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江西安福林区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矿化态碳(MC)含量季节变化和剖面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以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MC含量差异较大,0~60 cm土层MC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为竹阔混交林(73.53 mg/kg)>毛竹纯林(59.07 mg/kg)>竹杉混交林(51.68 mg/kg)>杉木林(38.48 mg/kg);各林分类型MC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林分类型MC含量平均值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0~40 cm土层间达到显著差异;毛竹林类型MC占土壤总有机碳(TOC)比率在0.42%~0.51%,高于杉木林的0.38%;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的MC与TOC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8,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层采集水青冈林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等物理性质及土壤pH值、速效养分等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66~76.75 g/kg和5.52~10.77 kg/m2,且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致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碳总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最大,分别占据整个土壤剖面的33.82%和27.9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水青冈林地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1.05 g/cm3和54.58%~73.16%,0~20 cm土层其值与其他土层差异显著;水青冈林地各级粒径土壤颗粒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砂粒(53.51%)粉粒(29.93%)粘粒(16.56%),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p H值的平均值为4.16,且土层之间变幅很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09.48 mg/kg、1.61 mg/kg和40.81 mg/kg,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相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与p H值、粘粒(0.002 mm)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H值、粘粒含量、总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碳关系密切,可以用于预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油茶林地土壤铝的含量和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茶林地土壤铝的化学形态、土壤铝含量与油茶叶片铝含量的相关性,测定了湖南省14个油茶林地土壤和油茶叶片的铝含量以及土壤铝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0~20 cm土层总铝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中不同形态铝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机态络合铝、酸溶无机铝、腐殖酸铝、可交换铝、单聚体羟基铝,有机态络合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是油茶林土壤中含量较高的活性铝,三者占可提取活性铝总量的75%以上。湖南地区油茶老叶铝含量为8.277~15.890 g/kg,嫩叶铝含量为4.097~7.451 g/kg,老叶铝含量显著高于嫩叶。油茶嫩叶中的铝含量与土壤中的可交换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茶老叶中的铝含量只与土壤的有机态络合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林地和园地0~5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15 cm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四个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本氏针茅、油蒿、牛心朴子和严重退化地等四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土壤碳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群落类型土壤 0~ 1 0、1 0~ 30和 30~ 6 0cm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多不明显 ;不同群落 0~ 1 0和 1 0~ 30cm层土壤全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多表现出显著水平 ,基本表现为 5月明显高于 7月和 9月 ,而 7月和 9月的含量相差不大 ;各群落类型 0~ 1 0cm层土壤硝态氮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5月明显大于 7月和 9月 ;不同群落各层土壤铵态氮的季节变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现为 5月 >7月 >9月。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不同季节各群落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一致 ,即 0~ 1 0cm >1 0~ 30cm >30~ 6 0cm ;不同季节各群落类型土壤硝态氮含量垂直规律不明显 ,仅 5月 0~ 1 0cm层的含量明显大于其它层次 ;不同季节各群落土壤的铵态氮没有垂直分布规律。虽然不同季节各土层有机碳含量的群落间差异有些已达到显著水平 ,0~ 1 0cm层土壤的全氮含量在群落间多表现出显著差异 ,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5月和 7月的群落间差异更是达到极显著水平 ,但这些差异在群落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以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松中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性质和5种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松林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土壤酶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变化较大;土壤p H值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土壤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给香梨园氮肥的应用提供参考,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为对象,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果实成熟期香梨园土壤剖面(0~120 cm)残留无机氮(N-NO_3~-和N-NH_4~+)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成熟期0~12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为8.94~11.96 mg/kg,铵态氮含量为6.92~9.88 mg/kg,无机氮积累量为45.06~54.16 kg/hm~2,土壤剖面各土层中土壤无机氮残留总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0~60 cm土层深度各土层的~(15)N-NO_3~-或~(15)N-NH_4~+残留量占~(15)N残留总量的比例显著高于60~120 cm各土层(P 0.05),表明~(15)N-NO_3~-和~(15)N-NH_4~+主要富集于果园土壤上部(0~60 cm)。~(15)N肥料残留的~(15)N-NO_3~-和~(15)N-NH_4~+在0~60 cm土层最多,分别为2.21、1.57 g,占~(15)N-NO_3~-残留总量的63.14%和~(15)N-NH_4~+残留总量的69.17%。在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中,~(15)N肥料无机氮残留率高达20.67%,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残留率为12.54%,以铵态氮形式被土壤固持的残留率为8.13%。  相似文献   

8.
