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步行式手扶插秧机的插植机构,插植行距为2 3 cm,适应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多元化种植模式。建立分插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Pro/E软件三维建模,进行运动模拟和仿真分析,通过对取秧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检验分插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水稻机插秧田间对比试验,对插秧质量、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插机构稳定可靠,插秧质量达到了机插秧要求。对比23cm和30cm两个插秧行距:23cm行距基本苗更多,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实收产量平均增产767.55kg/hm2,平均增产率为14.96%。  相似文献   

2.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密植、晚稻稀植多元化种植特性,通过对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湘早籼4 5、嘉早3 1 2、两优9 1 6 8)进行窄行距(2 4 cm)和常规行距(3 0 cm)机插秧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品种宽窄行距机插秧对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早稻,窄行距(24cm)机插秧水稻具有生育期短的优点,且增产明显;而常规行距(30cm)机插秧水稻生育进程相对落后,产量较低。由此可见,利用窄行距插秧机合理密植,科学调整早稻亩穴数,保证稳产高产必须的基本苗数,可提高南方双季稻区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7月召开的湖南双季稻插秧机行距研讨会上,全省水稻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和管理等方面共20位专家对双季稻插秧机行距进行了研讨。专家们结合不同行距、株距机插秧现场考察情况和各自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在综合分析研究机插操作、水稻品种、病虫防治等农艺要求,以及机具制造与购置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对适合湖南双季稻栽植的插秧机行距标准进行了记名表决,其中18位专家同意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主推行距为25cm的插秧机。省农业主管部门同意多数专家研究和认定的结果,确定今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区主推行距为25cm的插秧机。  相似文献   

6.
第四讲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续2) 第四节水稻机械化摆秧技术一、机械化摆秧技术的产生和特点在推广机插秧、机抛秧技术之后,人工摆秧苗技术和摆秧机应运而生。所谓摆秧技术就是将水稻带土规格化育秧秧苗,按规定行距和株距抛摆在水田表面的一种浅裁技术。它兼有插秧和抛秧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摆秧机与插秧机工作机构不同,插秧机的栽插机构需模仿人手取秧插入土中,机构复杂,造价高,钩秧、伤秧率高,返青迟,难以达到水稻生育前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又区别于抛秧机的无规则抛撒秧苗,影响水稻生育后期的农艺要求。摆秧机吸取抛秧机抛落秧苗的优点,达到浅植早扎根,立苗快,分蘖早,适应水稻生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水稻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条件的差异性,安徽农业大学朱德泉教授领衔的水田机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据介绍,这种插秧机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插秧行距和水稻宽窄行种植,满足了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种植模式等对水稻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的农艺要求,改变了水稻传统机械栽插方式,实现了机插密度大幅度可调,提高了插秧机的农艺适应性和使用效率。该机器行距无级可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市场上杂交水稻制种插秧机行距最小为  相似文献   

8.
惠南镇是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城镇,经济、地理、气候等各方面条件均适宜发展农机化,水稻是惠南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0639亩。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上海郊区各村都有插秧机进行机插,当时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能控制自如,靠人工坐在秧拖板上摆秧,勾秧率、伤秧率高.  相似文献   

9.
正(1)作业前检查调整。机插作业前须对插秧机做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穴数应根据水稻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对粳稻品种平均每穴以3~4株苗、每亩基本苗以5~7万株、每亩穴数以1.8万穴为宜。(2)作业要求与检查。插秧作业时,应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3)插植部位保养。检查与调整横向纵向取苗量;检查  相似文献   

10.
自7月初以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南方双季稻产区相继进入早稻收获、晚稻栽插大忙季节。农机化主管部门发挥农机装备优势,共投入18.3万台联合收割机、3.2万台插秧机开展机收和机插作业,迅速掀起水稻"双抢"作业高潮。截至7月19日,全国早稻机收面积达到3435万亩,机收水平超过70%;已完成晚稻机械插秧面积246万亩。为抓好水稻"双抢"这场农机化生产的重头戏,南方水稻双季稻产区农机化管理部门提前部署安排,认真落实机械检修、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措施,及早发布水稻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原理,建立了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质量测试方法,确定了秧苗条件、试验地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和方法。依据提出的测试方法对2Z-6型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结果表明:(1)产品的漂秧率为0. 5%±0. 2%,翻倒率为0. 6%±0. 4%,平均栽秧深度为20. 5 mm±1. 2 mm,能够满足作业质量要求;(2)产品的伤秧率为3. 5%±1. 0%,均匀度合格率为80. 6%±3. 5%,漏栽率为2. 8%±1.9%,基本满足或不能作业质量要求;(3)建立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产品的移栽装置的结构参数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钵苗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高速水稻插秧机四轴移箱机构原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插秧机都必须有与其功能相配的移箱机构。本文设计了一种能与旋转式分插机构高速水稻插秧机相配套的移箱装置。该移箱装置能为高速水稻插秧机定时、定量的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并给分插机构提供可靠的动力。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本文还构造了四轴移箱机构的虚拟样机。  相似文献   

14.
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水稻插秧机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推广,针对我国水稻种植品种多、产量高、地域差别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对我国机秧插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约我国水稻插秧机发展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当前插秧机稀植分插机构、自动控制与监测技术、设计、开发的现状与今后研发方向.对加快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的研发步伐,推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入分析双季稻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水平低、插秧机保有量少、手工直播趋势蔓延等栽植机械化发展现状,从茬口衔接、生育期、比较效益、技术难易、生产规模五个方面梳理制约南方双季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综合测评和试验示范深入比较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水稻机械化有序抛秧、水稻钵苗摆栽技术三种机械化栽植技术在缓解茬口矛盾、抵御自然灾害、农药减施、水稻增产等方面的优势,遴选出适宜南方双季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模式。从技术推广、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通过因地制宜选定适用主推技术、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提高水稻栽植机具保有量、完善育秧中心布局、提高育插秧作业服务能力等发展路径加快提升高南方双季稻栽植机械化水平,促进双季稻面积恢复。  相似文献   

16.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区域特征点聚类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准确检测水稻秧苗行中心线,提出了基于分区域特征点聚类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方法。采用2G-R-B特征因子和Otsu法分割秧苗和背景;通过分区域统计秧苗像素点分布提取秧苗行的候选特征点,利用特征点间近邻关系对特征点进行聚类,确定秧苗行数和各秧苗行的起始点;基于秧苗成行栽植特点引入“趋势线”,利用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距离阈值作比较,筛选出远离各行趋势线的点,并将其去除;对筛选后的每一行特征点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取秧苗行中心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提取秧苗行中心线的准确率达95.6%,与标准Hough变换和随机Hough变换算法相比,处理一幅分辨率为320像素×237像素的彩色图像平均耗时短,能够实现水田秧苗行中心线的准确提取,可为插秧机自主行走提供可靠的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机插秧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机插秧发展迅速,机插秧水平突破20%,但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43%的双季稻区机插秧的发展仍然迟缓。文章通过对这些稻区机插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分析,提出要加快机插秧的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确认合理的种植方式;提高在机插秧推广过程中的培训质量;强化育秧配套设施的建设;推进集中育秧;注意扩大机插秧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带式喂入钵苗栽植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介绍带式喂入钵苗栽植机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对影响生产效率和栽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喂入和栽植的最佳参数。检测表明 :该机生产率 84株 / (行· m in) ,株距合格率 95 % ,栽直率 9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