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7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900篇
林业   294篇
农学   912篇
基础科学   150篇
  669篇
综合类   4452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395篇
畜牧兽医   3201篇
园艺   434篇
植物保护   41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808篇
  2011年   916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874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分析克隆获得的辣椒Rab11全长cDNA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辣椒Rab11功能奠定基础.通过对辣椒均一化cDNA文库的筛选分离获得了一个与葡萄Rab11小G蛋白VvRabAlf高度同源的全长cDNA,命名为CaRab1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包含有116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17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Rab GTP酶超家族保守的RabSF模体;Rab亚家族蛋白所特有的五个氨基酸序列RabF模体(RabF1-RabF5);参与GTP/Mg++结合及GTP水解的G结构域(G1-G5:GDSGVGKS,T,DTAGQE,GNKADL及ETSAL);两个构象变构域(Switch Ⅰ和SwitchⅡ)及与异戊二烯化相关的CCX序列.氨基酸同源性及进化分析同样表明CaRab11为辣椒小G蛋白Rab11家族新成员.  相似文献   
992.
粘质沙雷氏菌H30中控制乙偶姻合成的调控因子budR被克隆和鉴定。序列分析表明调控因子budR与液化沙雷氏菌MG1中乙偶姻合成调控因子slaR同源性达80%,属lysR型调控因子。调控因子budR突变可导致粘质沙雷氏菌无法合成乙偶姻,引起培养液pH快速下降和菌体生长缓慢,而在培养过程中维持pH7.0,突变菌的生长可获得恢复,暗示budR的功能为调控粘质沙雷氏菌发酵过程中性产物乙偶姻的合成,以阻止发酵液过度酸化。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响应变量随机缺失下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模型误差为混合序列的情形下,获得了回归参数估计的强相合性,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催乳素(prolactin,PRL)的基因序列以及在建鲤渗透调节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ds,RACE)的方法分离克隆了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 PRL基因全长cDNA,得到1 028 bp的全长cDNA,包括63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51 bp 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以及344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UTR)。对该基因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分析显示:建鲤与其它硬骨鱼类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55.02%~94.76%,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相似度最高(94.76%),与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斑马鱼(Danio rerio)相似度稍低,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相似度较低(55.02%),表明不同物种间PRL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用实时定量PCR (RT PCR)检测该基因在建鲤脑垂体、脑、肠、鳃、性腺、肝、脾、肾中PRL的相对表达量,其中脑垂体最高,其次是肝、鳃、脾、脑、肠、肾,在性腺中也有较低的表达量,表明脑垂体是建鲤PRL基因的主要表达场所,在性腺、肝、脾的表达说明其在鱼体内除了渗透调控可能还存在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95.
广西桑蚕原种净种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桑蚕原种净种率的发展规律,为原种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及季节性结构分量(Seasonal structure component)模型,对广西桑蚕原种净种率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运用SPSS软件对广西2001~2007年每年12批的桑蚕原种净种率序列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一个反映广西桑蚕原种净种率规律的ARIMA(1,0,0)统计预测模型,且该模型通过白噪声序列检验;利用该模型对2008年的12个批次桑蚕原种净种率进行预测,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较接近。而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桑蚕原种净种率在7年里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客观反映了广西桑蚕原种的生产规律。【结论】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广西桑蚕原种历年生产数据并研究其潜在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克隆甘蔗乙烯受体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作用元件。【方法】采用基于热不对称交错式PCR原理的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甘蔗ROC22基因组DNA中克隆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启动子预测软件PlantCARE和PLACE在线工具对Sc-ERS启动子序列的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克隆获得Sc-ERS启动子序列1410 bp, 该序列与玉米ERS25、ERS14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2%和80%。PlantCARE 在线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基本作用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含有参与光响应元件、干旱诱导MYB 结合位点、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水杨酸响应元件、胚乳表达顺式调控元件、热胁迫响应元件等。【结论】从甘蔗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乙烯受体Sc-ERS基因上游1410 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含有多个特异性调控元件,推测Sc-ERS基因的表达可能受生理周期、激素、干旱、光照等因素调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鉴定引起香蕉叶斑病的突脐蠕孢霉,对突脐蠕孢的Brn1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方法】用引物Brn1 01 (5'-GCCAACATCGCAAACATGG-3') and Brn1 02 (5'-GCAAGCAGCACCGTCAATACCAAT-3') 对3个分生孢子形态差异较大的香蕉突脐蠕孢叶斑病菌(CLER09、D087和JL05)的Brn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同菌株间存在简单的碱基缺失和替换,供试菌株与Exserohilum rostratum在系统发育树上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与Exserohilum属其他种明显分开,形成一个独立的演化群。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E. rostratum亲缘关系相近,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18,而Exserohilum属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93。【结论】E. rostratum菌株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但仍属种内变异;Brn1基因可作为支持具有明显形态变异菌株为E. rostratum成员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桑天牛成虫肠道菌群结构及优势菌群,获取桑天牛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信息。从桑天牛成虫肠道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27F/1495R和27F/519r+GC进行V3可变区PCR扩增,将长约500 bp的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进行优势条带分析、DNA回收、克隆、测序等,初步得到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菌属(Cit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柠檬酸菌属(Shigella)、泛菌属(Pantoea)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的8个细菌菌株,其中优势细菌为克雷伯氏菌属的细菌菌株,其次是沙雷氏菌属的细菌菌株。将获取的细菌16S rDNA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相似度在97%以上的有6个菌株,其中有5个菌株与传统方法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可用于桑天牛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99.
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一条家蚕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表明其可能是家蚕的未知功能序列,命名为BmTmC27(GenBank登录号:DY231073.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833 bp,由558 bp的开放阅读框、102 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3 bp的3'端非翻译区组成,编码蛋白由185个氨基酸组成且含有4个跨膜区,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20.94 kD,等电点为7.38。将该基因片段与BmNPV的polh基因连接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polh-BmTmC27,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利用多角体蛋白可溶于碱性环境的性质,采用调节pH值的方法纯化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GST-Polh-BmT-mC27,然后经TEV酶消化获得BmTmC27蛋白。荧光定量PCR分析BmTmC27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脂肪体、中肠和气管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利用GST沉降技术研究了BmTmC27的互作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发现了4条特异性互作蛋白条带。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BmTmC27的生物学功能,也为膜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家蚕30 kD脂蛋白家族在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条编码30kD蛋白质的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 803 bp,ORF为792 bp,编码含263个氨基酸残基的脂蛋白(low molecular 30K lipo-protein pBmHPC-21;GenBank登录号:Q00801),命名为BmLp-c21。将BmLp-c21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显示BmLp-c21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呈点状或者片状分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到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BmLp-c21 mRNA的转录水平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蛹期及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最高。初步推测BmLp-c21在家蚕蛹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蚕体脂质的运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