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文章研究了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不同成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毒性,分析了颤藻浓度与水温对对虾响应粗提液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检测了颤藻粗提液所含的毒素。结果显示,湿藻质量浓度为5.04 mg·m L~(-1)的颤藻细胞及其粗提液可导致93.72%以上的对虾死亡,藻细胞培养液对对虾无致死效应。用湿藻质量浓度高于2.52 mg·m L~(-1)的粗提液注射对虾,对虾死亡率超过86.67%,随质量浓度低至0.504 mg·m L~(-1),对虾死亡率降至2.22%,差异显著(P0.05);水温显著影响了粗提液对对虾的致死效应(P0.05),湿藻质量浓度为2.52 mg·m L~(-1)的粗提液在22℃水温条件下可引起20.0%对虾死亡,当温度升至34℃,对虾死亡率增加至97.8%;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YR/LR,MC-RR/YR/LR)作标准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颤藻粗提液毒素,结果在粗提液中均未检出RR、YR、LR等3种常见的微囊藻毒素。结果表明,绿色颤藻可致对虾急性死亡,其主要有害成分是颤藻粗提液所含的非MC-RR/YR/LR等藻毒素,对虾对颤藻粗提液毒性的响应与颤藻浓度和水温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酶解产物 (enzymatic products of oysters, EPO) 改善睡眠的作用效果, 将试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 (灌胃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 (灌胃地西泮2 mg/kg体质量)及EPO低、中、高剂量组 (分别灌胃250、 500、 1 000 mg/kg体质量, 分别记为EPO-L、 EPO-M、 EPO-H), 每天灌胃一次, 连续灌胃30 d后进行直接睡眠试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和戊巴比妥钠潜伏期试验, 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5-羟色胺(serotonin, 5-HT)、 γ-氨基丁酸 (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褪黑素 ( melatonin, MT)、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和多巴胺 (dopamine, DA) 的含量.结果表明: 牡蛎酶解产物3个剂量组均无直接睡眠作用, 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 (P<0. 05), 缩短睡眠潜伏期 (P<0. 05), 且EPO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入睡率 ( P<0. 05);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EPO低、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下丘脑5-HT、 GABA含量 (P<0. 05), 且显著降低下丘脑DA、 NE含量 ( P<0. 05), 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下丘脑DA含量(P<0. 05); EPO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含量 (P<0. 05), 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 MT含量 (P<0. 05), 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含量 ( P<0. 05), 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MT含量 (P<0. 05), 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 NE含量 (P<0. 05).研究表明, 牡蛎酶解产物通过提高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5-HT、 GABA、 MT含量, 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DA、 NE含量, 缩短睡眠潜伏期, 提高睡眠发生率, 延长睡眠时间, 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且灌胃EPO中剂量500 mg/kg体质量时改善睡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了全面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颁布了诸多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规定,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也响应国家号召,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政策和制度。文章针对《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了新常态下基层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发展规划编制、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科研信用等级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要求,探索新形势下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协助各级主管部门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研究开创更多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4.
鳞砗磲的人工繁育和早期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环  肖述  李军  马海涛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水产学报》2016,40(11):1713-1723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获得初孵D形幼虫;优选的D形幼虫经过5 d的微充气培养,即发育至足面盘幼虫,进入附着变态期。利用净水采苗法促使幼虫完成变态,经过7~10 d,幼虫出现鳃、次生壳,并建立完善的虫黄藻系统,即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利用一定浓度虫黄藻浸泡足面盘幼虫2 h以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变态率。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模式和2000~3000 lx光照(白天)进行稚贝培养,稚贝利用体内虫黄藻提供的营养就可以继续完成贝壳生长、器官发育。经过48 d和65 d的培育,分别成功获得壳长×壳高=(1174.0±146.5)μm×(1208.0±135.3)μm的稚贝约3万个,壳长×壳高=(1750.2±224.1)μm×(1816.5±226.5)μm的幼贝约0.5万个。本研究首次在国内人工繁育成功,获得了鳞砗磲苗种,为鳞砗磲人工大规模繁育、增殖放流、移植保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温度对有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代谢与肌肉品质的影响,该文对不同温度有水保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保活前后的水质变化、血液生化指标与肌肉理化性质等进行了测定。将体质量为(503?31)g的石斑鱼暂养48 h后,以平均1~2℃/h的速度程序降温至13~14℃,分别在15,20,25℃的条件下保活。结果显示:珍珠龙胆石斑鱼在15、20和25℃下保活96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100%,75%和17%。低温保活显著降低水体中代谢产物含量,15组与25℃组相比,珍珠龙胆石斑鱼在24~96 h内的总氨氮产量降低量在38.12%~57.76%。表明低温通过降低鱼体的呼吸代谢,减少水体中总氨氮与非离子氨氮的浓度而减缓水质恶化。