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2.
【目的】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LAR)活性和组织定位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避雨棚和断根沟措施模拟土壤干旱,跟踪果实发育进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免疫组织定位等方法,就黄烷醇类多酚的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LAR活性和组织定位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干旱明显抑制葡萄果实生长,促进果实总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土壤干旱明显促进葡萄果实总酚积累。土壤干旱未改变黄烷醇类多酚和总黄烷-3-醇的时空积累模式,但对其积累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且这一诱导作用具有明显的器官和发育阶段依赖性。土壤干旱明显诱导幼果期葡萄果皮和果肉中LAR酶活性增强,对LAR1、LAR2分布无明显作用,但诱导其积累,特别是在果肉维管束中,土壤干旱明显诱导LAR1、LAR2蛋白积累。【结论】土壤干旱诱导果实中LAR1、LAR2蛋白积累,进而导致LAR酶活性增强,最终表现为促进相应发育阶段、部位黄烷醇类多酚积累。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无核化处理对巨峰葡萄冬果果实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一年两收葡萄无核化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益果灵、施特优对巨峰葡萄冬造果在花期进行无核化处理,测定各处理冬果果实无核率、穗重、百粒果重、果形指数、穗轴长度和粗度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于不同花期处理巨峰葡萄,无核率为26.2%-94.5%。花前3 d用10 mg/L赤霉素+2 mg/L益果灵溶液浸蘸花序1次,7 d后再处理1次,果实无核率高达94.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8.20%,可溶性总糖含量165.52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赤霉素、益果灵、施特优能显著提高巨峰葡萄冬果果实无核率,增加冬果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其中花前3 d用10 mg/L赤霉素+2 mg/L益果灵溶液浸蘸花序1次,7 d后再处理1次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4.
Summary Flowering and true seed production from different order inflorescences i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were evaluated in two experiments. The number of flowers per inflorescence, berry set, berry weight, number of seeds per berry and seed weight generally decreased from primary inflorescences to tertiary inflorescences and inflorescences on lateral stems. The possible relation with carbohydrate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Quality of the seeds produced from the different orders of inflorescences was a function of seed size; larger seeds showed better germination, emergence and seedling growth. Late harvest of berries increased berry weight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berry from primary inflorescences. Application of additional nitrogen during the flowering period did not affect flowering or differences between inflorescence positions in seed production, but i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seeds per berry.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true seed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5.
杂交育种的首要任务是重视亲本的比较生态生物学研究与筛选.利用Li-6400光合仪对内蒙古九成宫基地的中国沙棘与引进的俄罗斯沙棘开展了多指标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俄罗斯沙棘特点是: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在湿润条件下百果重大,果实成熟期短,干物质积累快,产量高;光合速率高,蒸腾强度大,但水分利用效率低;叶片厚度、叶上表皮厚...  相似文献   
46.
渭北旱塬“赤霞珠”葡萄浆果膨大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山地和平地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L.cv Cabernet Sauvignon)的光合作用特性,为形成持续发展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析了陕西省耀州区山地和平地两个葡萄园中赤霞珠葡萄浆果膨大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指标。【结果】山地和平地赤霞珠葡萄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相似,均表现出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上午10:00,次峰小于首峰,出现在下午15:00以后;山地和平地赤霞珠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在光响应曲线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14.40μmol/(m2.s),0.036和12.58μmol/(m2.s),0.035,在CO2响应曲线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分别为23.99μmol/(m2.s),0.061和18.43μmol/(m2.s),0.059,模拟曲线的R2值都大于0.94;不同海拔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PAR、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山地条件下葡萄具有高光效和高产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47.
以塑料大棚内四年生粉红亚都蜜葡萄为材料,在盛花前5d、盛花期、盛花后15d3个时期,依次用60mg/L、40mg/L及30mg/L的CPPU溶液浸泡花序或幼果穗,研究不同处理对粉红亚都蜜葡萄座果率、无核果率、果实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溶液处理花序或幼果穗后,可使粉红亚都蜜葡萄达到无核及果实膨大的效果;盛花前处理显著提高了座果率(81.32%),无核化效果也最为明显,无核果率高达92.23%;盛花期和盛花后处理显著促进了果实膨大,平均单果重分别达7.15g和8.51g,且处理后果穗显著变大、果刷变长、果皮变厚,但风味品质(固酸比)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8.
沙棘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作为一种抗逆性、适应性、萌蘖性较强的植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黄土丘陵地区荒山绿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砒砂岩治理.沙棘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其果实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凝练了沙棘果实中活性化合物的构成、分布及活性特征,并对沙棘果实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基于相关文献,针对黄酮、花青素、酚酸、有机酸、肌醇、维生...  相似文献   
49.
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试验地,对引进的无刺丰、西伯利亚红晕、壮圆黄、杂交3号和杂交4号5个大果沙棘品种,进行了果实性状及结实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5个引进大果沙棘的百果鲜重和果柄长度都远大于对照中国沙棘,果实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则远低于对照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50.
检测‘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内4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烷醇、原花色素和花色素苷)及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果皮黄酮醇含量在花后21~31d达峰值,为0.185~0.195 mg/g,花后52 d降至最低,为0.009 mg/g,随后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果实成熟;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相似,均是花后21~42 d迅速增加至峰值,分别达到3.238 mg/g和8.604 mg/g,之后随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至花后80d时降至最低值;花色素苷含量则至花后42d后才能检测到,并随果实生长开始增加,直至成熟时达到峰值9.664 mg/g;类黄酮含量花后21~31 d逐步下降,但花后42 d时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为18.723 mg/g,然后随果实生长含量逐渐降低;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转色前表达水平低,之后显著上升,临近成熟时再次下降,与黄酮醇含量变化不一致;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基因(LDOX)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水平从转色期前开始升高,直到果实成熟达到最高值,与花色素含量变化一致;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和花色素还原酶基因(ANR)的表达水平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与黄烷醇和原花色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