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1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308篇
基础科学   130篇
  753篇
综合类   1567篇
农作物   211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578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从产业、来源、土地承载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2001-2010年碳排放结构,测算其碳排放总量,探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较高,且产出效率低,第三产业单位碳排放效益最高;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远高于IPCC给出的参考值;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占总量的74.98%,碳排放强度为229.92 t/hm2。十年间湖北省碳排放量由3705.66万t增长到7740.47万t,年平均增加9.65%。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碳排放减少7.78%。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2009年后出现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的状态转移,近些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湖北省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提高碳排放利用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12.
以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了微波辅助乙醇提取凤尾蕨(Pteris multifide Poir)中总黄酮的研究,得到微波辅助提取凤尾蕨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60(g∶mL),微波功率320W,微波提取时间60 s.此工艺条件下,凤尾蕨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318%.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玻璃钢游艇材料在被破坏时的模糊性,建立了模糊状态下玻璃钢游艇的可靠性模型,并计算了一艘玻璃钢游艇的总纵弯曲下的艇体结构可靠度.针对正态分布的结构极限方程和非正态分布的模糊变量,应用JC法计算结构经典可靠度;采用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可靠度的计算.最后,将计算的玻璃钢游艇总纵弯曲下的结构模糊可靠度结果与经典可靠度下的计算结果作对比,提出模糊可靠度的合理性及经典可靠度的保守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4.
为寻找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材料,以新疆药用植物黑桑的根、枝、叶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为材料,进行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能力以及螯合 Fe2+测定。结果显示:果实(桑椹)提取物(EEMF)的总多酚含量(0.9438 mg· mL -1)以及总黄酮含量(0.1747 mg·mL -1)与叶提取物( EEML)、枝提取物( EEMB)和根提取物( EEMR)相比并不高,但 EEMF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 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96.46%,96.83%,抑制脂质体氧化能力达到71.14%;此外,EEMF螯合 Fe2+能力也强于其他3种。表明黑桑4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果实最佳。  相似文献   
115.
柿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柿叶中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湖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柿叶原料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柿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60℃;湖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柿叶原料中总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表明品种差异、地区差异以及栽培管理条件都是影响柿叶原料中总黄酮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荷叶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浴浸提对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顺序为:B(料液比)>D(乙醇浓度)>A(提取温度)>C(提取时间),从而得到乙醇提取荷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40℃。正交试验表明,重现性和稳定性试验与正交试验所得的结果一致。该研究为荷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与依据,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不同水深的洞庭湖区芦苇对湖泊中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在降低湖水磷含量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生长旺季,浅水区和深水区的芦苇根区总磷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5%和25%以上,表层去除率分别为35% 和20%;在枯萎期,根区的总磷去除率也能分别达到30%和20%以上,表层仍能保持15%。结果表明,通过适时收割 芦苇,可有效降低湖水中总磷含量。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有效快速地提取丝胶品种家蚕蚕蛹中的黄酮,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表明,丝胶品种家蚕蚕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固定超声波功率为500W下,乙醇浓度为40%,液料比(W/V)为1∶4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此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017%.优化后的工艺方法具有重复性强、提取率高等优点,对丝胶品种家蚕蚕蛹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20.
为探讨鹿茸最佳保存条件,将鹿茸置于常温、冷藏、冷冻和干燥4种条件下,分别测定储存初期、储存40d、3个月和6个月时鹿茸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鹿茸储存过程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对于鹿茸总糖,储存40d,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干燥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对于鹿茸水溶性蛋白,储存40d,干燥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冷藏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从而推断,冷冻储存条件对保存鹿茸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