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李情    聂小飞    谢颂华  胡启武  莫明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54-61+74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22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将赣南18县(市、区)划分为偏生态防护型、偏高效开发型和生态防护型与高效开发型皆可3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土壤侵蚀现状、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地形、农业人口是生态防护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土壤肥力状况、区域便捷程度、地形、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状况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权衡生态与生产功能可遴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各行政区适宜治理模式,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化县水土流失及治理实际,基于生态产业理论,借鉴新时期长汀县水土保持发展思路,提出了宁化县水土保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对策:一是高起点谋划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建设,二是以绿色发展引导产业提升与转型,三是坚持分区分类差异化水土流失治理,四是发展复合功能的现代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3.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牵住封禁“牛鼻子”,以解决群众生活用能为重点.必须探索一条发展农户经济、自我解决燃料与奔小康之路;介绍了福建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的几种模式及其效益,建议长汀县结合区位特点,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大力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4.
九华沟流域 1996年列入甘肃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前 ,该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不能形成系统的生态平衡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侵蚀模数为 5 40 0t/(km2 ·a) ,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下 ,经济发展缓慢。治理路线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为指导 ,调整流域产业结构 ,退耕还林还草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 ,以草促牧 ,以牧养农 ,以副促经济发展 ,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在治理上推广立体配套治理模式 ,农业发展“12 1”雨水集流工程 ,林业重点经济林果 ,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开发水土保持产业化 ,提高系统对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循环 ,为同类地区的治理开发、资源的永续利用 ,建设生态农业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5.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汀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长汀县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2000年以长汀县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列为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已连续几年实施重点治理。应用2000年和2003年的SPOT数据,对长汀县水土流失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长汀县水土流失集中分布在以河田为中心的中部低丘区,向周围山区呈辐射下降趋势,87.21%水土流失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丘陵地带;近4a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都呈下降趋势,尤其以河田镇下降最大,但是剧烈流失在空间分布上呈扩散的现象。多年有效的治理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且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燃料结构的变化保护了植被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和山地农业开发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和全省其它地方相比,长汀县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治理任务还相当艰巨,应继续加大自然生态修复的力度,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开展水土流失监测等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建立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安徽省发展循环农业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和分析了安徽省典型循环农业模式:淮南毛集实验区循环农业模式、砀山梨生产循环利用模式、临泉县"林-草-牧-沼-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安徽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立体农业模式、生态链转换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和观光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8.
1988-2013年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长汀县水土流失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汀县近年来的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利用美国土壤侵蚀流失方程(USLE模型),以1988-2013年9个时期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和地形、土壤、气象水文资料,定量估算福建省长汀县近25年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长汀县境内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汀县中部地区以及南部乡镇,以河田镇、濯田镇、三州乡和策武乡等最为严重.2)从1988-2013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来看,水土流失情况总体得到明显的改善;1988-1994年间,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大;1994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1994年后水土流失情况逐年改善,特别是2003年以后,长汀地区植被改善明显,尤其是中部水土流失重灾区,有较显著改善.通过对研究区的动态监测,可掌握长汀县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同时为了解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制订治理方案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减排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三峡库区自然环境及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方法估算了三峡库区农业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结果显示2008年三峡库区耕地CO2,CH4,N2O的排放量分别为10,7,0.5万t/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山地综合立体开发模式、立体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特色循环生态农业复合模式4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相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壤丘陵强度侵蚀区不同治理措施的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强度侵蚀区长汀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强度侵蚀区和风水林为对照区,对实施老头松改造、草-灌-乔、等高草灌带、崩岗治理、草-牧-沼-果、乔灌混交、以草促林和植灌促林等治理措施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严重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善落后于养分状况特别是速效养分的改善;从土壤质量表征值来看,2000年后的治理措施QI值远低于2000年前的,且老头松改造、等高草灌带、草-灌-乔及崩岗治理措施的QI值差异不明显,2000年前的3个治理模式中,以草促林模式由于养分积累缓慢,土壤恢复较慢,不建议只采取种草措施,而应采取植灌促林、乔灌混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符合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农业发展的视角,以浙江省平湖市"草-菇-笋"种植模式为例,剖析循环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现状,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陂溪小流域是宁化县严重的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之一,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2.1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1%。该流域推行以封先行,草、灌、乔三位一体,草-牧-沼-果生态治理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同类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却而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根据红壤丘陵开发地退化成因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建立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林果草牧沼菌”有效链接的治理模式,以草保土养地,以草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长汀县循环农业产业联盟模式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种养结合,将农牧生产废弃物利用并回流坡耕地和开展地力恢复是长汀县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应用能值分析法分析2014年长汀县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和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对照)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循环农业产业联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7.12、49.35、0.44和16.26.同期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20、3.29、0.23和5.17.循环农业产业联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高于当地农业生态系统5.92和11.09个单位,对当地农业发展具明显带动作用.提出了有关优化循环农业产业联盟的建议:1)控制牧业生产规模;2)扩大有机肥厂生产规模;3)引进更多的种植企业,参与循环产业联盟,利用沼液;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沼气和沼液利用率.通过项目引导构建循环农业产业联盟模式,分析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特征,不仅有助于说明循环农业模式实施效果,也可为循环农业模式自身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历程与新时期重点治理方向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期水土流失遥感图片解译数据的文献检索与比对,分析了兴国县水土流失变化历程,指出了未来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方向及策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大致分为水土流失加速阶段、缓和阶段、快速消减阶段和稳步消减阶段,与国家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大政方针休戚相关。新时期,兴国县需强化崩岗及侵蚀劣地、坡耕地与经果园地、林下裸露稀疏马尾松林地、生产建设项目场地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次生山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和特色休闲农业,遏制山区二次开发利用的水土流失风险;创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信息化监管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持续发展,促进山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长汀县侵蚀地治理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县是南方红壤区严重水土流失县,经过20多年的治理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长汀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快速恢复的做法。为更好地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本文对长汀县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植物筛选及综合配置模式。共筛选出适生乔木11种,灌木4种,草本4种,并根据坡度、坡位、植被覆盖度等立地因子,结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5种主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紫色土富含钙、磷、钾,但有机质含量低,物理风化强烈,土壤固结性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宁化是全省闻名的紫色土水土流失重点县,到处可见紫褐色荒山秃岭,如何开发性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山地?已成为农业和水保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研究,采取“坡改梯+经济作物(油茶)+草(圆叶决明)覆盖”模式进行开发性精准治理,达到开发与治理有机结合的效果。本文从紫色土理化性状入手,分析“坡改梯+经济作物(油茶)+草(圆叶决明)覆盖”模式进行开发性精准治理优势,总结其技术,重点总结圆叶决明的种植技术,为紫色土水土流失山地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汀县近年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花岗岩水土流失区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结探索出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植被重建模式,主要有:乔、灌、草混交,乔、灌多树种混交,补植乔木,低效老头松改造,植被重建与开发治理相结合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实践和水土保持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式。[结果]对于南方红壤区难于治理和危害较大的侵蚀地类,系统总结了坡耕地"一控二保"治理模式、坡地果园"一高双低"治理模式、崩岗"三型"治理模式、林下水土流失"两类"治理模式、强烈侵蚀"两荒"地治理模式等5套可行的技术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2类工程实践模式,以及农户帮扶模式、大户治理模式、以奖代补模式、精品园区模式等4项政策引导模式。[结论]结合江西省长期以来效果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与内涵。治理模式的提出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