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16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应用薄膜电泳扫描法对鲢,,草鱼,鲤(杂交鲤,镜鲤)在北方越冬期间血清蛋白含量及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越冬过程中5种鱼血清白蛋白含量随水温下降而减少,减少的百分率依次为杂交鲤(48.8%)〉草鱼(41.2%)〉镜鲤(40.8%)〉(33.8%)〉鲢(31.5%)越冬各期草鱼,鲢,镜鲤的γ-球蛋白数值变化不明显,杂交鲤,的血清γ-球蛋白在越冬中期下降,下降幅度为杂交鲤(21%)  相似文献   
62.
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相似文献   
63.
在23±0.5℃水温条件下,利用游泳行为测试水槽分析早期发育阶段幼鱼(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5.0~9.0cm,2.5~11.5g)游泳行为特性与水流流速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体长范围幼鱼的平均临界游泳速度为0.468±0.161m/s;平均突进游泳速度为0.672±0.154m/s,且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和绝对突进游泳速度均随体长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绝对突进游泳速度与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存在如下关系: ;在测试突进游泳速度中鱼类游泳行为随水流流速变化存在4种游泳状态相互穿插(顶流前进、顶流后退、顶流静止、顺流而下),根据鱼类运动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的4种游泳状态,得到以幼鱼为过鱼对象的鱼道池室主流流速为16.0~46.5cm/s;对于鱼道高流速区的竖缝、孔口等最佳流速应为46.5~85.4cm/s。本研究成果补充了四大家鱼游泳特性指标,为四大家鱼资源保护、鱼类洄游通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研究酿酒酵母发酵对鱼肉气味的影响,为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以鱼肉为对象,以酿酒酵母作为发酵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E-nose)分别研究了在发酵3和5 d时的气味变化。结果显示,经酿酒酵母发酵后,鱼肉中的酯类物质增加了12种,包括壬醛、癸醛、己酸乙酯、癸酸乙酯、油酸乙酯和甲酸甲酯等,赋予了鱼肉水果香气和杏仁香气,使风味物质更加丰富。此外,经酿酒酵母发酵后,鱼肉中原本具有土腥味的物质1-辛烯-3-醇含量有所下降,在3和5 d后分别减少了16.04%和18.09%,极大地改善了鱼肉的气味。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不同处理鱼肉可以明显区分,说明酵母发酵对鱼肉气味影响较大。气味活性物质分析结果得出,经酵母发酵3 d后的鱼肉主体气味物质有8种,比未添加酵母发酵多3种,表明酵母菌的添加增加了的主体气味物质。不同处理组中的酮类及烃类物质,如3-辛酮、2-庚酮、石竹烯、D-柠檬烯、萘、壬酸乙酯、己酸乙酯、2-辛烯醇等,对风味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65.
《内陆水产》1989,(1):32-32
要使亲鱼发育成熟并达到催产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饲养条件。因此,必须重视亲鱼的培育工作。对亲鱼的饲养管理一定要抓住三个环节、即产后、冬季、春季三个阶段。 (1)产后阶段亲鱼产卵后。体力消耗很大,因此,产卵后要抓紧亲鱼的培育,尽快地使其恢复体力。鲢、的亲鱼池在这一阶段应保持水质肥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池塘施肥应根据水色而定,做到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一般平均每月每亩为750—1000公斤,并适当加些新水,防止泛塘。肥料要因地制宜。鲢鱼池以培育浮游植物为主,一般施人粪尿70%。牛粪30%,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鱼池以培育浮游动物为主,施人粪尿  相似文献   
66.
草鱼、鲤、鲢、鱅和尼罗非鲫淀粉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鲤、鲢、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的低(P<0.005)。5种鱼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鲤>尼罗非鲫>鲢>。草鱼和鲤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尼罗非鲫、鲢、的2.6和7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尼罗非鲫>草鱼>鲤>鲢>。尼罗非鲫肠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草鱼、鲤、鲢、的1.11、1.72、1.93、2.41倍。草鱼和鲤肠淀粉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逐渐升高,鲢、和尼罗非鲫中肠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前肠和后肠。  相似文献   
67.
本文测定了,团头鲂和乌鳢三种养殖淡水鱼即杀死后在5℃贮藏过程中糖元,乳酸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团头鲂和乌鳢的糖元含量比海水鱼的低,并在24h内全部分解完毕。乳酸含量在死后24-60h达到且维持在高位。三种淡水鱼即杀的pH值与海水鱼的接近,但死后量低的pH值比海水鱼的高,pH值的低值阶段出现在死后36-60h间。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蓝藻加压对藻类结构及Aristichthys nobilis消化吸收所产生的影响,采用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蓝藻分别进行未加压和加压处理(0.7 MPa,1 min),利用不同规格的(体质量分别为81.0 g±2.1 g、103.0 g±3.1 g、130.0 g±3.4 g)对两种处理状态的蓝藻进行摄食消化试验,用电镜观察不同处理状态的蓝藻在摄食前、摄食中和摄食后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电镜观察显示,摄食前未加压处理的群体蓝藻细胞间胶质连接明显、边缘模糊、细胞圆滑,而经过加压处理后,蓝藻群体结构被破坏,呈散状细胞且边缘清晰;经摄食后,中肠内和粪便中加压处理藻细胞凹陷程度和破裂程度均明显高于未加压处理的蓝藻细胞;体质量为103.0 g的对加压处理蓝藻的消化率显著高于未加压处理的蓝藻(P<0.05),对加压处理蓝藻的消化率高达83.2%,对蓝藻原液的消化率约为65.7%。研究表明,加压处理促进了对蓝藻的消化,本研究结果为探寻更加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淡水水体综合处理方法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9.
密云水库水生生物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密云水库1996~1998年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生物量、组成和季节变化,对其所能提供的滤食性鱼类的鱼产力进行了粗略的估算。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1.05mg/L,最高峰出现在6月和8月,优势类群为硅藻门和绿藻门;浮游动物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为1.87mg/L,最高峰出现在7~9月,优势类群为桡足类;底栖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各站点平均值分别为数量2478.05m  相似文献   
70.
鲢、鳙滤食及消化器官的发育、构造与食性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晓明  孟庆闻 《水产学报》1992,16(3):202-212
本文通过大体解剖、显微解剖、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鲢、不同发育阶段滤食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的相互关系。鳃耙左右侧对称,从外向内面积递减。鲢全长26mm时,分离的鳃耙间开始出现桥形横联;全长 85mm,开始形成外鳃耙网。鳃耙的分化发生于全长 41—99mm。成鱼鳃耙均有许多粘液孔;仔鱼期鳃耙端部无粘液孔,鳃耙沟中有少量粘液孔,鳃耙基部侧缘有侧突的雏型。腭褶表面均有次级腭褶及微腭褶,微腭褶表面有味蕾分布。腭褶内部、咽上器官周围及每一鳃耙管外围均有与滤食有关的肌纤维群。鲢、肠管的长度及直径发育早期相同,后期的肠管短于鲢,管径大于鲢。滤食下限规格,鲢全长7.8mm 时为 25,全长56mm 以后为 10μ;终生为 25μ。着重探讨了进食过程及有关器官在进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