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74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5篇
  39篇
综合类   527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231篇
畜牧兽医   112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ata on endoparasitic infections in dogs from dog shelters in Southeastern Europe are limited; thus, this study aimed to add to the existing knowledge on this topic by reporting on the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in dogs from public dog shelters in the Republic of Serbia. In 2017 and 2018, individual and pooled 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267 dogs from six shelters. All samples were qualitatively examined for parasites using flotation tests. Seven taxa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were identified: Cystoisospora spp., ascarids: Toxocara canis and Toxascaris leonina, hookworms, Trichuris vulpis, taeniids and Dipylidium caninum.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was 58. 3 % (78. 1 % in young dogs and 53.1 % in adult dogs). The parasites detected in both young (<1 year old) and adult dogs (>1 year old) were Cystoisospora spp. (20 % and 4.9 %), T. canis (33.5 % and 14.7 %), T. leonina (7.7 % and 2.3 %), and hookworms (16.9 % and 15 %), respectively. However, T. vulpis (9.6 %), taeniids (1.3 %), and D. caninum (5.4 %) were detected only in adult dogs. In the Belgrade shelter, young dogs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endoparasitic infections (18.9 %, 49/260) than adult dogs (14.8 %, 149/1007). In the Subotica, Jagodina and Niš shelters, young dog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and p < 0.05, respectively) prevalence of endoparasitic infections (10 %, 12.3 % and 14.6 %) than adult dogs (5.3 %, 8 % and 7.2 %). 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establishing health care programs in dog shelters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甘蓝型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及扩展过程,利用绿色荧光蛋 白(GFP)标记的黑胫病菌株接菌油菜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菌株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结果 表明,接种油菜叶片7 h后,分生孢子萌发并长出芽管;17 h后,芽管侵入气孔;24 h后,分生孢子全部萌发;36 h后萌 发的芽管形成菌丝;120 h后,菌丝在叶片表皮细胞间隙蔓延,并侵入叶肉细胞。13 d后,菌丝侵入茎部皮层组织; 15 d后,菌丝在皮层细胞间隙蔓延,并侵染至茎表皮;21 d后,菌丝侵染至维管组织;23 d后,菌丝侵染至茎韧皮部; 25 d后,茎导管被侵染,并向木质部扩展。本研究发现的L. biglobosa 在油菜叶片和茎中的侵染过程,可为油菜与黑 胫病菌互作的研究、黑胫病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4.
鸡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等肠道感染可能对消化道内源性氨基酸损失产生较大影响。虽然对这一课题的了解不多,但相关文献报道了这些疾病对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的影响。在确定肠内氨基酸流动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肉鸡的年龄、是否有病原体、肠内氨基酸代谢等。胃肠道和肝脏共同承担向外周血释放氨基酸的任务,这些氨基酸是支持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一般来说,肠道是氨基酸代谢反应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器官系统,它首先会满足自身对氨基酸的需求,然后才会将氨基酸输送到机体其他部分。因此,本综述旨在讨论影响肠内氨基酸流动的因素及日粮氨基酸和肠道感染对氨基酸利用和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严重。WSSV是同一类紧密相关的无包埋体类杆状病毒,与杆状病毒并无同源性。2001年,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分别报道了WSSV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启动了WSSV后基因组研究。已有多种检测方法用于WSSV的检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WSSV感染宿主谱广,以多种传播途径感染宿主,目前还没有用于病毒增殖的细胞系,但已有成熟的动物模型,从而方便了对WSSV的研究。本文就该病毒的命名、病毒特性、检测方法、病毒感染增殖、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及感染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BA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气溶胶感染乳鼠脏器组织中的病毒动态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抗体消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BA法为病理诊断EHFV感染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手段;②EHFV可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乳小鼠,乳小鼠感染EHFV的LD50值可作为环境浓度的参考值;③EHFV气溶胶途径感染乳鼠后,4h即可在心、肺,1d在嗅球部检出,并可在其组织细胞中增殖,经血循、嗅神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多途径扩散,造成多组织脏器的泛发性感染。感染后12~14d,病毒检出率和病毒量均达峰值。动物自身免疫系统对EHFV有一定的清除能力;④感染乳鼠脑、肺、肾等脏器组织的病变与人类感染EHFV的病变有一定的相似性,提示可作为人EHFV的模型动物;⑤抗原检出率高于抗体检出率,ELISA法检出率高于IFA法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Fa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3 times a week for 6 weeks from 22 peripartal cows and for up to 15 weeks after birth from 27 calves in 3 herds, to determine the numbers of Eimeria oocysts excreted and the age at which the calves first excreted oocysts. Only low numbers of oocysts were excreted by the cows and no oocysts were detected in 93% of the samples. However, half the cows excreted oocysts at least once. The age at which the calves first excreted oocysts ranged from 2.5 to at least 15 week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rds in their mean age at first excretion. Oocysts of Eimeria alabamensis, E. auburnensis, E. bovis and E. ellipsoidalis were found in numbers ranging from 7 to 8450 oocysts per gram faeces. About 50% of the calves excreted oocysts before they were transferred to group pens. The primary source of infection of the calves was probably their penmates or the previous occupants of the pens, and the cows probably played a subsidiary role.  相似文献   
8.
9.
分别用较高纯度的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抗原和传统使用的囊液抗原对一次感染和二次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小鼠血清进行ELISA测定,认为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包囊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不同.同时检测早期抗体时,六钩蚴抗原比囊液抗原更具有阶段性优越性。小鼠二次感染六钩蚴后六钩蚴抗体水平得到明显加强,并推测认为一次感染产生的六钩蚴抗体可能是具有保护性的抗体。  相似文献   
10.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 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NM9996可作为原型株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