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33篇
  免费   6043篇
  国内免费   7049篇
林业   11067篇
农学   7250篇
基础科学   5669篇
  15085篇
综合类   43775篇
农作物   4864篇
水产渔业   3197篇
畜牧兽医   10048篇
园艺   2873篇
植物保护   4497篇
  2024年   526篇
  2023年   2001篇
  2022年   3202篇
  2021年   3587篇
  2020年   3436篇
  2019年   3738篇
  2018年   2265篇
  2017年   3803篇
  2016年   4763篇
  2015年   4018篇
  2014年   5537篇
  2013年   5428篇
  2012年   7700篇
  2011年   7495篇
  2010年   5944篇
  2009年   5824篇
  2008年   5054篇
  2007年   5770篇
  2006年   4783篇
  2005年   3858篇
  2004年   3037篇
  2003年   2615篇
  2002年   1904篇
  2001年   1786篇
  2000年   1614篇
  1999年   1267篇
  1998年   1009篇
  1997年   935篇
  1996年   862篇
  1995年   867篇
  1994年   780篇
  1993年   617篇
  1992年   496篇
  1991年   446篇
  1990年   345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212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0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究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柳枝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过程中最佳的施氮量及其对柳枝稷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旱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Cave-in-Rock品种柳枝稷为供试材料,设无氮添加(0 kg·hm-2,N0)、施低氮(60 kg·hm-2,N60)、中氮(120 kg·hm-2,N120)和高氮(240 kg·hm-2,N240)共4个施氮水平,分析比较了各生育时期内柳枝稷叶片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盐碱地柳枝稷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不同施氮水平的增加,柳枝稷各生育时期内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施中氮(N120)处理下达到峰值.与无氮添加(N0)处理相比,施低氮(N60)、中氮(N120)和高氮(N240)处理下柳枝稷叶片的SPAD值平均增加了4.73%、18.71%和8.86%,净光合速率(Pn)平均提高了5.55%、17.02%和12.41%,气孔导度(Gs)平均升高了7.87%、56.18%和39.33%,细胞间隙CO2浓度(Ci)平均增加了7.86%、30.71%和13.81%.柳枝稷叶片蒸腾速率(Tr)在高氮(N24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不同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施中氮(N120)处理下柳枝稷各抗旱指标隶属函数值的均值最大.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柳枝稷叶片光合能力和抗旱性的适宜施氮水平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63.
泵的叶轮扫掠蜗壳隔舌时产生的压力脉动是引起船用泵振动噪声的原因之一.为尽可能弱化这一影响,分别设计了叶片出口边与前后盖板基本面垂直和倾斜的2种不同形式叶轮,将其配置在相同的双蜗壳中,通过数值计算与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蜗壳内9个不同位置的压力脉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边倾斜的叶轮相比于出口边垂直的叶轮可明显改善蜗壳内次脉动的“驼峰”现象,且可以进一步降低隔舌处主波动的压力峰值;对蜗壳内2个隔舌稍前的位置,出口边倾斜的叶轮反而会使得该点的压力系数幅值明显增大,且该点主波动的周期数发生改变;2种叶轮出口边的不同形式对蜗壳出口位置的压力脉动的影响基本相同;采用出口边倾斜叶轮对改善因叶轮与隔舌间的液流压力脉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分析南疆喀什市温室蔬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2017年在喀什市进行了温室蔬菜病虫害调查,共调查了21种蔬菜,其中在16种蔬菜上共发现了12种病害,在15种蔬菜上共发现了4种虫害。综合来看,为害南疆喀什市温室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为煤污病、腐烂病、白粉病以及病毒病,主要虫害种类为斑潜蝇、白粉虱和菜蛾。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初步构建了喀什市温室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意义]目前中国畜牧业正处于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设施畜牧业领域技术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笼舍技术、饲喂饮水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的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利计量的方法对其发展趋势、技术分支、申请人、各阶段重点专利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笼舍、饲喂饮水和环境控制技术发展同步经历了萌芽期、波动发展期、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当前申请量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技术研发主体以企业为主,各研发单位之间技术布局差异性明显;近些年重点专利中的国内专利明显增多;笼舍技术方面装置研发均侧重于粪尿清除、垫板等技术;饲喂饮水技术方面饲喂技术的研究多于饮水技术,且均侧重于研发自动化设备;环境控制技术侧重于废弃物处理技术、空气调节技术和房舍清洁刷洗技术。  相似文献   
66.
