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23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1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关中西部麦田杂草主要有22种,分属10科22属,危害严重的有10种。6个生态区杂草种类,优势组合分布特点有一定差异,尤以地灌区与塬区旱地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杂草分布的因素 地理条件外,还有人为传播,耕作栽培,降雨量,化学除措等。  相似文献   
92.
浉河流域不同来源鸭组织中硒和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氵师河流域不同来源鸭组织样品中Se和Cd、Pb、Hg、Cr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水平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重金属元素在 3种鸭体内的残留量大小为 :野鸭 >放养麻鸭 >圈养麻鸭。并发现Cr与Se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 ,而Cd的残留量最低。从分布特征来看 ,Pb和Cd在羽毛中的残留水平最高 ,Se和重金属Hg、Cr在肝脏中的残留水平最高。羽毛和肝脏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目标器官 ,Hg和Cd等重金属残留水平与Se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农杆菌侵染小麦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洛阳8716和绵阳19幼胚愈伤作为受体材料,以pCAMBIA3301为载体,GV3101,EHA105,LBA4404农杆菌为供体材料进行侵染过程的优化研究.采用3种菌株,4个浓度梯度:OD600=0.2,0.5,0.7,1.0;3个时间参数:10 min,30 min,60 min;一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农杆菌GV3101和EHA105,OD600 1.0×10 min和OD600 0.5×30 min两个侵染处理结果比较好,瞬时表达率达到50%-70%.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预培养3~5 d,在24±1℃下,共培养3~4 d和350 mg/L羧苄青霉素除菌及5 mg/L PPT筛选处理后,转化效果较好,平均转化率为0.45%.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TMUV)在贵州省鸭群的流行,对疑似DTMUV感染肉种鸭进行剖检,观察发病鸭内脏器官病变。取病鸭内脏组织进行RT-PCR检测确诊为DTMUV感染,将病料处理后接种BHK-21细胞,进行RT-PCR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确定分离到DTMUV,并将病料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接种BHK-21出现明显CPE,电镜观察见病毒颗粒。将分离毒株的E基因经PCR扩增后测序,分析E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所分离毒株与中国北京鸭源参考株同源性最高达99.39%,而与我国早期分离参考株(FX2010)同源性较低,将病料制作切片并进行HE染色,可见脑组织非化脓性脑炎,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本研究成功在贵州省分离到一株DTMUV,对其遗传进化进行分析,为探究贵州省养鸭地区DTMUV的感染和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total and 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ing and the phagocytic activity in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experimentally injected with Enterococcus sp. in the swim bladder. Fish were distributed in four treatments in triplicates of non-injected fish, fish injected with 1 ml of sterile saline solution 0.65%, and fish injected with 1 × 103 and 1 × 106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of Enterococcus diluted in 1 ml sterile saline. Twenty-four hours after injection, the fish were anesthetized and the blood collected for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s, differential counting of WBC, and phagocytic activity of blood leukocytes. The increased numbers of WBC and lymphocytes were followed by decreased number of monocyte after infection. The percentages of phagocytic activities in the blood were 55.3 and 55.9%, respectively, in tilapia injected with 1 × 103 and 1 × 106 CFU/ml.  相似文献   
96.
星学军 《草地学报》2018,26(1):184-188
蝗虫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 PL)是重要的防蝗生物制剂,其与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IGR)协同使用有利于蝗虫可持续治理。本文通过田间超低喷雾和扫网调查等方法在青海蝗区开展协调应用PL和IGR防治草原蝗虫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首先明确青海蝗区的主要蝗虫种类为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harbipes、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等;结果证明PL与IGR协调应用,可有效抑制草原蝗虫种群增长,且可保持存活蝗虫感病率在较高水平,对优势种宽须蚁蝗和小翅雏蝗等的持续控制作用明显。结果明确了微生物制剂和IGR协同防治蝗虫的短期与长期、速效与长效的协同作用,为防治高密度蝗虫提供新的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97.
茶树炭疽病是茶树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特别是南方湿度大、高山云雾多的茶园发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茶树炭疽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生分布情况与病原种类、病原菌鉴定技术、发病及危害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炭疽病的抗性茶树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结合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胚胎(鸭胚)孵化过程中出现弱胚现象的分子调控机理,筛选辅助出壳鸭胚肝脏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结果表明,共鉴定获得136个差异蛋白,与正常出壳组相比,辅助出壳组有76个蛋白表达上调,60个蛋白表达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糖代谢、氧气运输、细胞骨架、应激反应以及氧化还原代谢等生物过程相关,其中辅助出壳组糖酵解通路中的4种酶和细胞呼吸通路中的3种酶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参与肌动蛋白丝生物过程的7种蛋白也均表达上调,而参与氧气运输的3种血红蛋白和应激保护的3种热休克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利用qRT-PCR检测顺乌头酸酶1(cytoplasmic aconitate hydratase 1,ACO1)、醛缩酶B(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B,ALDOB)、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1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G3P1)和热休克71 kD同源蛋白(heat shock cognate 71 kD protein,HSPA8)4个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仅ACO1 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模式一致.结果表明,弱胚可能与糖代谢和呼吸代谢等生物过程变化有关,辅助出壳组能量和代谢率较低.研究结果为更好理解鸭胚孵化过程中出现弱胚现象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蛋白质组学信息.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病菌45 d和30 d,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AL活性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趋势相同,POD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直线上升。F.mangiferae侵染对杧果酚类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可干扰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变化,影响其相关酶活性,降低杧果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杧果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菌的重要致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