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1.
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对生长期的细绿萍1001、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进行处理,探索生长素NAA对红萍结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为1、5、10、15和20 μg·mL-1均能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NAA浓度为15 μg·mL-1时的结孢率为34.7%,浓度为10 μg·mL-1时结孢率为15.0%,浓度为20 μg·mL-1时结孢率为12.3%,浓度为5 μg·mL-1时结孢率为9.3%,浓度为1 μg·mL-1时结孢率为5.0%,对照的结孢率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均有显著差异;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6.56,NAA浓度为1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52,NAA浓度为2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5,NAA浓度为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1,NAA浓度为1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3.83,对照的结孢数量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65∶1,NAA浓度为1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6∶1,NAA浓度为2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5∶1,NAA浓度为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2∶1,NAA浓度为1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1∶1,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例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都有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1、5、10、15和20 μg·mL-1的NAA浓度处理后细绿萍1001的萍体大小和碳氮比(C/N)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提高;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经处理后萍体大小和C/N比都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调查表明,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有233种80属(包括变种、亚种),其中单种属、2~4种属居多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47.50%和30.50%。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生态地理区系分析表明,植物区系成分在属、种的水平上有13个类型,4个亚型,植物区系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其中热带分布属有53属,占总属数的68.83%,可见本区系属的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种的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类型占较大比例,其他多种分布类型并存,表现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料、木屑料、棉籽壳料以及木屑 棉籽壳料栽培虎奶菇,研究不同培养料对虎奶菇菌核营养价值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明确牧草作为培养料栽培虎奶菇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圆叶决明培养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3.6%和55.4%,依次比木屑料、木屑 棉籽壳料、棉籽壳料高16.8%、12.6%、55.0%和5.1%、10.8%、4.1%。木屑料、圆叶决明料、木屑 棉籽壳料、棉籽壳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所含3种重金属(Hg、As、Cd)量均达到国家卫生指标要求,其中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Hg、Pb含量最低,仅0.083和0.001mg·kg-1。4种培养料栽培的虎奶菇菌核中P、K、Ca、Mg、Na以及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有所不同,但其蛋白质营养价值综合评价的位次为:木屑 棉子壳料>圆叶决明料>木屑料>棉子壳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草坪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胁迫是影响草坪草生长最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之一。在干旱胁迫下,草坪草的根、茎、叶均会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性,还会发生叶片蒸腾和光合作用减弱、渗透调节物质累积、活性氧代谢失调等生理生化反应,而且在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上也会发生变化,这都与草坪草的抗旱调节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关于草坪草的抗旱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的技术模式与实施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区面积占国土的 6 9% ,人口约占全国的 5 6 % ,山区县有 1 40 0多个 ,占全国总数的 6 0 %以上。仅南方红黄壤地区总面积就达 2 1 8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 2 2 % ,区内 80 %以上为丘陵山地。因此 ,合理开发山地资源 ,加快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红壤山地持续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自 1 989年开始 ,进行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综合研究 ,并于1 999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目的推广应用 ,可望为我省及全国的小流域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技术。1 生态果园的基本概…  相似文献   
17.
闽北22个紫花苜蓿品系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至2004年引进22个紫花苜蓿品系在闽北低海拔区内进行筛选试验,通过对物候期、产量、越夏率、茎叶比、营养成分、根瘤和病虫害进行观测。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播后5~14d出苗,52-59d分枝,150~155d现蕾,175~182d初花,花期长,不结荚;全年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243-4793g/m^2和562-1205g/m^2;越夏率为57.9%~75.0%;茎叶比为0.74~1.09;初花期粗蛋白含量为28.0%~33.4%,根瘤少,但受斜纹夜蛾虫害较突出。各品系在物候期、产量、越夏率、病虫害危害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部分品系茎叶比差异显著,其中“苜蓿王”茎叶比为0.741,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33.4%。  相似文献   
18.
无氮日粮纤维水平对猪内源氨基酸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醋酸纤维素为纤维源配制成粗纤维水平分别为2.0%、5.0%、8.0%的3种无氮日粮,采用3头回—直肠吻合猪,分3期试验,通过3×3拉丁方设计研究在等进食量(750g/d)条件下日粮的纤维水平对回—直肠吻合猪消化道内源氨基酸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胱氨酸外,无氮日粮的粗纤维水平对回肠末端食糜干物质中其他内源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的总排泄量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粗纤维水平与各种内源氨基酸的排泄总量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强相关关系,随无氮日粮中粗纤维水平的升高,各种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呈直线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亚热带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不同秋眠强度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生产性能,选择秋眠级数(FD)3、5、7、9.5的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延平、福建建阳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越夏率、年度产草量、产草量季节动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秋眠级数为7的阿瑞博表现最优,越夏率为67%,在延平、建阳年度鲜草产量分别为4 7931kg/hm2、62 505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373.2kg/hm2、13 344.8kg/hm2,初花期粗蛋白含量28.0%。秋眠级数为3的苜蓿王初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33.4%),但越夏率和产草量最低。秋眠级数为9.5的萨兰多在秋季保持较高的产草量,但越夏率和春夏季产草量均低于阿瑞博。选择春季生长迅速,耐旱、耐热的非秋眠品种是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腐熟菌后有利于牛床垫料的发酵进程,温度>50℃的时间保持了16 d,而对照和添加单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没有这种效果;(2)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