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4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539篇
林业   883篇
农学   646篇
基础科学   763篇
  835篇
综合类   2747篇
农作物   215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18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10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油棕叶梗为原材料、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重组方材密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较大,密度和施胶量越大,重组方材力学性能越好;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油棕叶梗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综合考虑确定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密度0.7 g/cm3,施胶量12%,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40 min;较优工艺条件下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为7 185 MPa,静曲强度为68.7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5 MPa,内结合强度为0.21 MPa。密度为0.7 g/cm3的油棕叶梗重组方材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顺纹抗压强度高于了杉木的性能。  相似文献   
52.
兰州百合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闽 《蔬菜》2020,(9):14-19
以多酚得率为优化指标,对兰州百合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溶剂类型、料液比、溶剂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液pH值对提取多酚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得到最优的兰州百合多酚提取条件,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和超声功率4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兰州百合多酚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40 ℃、提取pH值7、超声功率500 W,其多酚的萃取量为100.27 mg/g。  相似文献   
53.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54.
结合庆阳市立地条件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庆阳市行道树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庆阳市行道树的选择中以生态效益较好的法国梧桐、臭椿、银杏、国槐、桑树等为主,以常绿针叶树种侧柏、刺柏等为辅。  相似文献   
55.
This work proposes a method for the statistical monitoring of the weekly weight of shrimp in a fish farm. The design of control charts for shrimp growth presents several challenges, the main ones being the presence of trend and autocorrelation. Several control charts are proposed, the most efficient being a chart based on the residuals of a second order autoregression whose parameters vary with the week. A control chart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also provided. It is simply based on growth rates and works well at detecting negative weight changes. Real data from a large shrimp farm has been used for both the design and the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桑黄菌丝体中桑黄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桑黄菌丝体中桑黄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检测桑黄多糖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黄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60 ℃,提取次数3次,液料比为14倍,在该最佳提取条件下桑黄多糖得率为4.97%;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桑黄多糖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ABTS+.和DPPH.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3.54%和88.83%。表明优化的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中桑黄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桑黄多糖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功能性食品和药剂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7.
以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为复合抑制剂,利用转鼓喷涂工艺,开发出新型复合型抑制剂涂覆尿素肥料,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涂覆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对比评价了追施不同氮肥对调控氮素的特征效果。试验设置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农民习惯追施尿素(CU);(3)优化追施尿素(CUU);(4)优化追施抑制剂涂覆尿素(CUY1);(5)优化追施抑制剂涂覆尿素(CUY2)。在夏玉米喇叭口期、冬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后的15天内进行田间原位连续动态观测。电镜和能谱结果表明,复合抑制剂均匀涂覆于尿素表面,形成薄而致密、光滑的涂覆层,该涂覆层均匀分布有磷和硫2种元素,表明复合抑制剂与尿素已有效结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优化施氮量下与普通尿素相比,夏玉米和冬小麦季追肥后CUY1和CUY2处理氨挥发分别降低55.19%,32.15%和52.46%,39.43%。夏玉米季追肥后,0-20 cm土层CU、CUU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于第5天达到峰值,到后期已显著低于CUY1、CUY2处理,CUY2处理稳定硝态氮的效果更好。冬小麦季追肥后,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CU、CUU处理分别在第5,3天达到峰值,CUY1、CUY2处理于第11天达到峰值后,硝态氮含量已显著高于相同施氮量的CUU处理。在保证产量和净收益的同时,抑制剂涂覆尿素显著降低了追施氮素的氨挥发和淋溶损失浓度,其中冬小麦季CUY1处济效益较好,夏玉米季CUY2调控氮素的效果最佳,减少向下淋溶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8.
农牧户作为退牧还草技术的实施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技术的感知度和认可度对于调整和完善退牧还草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草地荒漠化典型区域——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和技术推广潜力5个方面的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牧户视角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农牧户视角的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为0.469 8,说明农牧户对于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技术满意度一般,技术可持续性较弱。具体表现为农牧户对于技术自身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功能持以肯定态度,生态效益评价较高;而对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较低。2)分项退牧还草技术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推广潜力。3)分区域研究得出,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的区域差异性较小。因此,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农牧户对于该项技术的满意程度,为退牧还草技术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重庆三峡库区加工甜橙园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在重庆7县(区)随机选取132个果园,分析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pH值、有机质和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结果显示,分别有56.8%和60.8%的果园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pH值适宜甜橙生长,农化土壤酸性土比例增加;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5 mg?Kg-1)的比例分别为77.3%和85.3%,碱解氮处于适宜范围的比例分别为56.8%和61.5%,有效钙过剩(高量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79.6%和76.7%;背景土壤有效磷、钾不足(缺乏和低量)的比例分别为95.4%和72.8%,有效锌、硼不足的比例分别为54.5%和70.5%;农化土壤有效磷、钾不足的比例分别为60.8%和57.6%,有效锌、硼不足比例分别为65.9%和90.7%。背景土壤和农化土壤有效镁、铁、锰及铜不足和过量并存。总体而言,土壤养分状况中等偏差;与背景土壤相比,农化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钙、锌和硼含量下降且缺锌严重,其它养分含量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