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7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1200 mg/kg的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脂形式)配制成Ec、El和Eh三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9 kg/尾、雄性0.20±0.05 kg/尾)70 d,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200 mg/kg的维生素E(Eh组)不仅可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长度,而且影响仔鱼质量,仔鱼的成活率、12 d仔鱼长度、生存活力等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而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E(El组)只对亲鱼性腺的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E的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El和Eh试验组卵中干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PUFA、n-3PUFA、n-3HUFA和n-6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Ec组,El和Eh试验组之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会亲鱼促进性腺的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卵子和仔鱼的质量。在本试验中Eh组(1200 mg/k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Ec组(0 mg/kg)和El组(200 mg/kg)。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鲟鱼卵母细胞在体内成熟的生理机制、体外成熟培养的方法及条件,分析了其成熟的生理特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鲟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机理和探讨鲟鱼生殖生理调控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无顶体结构;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在卵壳的动物极精孔区的中央有一个受精孔。在授精后10 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 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  相似文献   
14.
暗纹东方鲀精、卵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早期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暗纹东方精、卵结构和精子早期入卵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结果:精子为鞭毛型结构,头部两端呈椭圆长柱形,核凹窝较深,颈部含8个线粒体,尾部微管束为“9+2”结构,双尾丝裸露;卵为圆球形,卵膜表层有许多嵴、沟、微孔和一个受精孔;受精方式为单精或多精入孔入卵,单精受精。本文还对受精方式、人工繁殖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候选功能基因在表达水平上检测不同交配组合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选取正常DDK品系小鼠和BALB/c品系小鼠,进行不同组合交配.选取8个功能基因EGF,EGF-R,TGF-α,Bcl-2,Mcl-1,C-myc,H-ras,LIF作为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在2细胞期有EGF,Bcl-2,Mcl-1 3个基因进行表达,且3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4细胞期有6个基因进行表达,EGF,Bcl-2,Mcl-1,EGF-R 4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8细胞期有7个基因进行表达,EGF,Bcl-2,Mcl-1,EGF-R 4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杂交胚胎从8细胞期之后即桑葚期开始发生凋亡现象,因胚泡形成障碍,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候选基因中Mcl-1,Bcl-2,EGF,EGF-R基因在胚胎细胞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并且与正常胚胎相比杂交胚胎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均下调,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间接地引发早期胚胎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16.
1人工繁殖在自然条件下,鳙鱼与其他家鱼一样,其性腺在静水中可以发育,但卵子成熟却需要江河水环境和水位上涨等生态条件。在每年4—7月上旬,当流域内降雨汇集干流造成水位上涨、水温达到18℃时,亲鱼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成熟,  相似文献   
17.
高岩  侯林  周革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43-45
卵子发生是生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关腹足类软体动物卵子发生过程的研究,集中在卵子发生的一般规律、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卵黄发生的原料来源、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研究.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腹足类软体动物卵子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近交系小鼠DDK具有一种被称为"DDK综合症"的奇异特性:如同品系内交配一样,DDK雄鼠能够使其它近交系雌鼠正常受孕.但是,当DDK雌鼠与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F1受精卵在妊娠3~5日因胚泡形成障碍而死亡,使得DDK雌鼠几乎不孕.这种特性是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品系精子因子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亲和性引起的,它们二者均受到位于小鼠第11条染色体的卵子突变(Ovum Mutant或Om)位点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本文介绍的新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发现了存在于C57BL/6(B6)品系小鼠遗传背景中的新的修饰基因,其使得杂合型(Om/ )雌鼠的胚胎死亡率增加,并提出了解释修饰基因作用机理的"等位基因排斥表达"假说;第二、论证了DDK品系本身遗传背景中不具有使杂合型(Om/ )雌鼠胚胎死亡率降低的修饰基因;第三、证明了小鼠遗传背景中,不存在通过杂合型(Om/ )公鼠的精子影响DDK(Om/Om)雌鼠胚胎死亡率高低的修饰基因;第四、通过不同亚种间近交系小鼠的杂交,得到了如下重大发现:在欧洲起源的DDK品系(Mus musculus domesticus)和日本起源的MOM品系(M.m. molossinus),以及和菲律宾起源的CASP品系(M.m.castaneus)之间,不存在卵子细胞质物质和精子的不亲和性,但CASP品系的卵子细胞质物质与B6品系的精子间可能存在着不亲和性;第五、发现和定位了存在于B6品系遗传背景中导致杂合型(Om/ )雌鼠胚胎死亡率升高的修饰基因(结果尚未发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激活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并用6-DMAP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多聚甲醛固定、免疫荧光染色后,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卵子和异源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卵子,对其受精过程中微管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正常发育组受精卵内以微管为基础的纺锤体能够顺利地组装并引导卵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第一、第二极体的排放,以及雌、雄原核融合和第一次卵裂;(2)异源精子诱导雌核发育的卵子经6-DMAP处理后,部分微管变得模糊或消失,纺锤体受到破坏导致染色体的分离无法进行,第二极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并使雌核染色体二倍化;去除6-DMAP作用后,微管重新组装,雌核分裂重新启动继而进行卵裂;精核保持固浓缩状态或轻微膨胀形成雄性原核,但卵裂后期则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形式存在于分裂沟上或进入一个卵裂球中。结果证实,长牡蛎精子经紫外线遗传灭活后可顺利进入并激活栉孔扇贝成熟卵子但不参与合子核的形成,6-DMAP也可有效抑制第二极体的排放而获得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本实验结果为研究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可行性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与外源性卵黄的形成.成熟卵母细胞中充满高电子密度卵黄粒,细胞器稀少.本研究还探讨了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卵黄发牛的关系及各种细胞器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