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生物炭长期施用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按生物炭用量0、2.5、5、10、20、40 t·hm-2施用5年后的茶园土壤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5年后的茶园土壤pH提高了0.16~1.1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6%~92.3%,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10 t·hm-2处理最高。施用生物炭5年后的土壤性质变化,进一步影响了真菌群落结构,表现为Chao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提高生物炭施用量对茶园土壤次要作用的真菌(LDA值<3.50)丰度的增加效果高于优势真菌(LDA值>3.50)的效果,其中被孢霉属、木霉属、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黑盘孢属的相对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生物炭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多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的长期效应还缺乏了解。研究施用生物炭5年后对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生物炭在酸化土壤改良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茶园生物炭田间试验在福建安溪县进行,茶园种植年限超过7年,茶树品种为铁观音,土壤为黄壤 。试验设生物炭施用量0、2.5、5、10、20和40 t/hm2共6个水平,一次施入土壤,5年后调查了茶园土壤pH、电导率 (E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施用生物炭5年后,茶园土壤pH提高了0.16~1.11个单位,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6%~92.3%,EC值降低了1.85%~47.77%,其中施用10~40 t/hm2生物炭处理的pH值均显著高于0~5 t/hm2处理。施用生物炭5年对土壤性质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细菌群落Chao指数、ACE指数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得趋势,Shannon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促进了适宜酸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节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黄色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的增加,降低了嗜酸性细菌如酸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表明,施用0~10 t/hm2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受pH、EC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施用20~40 t/hm2生物炭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其中硝化螺旋菌属、α-变形菌门、酸杆菌属、康奈斯氏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EC值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在酸化茶园施用生物炭5年后,土壤pH、EC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加了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且适宜酸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细菌丰度增加,嗜酸性细菌丰度降低;其中施用0~10 t/hm2生物炭的处理土壤pH、EC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施用20~40 t/hm2生物炭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辽宁西部沙棘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地区曾为我国沙棘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地区,因受木蠹蛾危害损失惨重。为了重建沙棘资源,保护生态,解决好良种壮苗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沙棘播种育苗技术做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指标及要点。  相似文献   
4.
杨庆  王义祥  李欣欣  翁伯琦  廖红 《草地学报》2020,28(6):1519-1526
为提高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的结瘤能力和固氮效率,促进决明属牧草在酸性土壤中的应用及推广,本研究以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和羽叶决明(Chamaecrasta nictitans)为试验材料,通过分离、纯化、nodA基因鉴定等方法,从酸性土壤里决明属牧草的根瘤中分离到10株候选根瘤菌株系。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10株根瘤菌均属于慢生型根瘤菌。回接试验表明,上述10株根瘤菌均能与圆叶决明共生,形成根瘤。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其固氮酶活性为0.08~4.65 μmol·g-1·h-1,植株干重、SPAD值和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9.17%~372.14%,399.27%~789.05%,235.00%~1043.33%。其中,4株根瘤菌TXR2,TXN1,WYSR1,JYN6对圆叶决明氮营养贡献最大,并且TXN1与宿主共生形成的根瘤数目最多,而JYN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说明本研究分离鉴定到4株决明高效根瘤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福建省多级循环农业模式优化构建与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成果,总结示范推广取得的成效,并对进一步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研发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辽西朝阳地区5个冬桃新品种为试材,分析了各品种冬桃的叶片保水力、水分亏缺状况、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品种冬桃的抗旱能力,以期为进一步筛选适宜当地的冬桃栽培品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冬桃品系在抗旱特性方面的综合表现为:"傲雪4号"表现最好,以下依次为"傲雪3号""傲雪5号""傲雪6号""傲雪2号"。  相似文献   
7.
翁伯琦  王义祥 《草业科学》2009,26(9):183-189
对福建草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福建山地草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面临的时代机遇。结合福建山地草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和举例分析了草地畜牧、农田轮作、果茶套种、林草间作等4种主要的草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并就今后草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的17个数量性状,可提取为2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66%,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营养学和药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命名为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因子和鲜味氨基酸因子。一个2因子的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其因子得分可用于对硒镧复合作用下氨基酸质量的综合评价,证实氨基酸含量与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含量之间大部分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这些研究为以后姬松茸的栽培及营养学和药学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菌渣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菌渣进行水稻生产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表明,施用菌渣可有效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提高稻谷产量;有效增加稻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在水稻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7 18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对11个大杯香菇(原菌株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盖质量、菇朵质量、柄质量、盖宽、柄长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5.14%,39.78%,37.66%,28.44%和26.41%;盖厚变异系数较小,为17.04%;柄直径变异系数较小,为8.78%.在相关性上,菇朵质量与柄质量、盖质量和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柄质量与柄长和盖质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盖质量与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特征值在7个特征值中累计贡献率达98.70%,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8.70%.在农艺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在辐射选育新株系时,应注意选择大杯香菇盖质量和朵质量均较大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