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81.
中国芦花鸡中出现马立克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鸡种--芦花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情况.山东某养殖场散养的芦花鸡,于开产前出现颜面苍白,机体进行性消瘦,瘫痪,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达10%.经大体剖检发现,病鸡的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在肝、肾等器官出现散在的肿瘤样结节,经组织学检查发现,增生的病灶中心为多种细胞成分,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用I型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 MD) 的特异性引物132 bpr(132 bp repeat)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88.9%(8/9);3 个阳性PCR产物测序,其基因序列与MDVGA原型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89%、97.96%和97.52%,上述检测表明此肿瘤是由MDV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汶上芦花鸡为中国唯一的芦花羽地方鸡品种资源,芦花基因可伴性遗传,芦花羽性状可用于雏鸡的自别雌雄。试验旨在丰富家鸡基因组信息,获取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序列,为鸡伴性芦花羽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动物,基于BGI MGISEQ构建小片段文库进行基因组特征评估,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Hi-C技术组装及构建汶上芦花鸡全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功能注释。【结果】试验共获得BGI二代测序数据量59.70 Gb;获得PacBio三代测序数据量31.13 Gb, reads平均长度为15 362 bp;获得Hi-C数据量95.37 Gb;拼接和初步组装得到基因组大小为1.12 Gb,经Hi-C辅助组装后,共有1.07 Gb的序列挂载到41条染色体上,挂载率95.62%,基因组contigs N50为9.61 Mb, scaffold N50为91.29 Mb, BUSCO评估为98.50%,基因组连续性和完整度良好;预测基因组有22.57%的重复序列,有426个tRNAs、56个rRNAs、260个miRNAs和308个sn...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吉林芦花鸡与吉林黑鸡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更优的杂交组合方式.[方法]试验采用吉林芦花鸡(LL)、吉林矮脚芦花鸡(AA)与吉林黑鸡(HH)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构建6个杂交组合,外加3个亲本,共计9个组合,对各杂交组公母0~21周龄体重进行测定,最后运用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进行拟合分析.[结果]3个亲本及不同杂交组合F1代生长发育规律相似,均表现为周增重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9周龄周增重最高,此后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种生长模型中Bertalanffy模型与Gompertz模型在LL、LA、AL、HL、LH、AH各F1代组合中拟合度R2相同,AA、HA组合母鸡中Bertalanffy拟合度R2更高,HH组Gompertz模型公鸡拟合度高于Bertalanffy模型,Bertalanffy模型母鸡拟合度高于Gompertz模型.[结论]通过对F1代的生长发育拟合分析,筛选杂种优势高的配套系,揭示F1代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吉林芦花鸡与吉林黑鸡的杂交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随机选取相同环境下饲养的90日龄汶上芦花鸡和寿光鸡各30只,测定其肉用性能,并进行品种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0日龄的活体重汶上芦花鸡为939.35 g,寿光鸡为1 504 g;寿光鸡在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翅比率性状上极显著高于芦花鸡(P0.01),而芦花鸡在屠体率和腿比率性状上极显著优于寿光鸡(P0.01),半净膛率显著优于寿光鸡(P0.05)。两个地方鸡种的胸肌pH值在宰后15 min至宰后24 h内均呈下降趋势,各时期pH值均符合正常肌肉要求范围。芦花鸡在腹脂重、腹脂率和肌内脂肪性状上高于寿光鸡,但只在腹脂率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6.
选取1日龄同批孵化、体重相近、健康芦花鸡54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0只鸡,分别饲喂高、中和低3种不同营养水平饲粮。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营养水平的饲粮能较好的满足芦花鸡的生长需要。高营养水平饲粮只对芦花鸡1~28 d有明显地促生长作用,28 d以后作用较小。低营养水平的饲粮则不能满足芦花鸡正常的生长需要。中等营养水平饲粮组的活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明显大于低营养水平饲粮组,略大于高营养水平饲粮组。高营养水平饲粮组的腿肌率和胸肌率大于中等营养水平饲粮组和低营养水平饲粮组,中等营养水平饲粮组的皮脂厚、肌间脂宽要比高营养水平饲粮组和低营养水平饲粮组大,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试验选用900只1日龄健康芦花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1 g/kg抗菌肽)和试验Ⅱ组(基础日粮+0.1 g/kg抗菌肽+0.5亿个/kg酵母活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和抗菌肽制剂可极显著提高芦花鸡末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降低平均日耗料和料肉比;对42、56和70日龄芦花鸡血清尿素氮、白蛋白和球蛋白质量浓度均无显著影响;抗菌肽制剂和抗菌肽能分别显著提高42和70日龄血清总蛋白质量浓度;抗菌肽对42、56和70日龄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影响;抗菌肽制剂显著提高42日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菜蜂花粉对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芦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用32周龄(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为70%左右的芦花鸡38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试验期为8周。试验2选用64周龄(产蛋后期)、产蛋率为50%左右的芦花鸡6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试验期为6周。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油菜蜂花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间统计产蛋性能,测定蛋品质,试验结束时进行血清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芦花鸡的产蛋率(P<0.05)。2)饲粮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第4周芦花鸡的蛋壳黄度(b)值和第8周的蛋黄颜色(P<0.05)。3)饲粮添加0.5%和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降低产蛋高峰期芦花鸡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4)饲粮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期芦花鸡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5)饲粮添加0.5%和1.5%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芦花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添加1.0%油菜蜂花粉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油菜蜂花粉可提高芦花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为0.80%~0.95%。  相似文献   
89.
在山东嘉祥县马集镇的一家跑鸡养殖场,一只只俊俏、敏捷的芦花鸡在林下欢快地跑着,场主张巧云抓起一把玉米往地上一撒,大大小小的芦花鸡就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鼓点般地啄起玉米。"这些芦花鸡一到晚上全都飞到树上去住,任凭怎么追打就是不下来。"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养殖方式,让张巧云的芦花鸡十分畅销,她希望能依托这种养殖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态养殖梦。  相似文献   
90.
对已严重杂交退化的吉林地方鸡——芦花鸡,采用家系选育方法,提纯复壮,选育了3个世代。结果表明,育雏期成活率98.9%,72周死淘率8.7%。芦花鸡的开产日龄稳定在158~168 d,开产母鸡体重由0世代1 973.37±313.0 g到第三世代1818.83±275.6 g,降低了154.53 g(7.63%);300日龄产蛋量由零世代的95.08±9.72到第三世代的103.56±11.57,提高了8.48枚,平均每世代提高2.83枚;500日龄产蛋量由215.29±8.7枚提高到231.97±13.1枚,提高了16.68枚,平均每世代5.56枚;300 d蛋重由0世代的56.69±4.31 g到第三世代的55.81±6.13 g,降低了0.79 g,平均每世代降低0.26 g;受精率各世代稳定在89.68%~91.50%之间,受精蛋孵化率,从零世代的80.21%提高到三世代的85.63%。群体整齐度由0世代的56.7%提高到89.1%。外貌特征渐趋一致。表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