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苹果、梨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梨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题的进展“八五”期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持的国家及辽宁省有关苹果、梨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3个科研项目,即“八五”国家攻关项目“苹果、梨病毒鉴定技术和工艺创新(85-722-10-02)...  相似文献   
42.
美国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杂志上撰文称使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禽流感病毒变异的早期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43.
 在国内、外首次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 aureus)的No.180菌株用于病毒细菌协同凝集试验(Virobacterial agglutination test简称VBA)检测了来自马铃薯的4种不同形态粒子的病毒: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丫病毒(PVY)、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其灵敏度达2.7~6.1ng/ml,检出病汁液的最大稀释度达104~105(PLRV1:500),较国内、外采用的Cown I菌株的灵敏度提高5~10倍。与血清学方法相比,VBA在2~3分种内就可获得结果,无假阳性反应,其灵敏度显著高于间接酶联法和免疫电镜,而接近于A蛋白酶联法。经抗血清致敏的菌体在4℃下保存4个月,对VBA检测的灵敏度没有影响。用VBA对采自田间的93个马铃薯病样进行检测,它们大多受2~3种病毒(PVX、PVY及PLRV)的复合侵染;和用间接酶联法及鉴别寄主检测的结果趋向一致。室内和田间试验均表明VB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和经济,尤其适合在基层单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中国甘薯病毒种类的血清学和分子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9~2010年,从我国18个省(市)采集了176份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甘薯样品。利用血清学、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对上述样品中的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样品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的阳性率最高,达56.3%,其次为甘薯G病毒(SPVG)和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PCaLV),阳性率分别为34.1%和33.5%。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甘薯上至少存在SPFMV、SPVG、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黄瓜花叶病毒(CMV)、甘薯脉花叶病毒(SPVMV)和甘薯卷叶病毒(SPLCV)8种病毒。此外,供试样品中没有检测出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是否存在甘薯轻斑点病毒(SPMSV)、SPCaLV和C 6病毒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45.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以其简便、快速,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免疫分析方法。1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据报道,有人建立的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53份试验  相似文献   
46.
通过使用GenoTube采样拭子管对2018年两次国内大型畜牧行业会议的现场及周边环境、车辆、参会人员及其携带物进行了持续3 d的样品采集,收集的样品经预处理和混样处理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2种常见的猪病毒性疾病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进行了实验检测、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2次会议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EDV阳性或PRRSV阳性,其中,PEDV阳性混合样品和PRRSV阳性混合样品分别占总采样数量的27.6%,2.0%。另外,环境样品中检测出双阳性。结果表明,业内人员密集的大型行业会议环境消毒不彻底、参会人员及相关物品携带猪病毒性疾病病原,增加了病原交叉传播的风险,行业会议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亟待提高。综上,此调查旨在通过提高业内人士的生物安全意识,降低行业会议中猪病的病原传播与交叉污染的风险,调查结果为开展并加强畜牧行业大型会议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案例参考和理论依据,从而减少会议中病原传播和交叉污染对畜牧生产的不利影响及其引起的企业与社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西番莲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双重RT-PCR检测体系。【方法】根据TeMV和C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引物组合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结果显示:TeMV和CMV最佳引物组合浓度分别为2.0 mmol·L~(-1)和8.0 mmol·L~(-1);最佳退火温度为57℃;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结论】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在样品c DNA原液稀释到10-5时,仍能检测到两种病毒扩增出的目的条带。同时,以健康组培苗作为对照组,应用建立的双重RT-PCR检测技术对采集于福建省不同产地的36份西番莲样品进行了病毒检测,发现有8份样品同时感染两种病毒,8份样品仅感染TeMV,10份样品仅感染CMV。本研究可为西番莲TeMV和CMV的检测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48.
为了弄清目前建兰花叶病毒(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病毒检测和脱毒的研究概况,本研究详细阐述了2种病毒的检测方法、采用的脱毒技术和脱毒效率,分析比较了不同技术存在的弊端,指出现有的脱毒方法已不能满足兰科植物脱毒研究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新型脱毒技术来解决目前兰科植物产业瓶颈问题。超低温脱毒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脱毒技术,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在多种植物上成功应用,该方法的应用有望解决2种病毒脱毒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山羊痘病毒对于羊群生长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开展山羊痘病毒检测研究工作很有必要。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山羊痘病毒的特性,并分别从聚合酶检测法、反向间接血凝检测法、双重聚合酶检测法、DNA分子生物检测法等方面,论述了山羊痘病毒检测方法,以此为山羊痘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检测核酸的强力方法。由于PCR技术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由于传统的PCR技术存在不能准确定量,且操作过程中易污染而使得假阳性率高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