陈彩娣 《蔬菜》2019,(10):51-53
黄瓜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传统用药方式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口感。为了保证直供上海的黄瓜达到无公害要求,对生产基地采取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综合防治效果在85%以上,有效减少了防治次数,降低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667 m~2增产600 kg,增值600元左右。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和叶氮磷比(LNP)等8种功能性状在坡向间、火山间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  结果  (1)除LCC外,其他7种功能性状在南北坡向间均具有显著差异,LT、LDMC、LNC、LNP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而LS、LCC、LPC表现为南坡小于北坡。(2)山杨SLA、LCC、LPC在新、老期火山间差异显著,但在老期火山间差异不显著。(3)火山南坡、北坡山杨LT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南、北坡向及火山间山杨LNP与LN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火山环境中山杨LNP、LPC、LNC和LS在叶功能性状分化中起到主要贡献作用。  结论  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火山喷发的特殊性有关,山杨通过调节自身功能性状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来适应南、北坡向和不同火山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氮元素缺乏的限制。火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环境,研究火山植被演替和植物功能性状等问题需要结合火山喷发的特殊情况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8.
基于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搜索获得1条OcKnk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qRT-PCR检测其组织部位表达特性和其在表皮发育过程中表达情况,明确其分子特性,采用RNAi技术结合表型观察,研究其对中华稻蝗蜕皮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组织部位表达结果显示其在中华稻蝗体壁、前肠和脂肪体表达最高,发育表达结果显示其在表皮不同发育日龄均有表达,且在蜕皮前期和后期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注射dsRNA后,多数虫体难以成功蜕去旧表皮,导致死亡,少部分可蜕至下一龄期,但活动力较低,行动缓慢,最终死亡。研究结果表明OcKnk参与昆虫生长发育和蜕皮过程,可作为重要靶标基因,为下一步害虫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pid Science and Health (ISLSH), which was organized annually by Oi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CRI-CAAS) since 2016, has gained a strong reputation and attracted hundreds of delegat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or discussion of lipid research trends and advances every year, to promote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s in the fields of lipid science and health.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pid Science and Health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Wuhan, China, from October 23rd to 25th, 2020, to celeb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OCRI-CAAS. The two-day symposium gathered well-known experts specialized in lipid science to share the current state of lipid research with emphasis on aspects covering: (1) lipid profi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2) lipid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3) lipid improvement and regulation, and (4) lipid nutrition and health. The symposium was conducted by a combination of on-site and network meeting. More than 250 distinguished delegates from academia and industry participated in the on-site multidisciplinary meeting, and thousands of scholars attended the virtual event. This paper is as a record of the symposium proceedings and a brief summary of the advances and trends in 4 aspects of lipid science and health.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

Rice-Wheat rotation is the dominant land use in the state of Punjab, resulting in over exploitation of ground water resources.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other land uses that requires less water and are sustainable.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planned with four land uses viz., fallow (FLU), rice-wheat (ALU), grasses (GLU) and pear (PLU) with respect to their effect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epth in district Ludhiana, Punjab.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was higher by 10, 30.9 and 24.9% under rice-wheat, grasses, and pear than that under fallow. The grasses showed higher 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 curve (SMCC) and lower bulk density (Db) than that under rice-wheat. The larger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were observed under pear, grasses and fallow than that under rice-wheat by 0.21, 0.51 and 0.41 mm, respectively.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was higher in magnitude by 56.1, 55.4 and 28%, respectively under PLU, GLU and FLU over ALU. Of the evaluated land uses, pear and grasses proved to be more sustainable by retaining more moisture, maintaining better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 under semiarid irrigated conditions in the state on long term gradual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