采用氢化物一原予荧光光谱法分析表明:特呈岛红树林中白骨壤古树群落和红海揽群落土壤无砷污染,总砷含量及五态砷合计含量均小于10mg/kg,其中以残渣态砷和Fe-结合态砷为主,后者占五种形态砷合计的25.6%-72.2%,土壤Fe-结合态砷〉交挟态砷〉AI-结合态砷〉Ca-结合态砷。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中部天然马尾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性质的调查,分0~20 cm、20~40 cm土层探讨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土壤细根总生物量大小表现为: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同一土层不同龄组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组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各土层不同龄组间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成熟林显著大于幼龄林(P0.05),容重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碳氮磷大部分都储存在0~20 cm土层中。0~2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相关性显著(P0.05),与全氮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20~4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但全氮含量与细根总生物量相关性显著(P0.05),与死细根生物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活细根总生物量、死细根总生物量及细根总生物量与全磷含量相关性在两土层中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修复的矿区废弃地土壤为对照,从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了人工修复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混交林(修复地)对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6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下降;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地,且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0~20 cm土层中蔗糖酶酶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秋、冬季修复地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而春季修复地显著低于对照地(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Mg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以脲酶活性最敏感,其次是过氧化氧酶活性.人工修复植被能明显提高锰矿区废弃地土壤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油松与锐齿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锐齿栎林和草丛壤微生物Cmic,Nmic量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油松,锐齿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从上到下明显的下降趋势,0-20cm土层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集中分布区;(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细根(死,活)生的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呈负相关;(3)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锐齿栎林,油松林和草丛的Cmic分别为565.87,87,502.64,292.25mg/kg,Nmic分别为89.48,79.34,46.38mg/kg,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排序为:锐齿 栎林>油松林>草丛。  相似文献   

12.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指标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不同土壤剖面(0~40 cm)及不同海拔梯度上(2 500-3 100)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容重、水分等特征的分析,揭示土壤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土壤温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和海拔梯度的上升,都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在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5.2±24.6)g/kg、(111.2±14.3)g/kg、(91.7±12.9)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8.23%、12.83%、14.10%;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在剖面层次上具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土壤水分在0~4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海拔梯度上表现为波动变化,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科尔沁大青沟差巴嘎蒿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对土壤做剖面,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养分(氮、磷、钾)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土壤深度0~60cm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18.31~5.18g/kg,在0~5cm内,达到最大值为18.31g/kg;2)对土壤养分分析得知,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1.29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89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8.77g/kg,全钾平均含量(33.60g/kg)比全磷平均含量(0.09g/kg)、全氮平均含量(0.69g/kg)都大;3)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效钾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水林区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年生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土壤水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雨水中为O.8~1.4mg/L,地下水中为3.0—8.4mg/L,穿透雨中为2.1~14.6mg/L,残体溶解为10.3~65.3mg/L;0~20cm土层溶液DOC浓度,天然林为16.4~41.0mg/L,草:地为14.5~21.8mg/L,农田为14.8~20.5mg/L,人工林为21.2~66.2mg/L,农田、草地比天然林、人工林低。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几个沙地土壤理化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库布齐沙漠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0~60cm土层范围内,库布齐沙漠土壤容重平均为1.45g/cm^3,科尔沁沙地为1.50g/cm^3。科尔沁沙地各类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分别为:全氮0.042%,全磷0.018%,全钾2.706%,速效磷3.274mg/kg,速效钾35.190mg/kg,有机质9.095g/kg,pH值7.5;在库布齐沙漠:全氮0.014%,全磷0.035%,全钾1.808%,速效磷1.353mg/kg,速效钾67.360mg/kg,有机质平均含量为6.216g/kg,pH值为9;在浑善达克沙地:速效磷4.032mg/kg,速效钾67.247mg/kg,有机质含量为7.450g/kg,pH值为7.5。土壤微生物在沙地土壤养分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平均数量在库布齐沙漠分别为:2.4×10^3个/g(土)、1.8×10^5个/g(土)和1.8×10^6个/g(土);科尔沁沙地分别为:6.6×10^4个/g(土)、3.8×10^5个/g(土)、1.3×10^6个/g(土)。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细菌大约占73.5%-91.9%,放线菌约占7.8%-22.5%,真菌数量最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子,二者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P<0.05),3091m处与粗粉粒含量正相关性显著(P<0.05),2551m处与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只在海拔2551m处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对湘中丘陵区水田、旱地、农田、撂荒地和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基本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水田的土壤全氮、有机碳平均含量、土壤容重均值均高于旱地土壤,水田土壤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分别为2.03%、3.89 g/kg、1.20 g/cm~3;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含量、碳氮比均高于撂荒地土壤的;水田转化为林地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比水田土壤低212.00%和80.80%,而土壤容重比水田的高7.69%,但林地土壤的容重高于农田;农田撂荒后,土壤的全氮含量变化规律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0~5 cm土层,为0.314%,最低值出现在30~35 cm土层,为0.05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2种方式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玉米各器官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平均提高了2.15倍,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1.4%,单株碳储量提高了2.56倍;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0~30 cm各土层有机碳储量,对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明显,其碳含量较传统耕作提高近1倍;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碳储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地上碳库、根系碳库、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储量分别达到了1 431.62 kg/hm2、364.79 kg/hm2、27 667 kg/hm2、29 463.66 kg/hm2,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63.6%、228.6%、62.7%、6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