休眠后鱼体受到低温应激作用血清皮质醇与血糖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保活72 h后,与25℃组相比,15℃处理组鱼体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但血糖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低温能降低鱼体在保活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同时出现显著的高血糖症状。与新鲜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相比,保活72 h后,15℃处理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尿素氮、尿酸、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肌肉中糖原与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下降32.50%和36.32%,水分、粗蛋白、乳酸含量、以及持水力和p H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总体优于25℃处理组。表明25℃保活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通过增强机体代谢酶活性,增加能量物质代谢,而导致肌肉品质下降;而在15℃保活鱼体能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生存能力提高,保活72 h后肌肉品质无显著变化。因此15℃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长途保活运输。该研究结果为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有水保活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肉粉(Oyster meat,OM)及其酶解产物(Oyster hydrolysis,OH)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Mus musculus)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紫外线(UVA+UVB)每天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并灌胃OM和OH,分为低、中、高三组(30、90、180 mg·kg?1)给药,持续8周。结果表明,OM和OH可减轻小鼠皮肤皱纹,提高皮肤弹性,减少皮下血管的萎缩,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HE染色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OM和OH可显著减缓表皮层过度角化增厚(P<0.05);Masson染色和醛品红染色结果表明,OM和OH可减少胶原纤维的卷曲和降解,避免弹性纤维的异常增生,恢复真皮细胞外基质网络的排列;与模型组相比,OM和OH可使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浓度降低(P<0.05);OM和OH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的表达,显著降低真皮中羟脯胺酸(Hyp)的降解;此外,高剂量的OH可显著降低皮肤中炎症因子细胞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并通过提高转化生长因子(TGF-β)来提高皮肤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有土塘养殖、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其中高位池模式养殖密度大,能方便地换水排污,可控性强、产量高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养殖模式。但高位池多数铺设地膜,水源经过沙滤,养殖环境生态系统相对简单,缓冲性差,其水质指标变化较快,藻-菌生态系统不稳定,需要精细控制,因此有必要对高位池养殖水体各  相似文献   
18.
熊本牡蛎多嵴和无嵴品系F1生长性状的群体选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良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生长性能,以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熊本牡蛎为材料,以壳高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采用截头法进行了两个品系的群体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随着个体增大而增加,且多嵴品系选择反应略高于无嵴品系。对于多嵴品系而言,幼虫期、稚贝期、养成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分别为0.33±0.04、0.19±0.02,0.46±0.03、0.26±0.02,0.63±0.11、0.36±0.07;无嵴品系的分别为0.30±0.04、0.17±0.02,0.43±0.03、0.25±0.02,0.58±0.10、0.33±0.06。经过1周年的养成,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的壳高遗传改进量分别为8.41%、7.71%。由此可见,两个品系的现实遗传力相对较高,说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为熊本牡蛎遗传改良及新品系培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翘嘴鳜♀×斑鳜♂(Siniperca chuatsi♀×S.scherzeri♂)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龄时体长的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48%和0.91%;11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540.88 g±173.66 g)显著低于与翘嘴鳜(624.45 g±154.11g)(P0.05);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体重与体长关系幂函数生长方程的决定性指数R2(0.992和0.995)、条件因子a(0.059和0.058)和异速生长因子b(2.722和2.740)在数值上非常接近。结论认为,尽管在总体生长速度上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较母本翘嘴鳜略慢,但其早期的生长趋势与翘嘴鳜相似,并在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杂交子一代遗传了母本翘嘴鳜的快速生长性能,并在体长性状上显现出一定的超亲杂种优势。本研究通过分析养殖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的生长速度,探讨杂交子一代的早期生长趋势及其杂种优势,旨在为杂交子一代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生长阶段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从2012年1月在海南构建的家系中选取生长快、中、慢3个典型家系(分别编号为F1、F2和F3),于海南陵水黎安、广东湛江覃斗和广西防城白龙3个不同海区进行养殖试验,每个海区每个家系的放养数量为800个,养殖1年。采用方差和加性主效应乘积交互作用(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模型对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4个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区间合浦珠母贝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中海南黎安的生长较快,广西白龙较慢;家系间,F2家系的壳长、壳高、壳宽生长速度最快,F1家系体重生长速度最快。整个试验阶段总体上4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占变异总方差的比例为72.47%~88.55%,环境方差占9%~24.13%,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占3.32%~4.04%。随着生长的进行,4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所占比例由最早阶段的92.32%~98.66%下降到最后阶段的32.45%~68.10%,环境方差由0.11%~1.27%增加到24.41%~62.26%,家系×环境互作方差由0.79%~3.9%增加到3.84%~7.51%。AMMI模型双标图分析表明,F1家系与覃斗、F2家系与黎安存在一定的互作,而F3家系的稳定性最好。上述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家系对表型变异的贡献较大,表明家系的选择非常重要。该结果对合浦珠母贝优良品系的选育与推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