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步行式手扶插秧机的插植机构,插植行距为2 3 cm,适应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多元化种植模式。建立分插机构的数学模型,利用Pro/E软件三维建模,进行运动模拟和仿真分析,通过对取秧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检验分插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水稻机插秧田间对比试验,对插秧质量、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插机构稳定可靠,插秧质量达到了机插秧要求。对比23cm和30cm两个插秧行距:23cm行距基本苗更多,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实收产量平均增产767.55kg/hm2,平均增产率为14.96%。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15~18)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的常规稻种植是否应该减小机插行距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30cm和25cm行距下,设计了不同行距同株距和不同行距同穴数两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株距在13cm时,25 cm行距的产量要明显高于30 cm;株距在18 cm时,30 cm行距的产量要高于25 cm。当穴数在1.4万穴/667 m2和1.6万穴/667m2时,30cm行距的产量均高于25cm。从产量、经济性、标准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虽然肯定局部地区尝试缩小行距的做法,但30cm行距插秧机依然是今后的主流机型,不宜大范围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7月召开的湖南双季稻插秧机行距研讨会上,全省水稻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和管理等方面共20位专家对双季稻插秧机行距进行了研讨。专家们结合不同行距、株距机插秧现场考察情况和各自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在综合分析研究机插操作、水稻品种、病虫防治等农艺要求,以及机具制造与购置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对适合湖南双季稻栽植的插秧机行距标准进行了记名表决,其中18位专家同意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主推行距为25cm的插秧机。省农业主管部门同意多数专家研究和认定的结果,确定今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区主推行距为25cm的插秧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窄行距插秧机机插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余姚市水稻种植以早稻、晚稻套种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单季稻。经多年引进与推广,水稻插秧机深受农户拥护,机插面积不断扩大,到2012年底全市插秧机保留量达到471台,2012年全市机插水稻面积超1.53万hm2,涉及农户2.6万多户,水稻机插已深入人心。现广泛使用的高速插秧机机插秧苗行距为30cm,比较适应早稻、单季稻杂交品种的种植要求。而在晚稻机  相似文献   

8.
淮安市水稻缩行增密机插秧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安是农业大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已有11年了。2012年全市新增插秧机4581台(总量突破1万台),比上年增长86%,水稻机插面积超过255.8万亩,机插率达64.5%。推广实践中发现,30cm行距机插秧在某些条件下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特别  相似文献   

9.
丘陵早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比较分析江西省2个典型丘陵生态点8个机械化种植早稻品种的秧苗素质、机插质量、茎蘖动态、产量与品种种植性状,研究筛选适宜南方丘陵机械化生产的早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丘陵双季稻区早稻机械化种植品种应具有早熟、分蘖力强、耐寒、抽穗整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宁夏半干旱区燕麦种子生产的适宜播种量和行距,提高种子产量。【方法】课题组采用播种量(90kg·hm-2、120 kg·hm-2、150 kg·hm-2)与行距(15 cm、20 cm、25 cm、30 cm)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了播种量和行距对燕麦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利用通径分析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燕麦种子产量、单株有效分蘖数、主穗长、单穗穗重、单穗小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播种量和行距的增大,燕麦种子产量基本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播种量为120 kg·hm-2、行距为20 cm时,种子产量最高,达3 145.41 kg·hm-2。【结论】本次试验结果可作为宁夏半干旱区燕麦种子生产的播种量和行距配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精密排种器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吸式、指夹式和倾斜勺式3种玉米精密排种器具有不同性能和最佳工作速度.通过在台架上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在不同速度下各类型排种器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及合格粒距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得出不同排种器的最佳工作速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速度的增加,各类型排种器性能均下降,且最佳工作速度不同.其中,倾斜勺式的最佳工作速度为10km/h,气吸式和指夹式的均为6km/h左右.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水平,提出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并研究该技术模式下玉米的增产效果.通过农艺与农机相融合,挖掘辽宁玉米的增产潜能,提高玉米产量,促进辽宁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极限变形理论,采用文克勒地基模型和弹性体假定,研究并分析了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微膨混凝土(简称HPME混凝土)伸缩缝间距计算的方法和最大伸缩缝间距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的伸缩缝间距比普通混凝土大;PTN新型渠道接缝材料对伸缩缝间距的贡献大于塑料胶泥材料;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对伸缩缝间距的增加幅度比普通混凝土高23%以上。因此,渠道衬砌材料和接缝材料可优先选择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和PNT新型接缝材料。  相似文献   

14.
精密播种粒距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精密播种的粒距形成过程,将种子落点坐标表示为期望值与正态随机偏差之和,导出落点间隔表达式,基于平稳随机过程建立了粒距的数学模型,演绎推导出粒距分布的分布函数、分布密度、一阶原点矩、二阶原点距和方差。结果表明:粒距同变量遵从一种源于方差相同位均值不同的多个正态总体的导出分布,可看作是不同分布参数正态分布的折尾与叠加。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证实所求粒距分布对多种实测粒距样本拟合良好。分布密度图像的形状决定于分布参数,一般呈现为“多峰非对称”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以常规种植为对照,进行玉米株间疏密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株间疏密种植模式能明显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速度和气孔导度,同时玉米的单穗粒质量、百粒质量和产量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锦  涂娅欣 《湖南农机》2016,(11):57-58
目前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只能对某一固定行距的玉米进行收获,无法推广到对各种不同行距的玉米进行摘穗.为此文章设计了一款可以自动化调节摘穗行距的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装置.此摘穗装置主要通过螺纹和螺母形成螺旋副来实现行距调节功能,通过单片机对原动力直流电机进行正转、反转以及速度控制,进而实现对摘穗单体行距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草地振动式间隔松土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草原长期过载放牧,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导致草原退化的问题,设计了9ST-460型草地振动式间隔松土机.该机采用间隔配置的梯形框架式松土部件,利用曲轴连杆机构产生的向上激振力,对通过松土部件的土壤进行强制振动疏松,实现了在不破坏草原植被的条件下,对高坚实度草原土壤的松土作业.田间试验表明:机具在前进速度1 m/s、振动频率10.0 Hz情况下,作业稳定,松土效果明显.经检测,松土平均深度20.01 cm,松土比43.4%,植被破坏率1.6%,生产率0.85 hm~2/h,达到了技术要求.作业后土壤容积密度和坚实度平均降低了30.0%和48.8%,可以获得适合牧草生长的虚实并存的耕作层,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分别增产73.99%和68.65%.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有蒸发作用时的农田地下排水渗流计算,作者曾用复化梯形数值积分法取得了通用解答,但计算步骤烦琐。文章采用平均降速法获得的简化公式,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判断是否需设地下排水沟(管)之功能。经大量算例的结果比较,相对误差在±7%以内者近94%,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对羊草草地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北坝上地区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对羊草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草地经过原地放垡振动间隔松土处理后,土壤容积密度降低、毛管持水力升高和土壤含水率增加,同时土壤养分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优化;植物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地下生产力提高,优良牧草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草地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得到提高;在草地处理3年内平均每公顷每年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