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区,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有较大影响.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且极其重要,成为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否受到良好保护的标志性特征.采用路线法、询问法和样地法,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区内有珍稀濒危植物23种(1变种);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 450~3 100 m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生活型表现为木本类20种、草本类3种,木本类占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的21.3%~26.0%,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正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2.
澜沧江中段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水电工程建设前后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对于研究水电工程对流域水生生态系统以及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流域中段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0多年的多个断面水质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以铜、铅、锌、镉为代表的金属元素以及氮磷等水质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建坝后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性比建坝前要明显,但在库区分异性不大;运用ATU(急性毒性度)能更好地反映金属元素指标变化情况,建坝后ATU值小于建坝前,沿干流逐渐减小,时间分异性比建坝前要弱。氮和磷浓度库区比非库区要高,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大坝出水不远的断面,建坝后具有较明显的营养化趋势,时间分异性也在减弱。表明澜沧江中段水质时空分布受水电工程建设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3.
以云南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可持续型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进行探讨,通过构建生态民生水保统筹体系,按照"基础防治—民生结合—和谐发展"的模式编制规划,注重生态修复与人类辅助防治相结合,产业结构总体布局与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措施实施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监督监测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以实现区域内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澜沧江植被从热带到寒温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蔡琳 《森林与人类》2006,26(11):74-87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由东源扎曲、西源昂曲流至西藏东部之昌都汇流成为澜沧江.进入云南后流经迪庆藏族自治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8个市(州),于西双版纳州流出国境,出国后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束埔寨、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全长约4500公里,总落差约5500米.流域面积744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在中国境内河长约2000公里.落差约5000米,流域形状由北向南呈狭长带状、纵跨12个纬度、平均宽度约80公里。  相似文献   
55.
澜沧江流域(兰坪段)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健全 《现代园艺》2015,(6):118-119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下面从自然条件、环境、土壤及地质分析了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生态现状,找出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原因,指出修复育林是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是生态修复主要技术,而低效林改造是生态修复辅助技术。针对该地区生态修复提出的多条对策。  相似文献   
56.
卫星降水产品具有覆盖范围广、更适用于无资料区域的优势,但分辨率较低、精度不足,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降水数据,需对卫星产品进行降尺度,并与地面观测数据融合,以提高数据质量。以澜沧江流域为例,在综合考虑地形、地理和植被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对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TRMM)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降水估计-气候数据记录(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from remotely sensed inform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climate data record,PERSIANN-CDR)产品进行空间降尺度,再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将地面气象站点经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插值后的数据作为融合算法观测值,对降尺度后的TRMM、PERSIANN-CDR数据进行融合,以进一步提高降水数据精度。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7.
青海省澜沧江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11年对青海澜沧江上游水系的香曲、扎曲、子曲、巴曲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4门、53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植物数量分别为13.85 × 104~34.20×104个/L、4.75 × 104~ 38.00 × 104个/L、22.17×104~ 206.93×104个/L,相应的生物量为0.2197 ~0.3489 mg/L、0.1316 ~0.2456 mg/L、0.1597~1.1260 mg/L;浮游动物24种,香曲、扎曲、子曲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别为2.7 ~4.8个/L、1.1 ~ 26.6个/L、0.69~19.49个/L,生物量为0.0080 ~0.0720 rng/L、0.0106 ~0.0564 mg/L、0.0003 ~0.0165 mg/L;底栖动物采集到16种;鱼类采集到6种,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为优势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初步探讨了渔业资源的变化,分析了其资源受威胁的因素,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澜沧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相似文献   
60.
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