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了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村两级农机化管理、服务力量,阜阳市颍泉区农机局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决定聘用村级农机管理员,核发乡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员证件,从而加大了农机执法力度,取得了农机化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得到了市农机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  相似文献   
12.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动物过腹对黄顶菊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黄顶菊种子动物传播的可能性,利用添加黄顶菊种子的饲料饲喂牛、羊、驴、兔和鸡等动物,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过腹后的种子活力和田间出苗能力。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经上述5种动物取食后,粪便中均有完整种子存在,5种动物取食种子后排空时间分别为4d、6d、5d2、d和1d,且粪便中种子量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黄顶菊种子经5种动物过腹后(第1天收集)的发芽率分别为25.3%、31.3%、19.3%、10%和11.7%。说明5种动物均具有传播黄顶菊种子的可能性,黄顶菊发生区动物的长途贩运是黄顶菊人为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真总结了大型五色草立体花坛反季节制作技术,从五色草准备、扦插繁殖、插后的管理、制模、营养土配比、营养土填充及绑扎、上草、栽植密度、修剪、喷水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制作的经验,为园林同行搭建了可供借鉴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黄顶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梯度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黄顶菊各生育期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黄顶菊在12~42℃时均能萌发和出苗。温度高于16℃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增高;24~40℃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均高于50%,28~36℃时均高于90%;温度达36℃以上时出苗率开始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温度达40℃时发芽率也逐渐降低。以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代谢活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黄顶菊的代谢活力从8℃到40℃逐渐增大,超过40℃后迅速减小。28~48℃现蕾开花期植株代谢活力明显高于苗期植株。  相似文献   
16.
头孢喹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头孢喹诺是动物专用的第 1个第 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其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对临床分离的各种 G 菌、G-菌的 MIC50 、MIC90 值均较小 ,而且对绿脓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其动力学特点优良 ,吸收快 ,达峰时间短 ,生物利用度较高 ,可以在肺、乳腺等组织达到较高的组织浓度 ;头孢喹诺毒性低 ,在动物的可食性组织中残留较少 ;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猪、牛的呼吸系统感染及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因此 ,在我国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促进其在我国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研制与开发 ,现对其抗菌活性、药动学、毒性及残留、临床应用等有关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广东省食用蛇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2014~2015年,从广州、肇庆、惠州和韶关等地农贸市场共采集赤链蛇、铅色蛇、赤链华游蛇和异色蛇等4种常见食用蛇样本114条,并对这些蛇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了解剖学检查。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感染个体32条,总感染率为28.07%,共发现裂头蚴243条;赤链蛇、铅色蛇、赤链华游蛇和异色蛇的感染率分别为93.33、14.58、38.46和4.00%;个体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12.27、0.35、1.58和0.04个/条;肌肉、皮下组织和体腔三个部位的寄生率分别为80.25%、16.46%、3.29%。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食用蛇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比较普遍,对蛇类消费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
蝙蝠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寿命较长,与人类接触密切,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体内分离到人兽共患病病毒已达80多种,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文章对蝙蝠的生态特性、携带的主要病毒、传播方式及防控对策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头孢噻呋等药物对4种标准菌株体外抗菌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菌后效应(PAE)是指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以后,将抗菌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抑制的效应;PAE是新的药效学指标,对制定给药方案、延长给药时间、节省人力物力等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监控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兽药残留(Veterinary drug residue)又称药物残留(drug residue),是指给畜禽等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以及可食性产品中的药物或化学物的原形、代谢产物和杂质。广义上的兽药残留除了由于防治疾病用药引起外,也可由于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动物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