒含量与0~15cm土层有效硒含量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大金山岛森林群落调查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大金山岛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和特征分析,发现大金山岛的主要森林群落有2种:野梧桐、青冈-石竹-鸭跖草、鳞毛蕨群落;红楠(青冈、野柿、野梧桐)-石竹-鳞毛蕨群落;它们的林下植物种类基本相似,均还处于演替较早阶段,植物多样性低,正在向地带性森林群落——以壳斗科植物为主的群落(青冈林)缓慢演替。建议对海岛地区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采用已经引种驯化成功的优良树种,特别是壳斗科树种,通过采用林窗更新等技术进行林分改造,有目的地选留优良乡土树种,加以定向培育,可加速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使之及早达到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竹北移”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经过60余年的曲折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南竹北移”再次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上,回顾“南竹北移”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展望发展潜力,探索发展路径,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综述了中国“南竹北移”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经验,介绍了“南竹北移”工作的最新进展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发挥竹子优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南靖连续4a对1995年春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为3m×4m、4m×5m和5m×6m3种密 度的麻竹试验林进行水文生态效应观测。结果分析表明:(1)麻竹林冠截持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均呈正相关,而 秆茎流和林内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的年林冠平均截持 量和截持率为155.2 mm和14.61%,林内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率为829.0 mm和78.11%,竹秆茎流量和茎流率为 77.3mm和7.31%。(2)麻竹林地表枯落物具有吸持其自身干质量2.8倍水量的潜在能力。(3)3种密度麻竹林的 0-60 cm土壤层最大潜在蓄水量为315.3-326.3 mm,略低于毛竹林367.9mm。(4)麻竹林地表径流和泥沙流 失量与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竹林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年地表平均径流量、土壤侵 蚀模数是密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5、0.45倍,其NO3-、NH4 、PO43-、K 等养分年流失量则分别是密 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8、0.49、0.36、0.4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