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435篇
基础科学   28篇
  216篇
综合类   1672篇
农作物   293篇
水产渔业   274篇
畜牧兽医   1358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4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明确四川鲟源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毒力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鲟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以及海豚链球菌ATCC29178进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所有菌株的7个主要毒力基因pgm、 scpI、 simA、 cpsD、 sagA、 pdi和cfi均为阳性,部分菌株的simA基因发生了变异。基于RAPD分析,18株菌分为Ⅰ、Ⅱ2个基因型;基于REP-PCR分析,18株菌分为A、B、C、D 4个基因型。【结论】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分离株均为强毒株,毒力谱为pgm/scpI/simA/cpsD/sagA/pdi/cfi,并且同时存在多种基因型的菌株,其中D型为优势流行型。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B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并以ILTV基因组为模板,经PCR特异性扩增出ILTV疫苗株的gB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2.62kb,与设计相符,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993.
鹅细小病毒NS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参考CerBank发表的GPV B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出GPV H1株NS2基因,目的片段长约1.4kb,将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GPV H1株NS2基因全长1356bP,编码451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GPV B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5%,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7%。  相似文献   
994.
伪狂犬病病毒广西B、W株gE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鉴定了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11种糖蛋白中,gE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非必需糖蛋白,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它在介导感染细胞的融合,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病毒粒子的释放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影响伪狂犬病病毒神经嗜性和毒力方面的作用。利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结合血清学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以新城疫鹌鹑分离株(LA005)的基因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其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813bp,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T-Q-R-R-Fll7,和F48E9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率分别为98.9%和98.5%,Cys残基位点和糖基化位点的数目和位置完全一致,说明该分离毒是一株和F48E9标准强毒株亲缘关系很近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996.
鸡组织细胞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真核细胞端粒DNA序列的共同特点,设计了一条引物(TELO02)(24nt)。按照TaKala克隆试剂盒的介绍方法,染色体基因组DNA经HaeⅢ和Hinf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先进行初级PCR(C1和TELO02)扩增,得到的产物为模板再经过次级PCR(C2和TELO2)扩增,得到的产物用试剂盒回收,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到JM109受体菌中,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DNA进行PCR和酶切鉴定,确认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一段243sbp的鸡端粒相关序列。此序列与人第7条染色体基因组末端序列的同源性为63.5%;与鼠端粒旁序列同源性为63.2%;而与MDV基因组序列的BamHⅠ酶切片段76.6%的同源。  相似文献   
997.
鹅细小病毒VP1与VP3非重叠序列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H1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对其结构蛋白VP1与VP3非重叠核苷酸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表达性载体pGEX-6p-1,经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ED3)plysS进行原核表达,并用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表达性细菌BL21中重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RT-PCR特异性扩增出IBV H120疫苗株的S1基因,产物大小为1.62kb,与设计相符。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H120株与H52、M41和BEAU株的S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6.9%和96.8%,表明IBV H120疫苗株与标准毒株的S1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99.
以植被-生境学分类(vegetation-habita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VHCS)方法为基础的定性的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以及定量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是我国常用的2大草地分类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因“草原”和“草地”概念的重叠、混淆和交叉,以及定性分类和定量分类的差异,造成了操作上的困扰,研究结果亦不便相互交流。本研究通过2大系统一级单位-“类”的分类指标、名称和属性的对比,分析了2个系统“类”的兼容性,建立了两者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基本同期的CSCS分类图和数字化的中国草地资源图(VHCS),以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为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广义草原或草地概念为基础的CSCS是一个大系统,兼容了以中国为例的VHCS分类系统;2)兼容VHCS的CSCS的类,两者在分类指标、名称和属性方面均能达到统一;3)空间叠置分析表明,若不考虑森林和非地带性类,内蒙古和甘肃区域2个分类系统分类结果的兼容性分别达到61.4%和61.1%;有差异的区域,基本上表现出草地实际调查结果(VHCS)是比原生潜在草地(CSCS)在更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低分类级别的草地类,说明人为干扰已超过了原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存阈限,导致草地逆行演替;4)对CSCS与VHCS分类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可科学地揭示人为干扰下草地的演替状态,并明确草地恢复和重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引起我国部分地区进口白羽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疫情的病毒来源及其变异趋势,本研究对从进口白羽肉种鸡分离的8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8株ALV-Jgp85氨基酸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其与ALV-J肉鸡分离株(包括ALV-J原型病毒株HPRS-103、美国肉鸡ALV-J分离株、国内肉鸡分离株)及蛋鸡分离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2.5%,而与国内2014年父母代白羽肉种鸡ALV-J分离株GD14J2同源性较高,为93.5%~95.1%,处于同一分支。8株ALV-J的3'非编码区(3'UTR)在rTM区缺失203bp,DR-1区缺失7bp,E元件位置缺失125bp,仅保留了22个碱基,这一缺失特征与GD14J2一致。8株ALV-J的3'LTRU3区序列与ALV-J肉鸡分离株及蛋鸡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1.5%,而与GD14J2病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为94.3%~96.3%。序列分析发现U3区存在连续11bp缺失和164位碱基突变(C/T),该突变形成2个新的转录调控元件AIBREP1、AIBREP2。综合gp85、3'UTR和U3区序列特征,推测引起本次进口白羽肉种鸡禽白血病的ALV-J与国内2014年父母代白羽肉种鸡ALV-J分离株GD14J2为同一来源。但本次分离到的ALV-J病毒株也有新的变异趋势,这些变异是否与ALV-J致病性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ALV-J有效防控和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