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21篇
  免费   1943篇
  国内免费   3184篇
林业   2160篇
农学   2977篇
基础科学   2155篇
  6552篇
综合类   15156篇
农作物   2392篇
水产渔业   1451篇
畜牧兽医   4139篇
园艺   1490篇
植物保护   1276篇
  2024年   276篇
  2023年   741篇
  2022年   1203篇
  2021年   1436篇
  2020年   1354篇
  2019年   1575篇
  2018年   1240篇
  2017年   1522篇
  2016年   1987篇
  2015年   2049篇
  2014年   2444篇
  2013年   2537篇
  2012年   3052篇
  2011年   2585篇
  2010年   2036篇
  2009年   2009篇
  2008年   1572篇
  2007年   1807篇
  2006年   1702篇
  2005年   1368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京科甜191是以超甜玉米自交系T68为母本,自交系T6302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果蔬型甜玉米品种。果穗筒型,穗长19.0 cm,穗粗5.3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38粒,粒行整齐。籽粒亮黄色,外观漂亮。平均每667 m2鲜果穗产量900 kg左右,出籽率约67.4%。鲜籽粒含粗蛋白2.98%,粗脂肪1.37%,总糖6.7%,口感甜脆清爽,皮薄无渣。播种至采收平均85.4 d(天),适宜京津冀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和镉(Cd^2+)对火炬树Rhus typhin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火炬树对重金属铅、镉胁迫的耐受程度及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分别用不同浓度Pb^2+(300、600、900、1200、1500 mmol/L)、Cd^2+(140、280、420、560、700 mmol/L)溶液处理火炬树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胚根长和茎长、硫代巴比妥酸(TBARS)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Pb^2+、Cd^2+均对火炬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低浓度Pb^2+可促进根长和芽长的伸长。随着Pb^2+和Cd^2+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叶片中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OD活性和TBARS含量均逐渐升高。其中,Cd^2+浓度为700 mmol/L时,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长和SOD活性达到最低值,而TBARS含量最高;Pb^2+浓度为1500 mmol/L时,根长达到最低值,POD活性达到最高值;Pb^2+浓度为600 mmol/L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结论】Pb^2+浓度为300 mmol/L时会抑制火炬树种子萌发,但会促进幼苗生长,其余浓度Pb^2+、Cd^2+胁迫下,火炬树种子与幼苗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均较好完成了萌发与幼苗生长,并表现出多种积极的适应性特征,未出现无根苗现象,火炬树较其他木本植物对铅、镉2种重金属表现出更强的耐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选用火炬树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常规翻耕(C)、深松(S)、旋耕(R)处理,副区为秸秆还田量,分别设秸秆全还田(P)和秸秆不还田(A)处理,采用Biolog Eco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并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深松与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78%和24.00%,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7.08%和15.81%;深松提高了15~30 cm土层的pH值6.67%,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的pH值4.32%。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有利于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碳源代谢强度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26.84%、3.84%和38.02%,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1.87%、 3.63%和14.74%。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翻耕秸秆不还田和旋耕耕作秸秆不还田碳源代谢功能相近,15~30 cm层次内常规翻耕秸秆全还田碳源代谢功能和深松耕作秸秆全还田处理相近。深松和秸秆还田平均提高了小麦产量5.82%,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小麦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过去的区域化散养已经基本不存在,养殖结构逐渐向集约化、一体化、规模化过渡,养殖规模也逐渐增大。养殖副产品肉、蛋、奶等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养殖中产生的尿液、粪污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为促进规模化养殖实现绿色健康发展,该文分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吕艳春  肖通 《保鲜与加工》2020,20(1):149-154
以新鲜鱼腥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开发鱼腥草辣椒酱、鱼腥草袋泡茶、鱼腥草饮料和鱼腥草纤维蛋糕四种鱼腥草系列加工食品,通过感官评价分析每个产品的风味特点和人群接受度。结果表明,鱼腥草搭配其他配料可以加工成酱、茶、饮料和蛋糕等产品,四个鱼腥草系列加工食品的风味各有特点,其中鱼腥草豆豉辣椒酱和鱼腥草粗纤维蛋糕的接受度较高。通过添加配料改善鱼腥草产品的风味,不但保留了鱼腥草的味道,而且使不喜食鲜鱼腥草的人群可以接受其加工型产品。  相似文献   
19.
寿研梦扬是由母本CSVHPM1407001和父本CSVHPF1407002配制而成的羊角椒一代杂种。植株长势旺盛,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5~30 cm,果肩宽3~4 cm;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红色;外表光亮,商品性好,耐贮运;单果质量100 g左右,辣味浓,宜鲜食;田间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喜洋洋。保护地栽培鲜椒产量可达12 840 kg·(667 m~2)~(-1)左右。适宜山东、河北等地区早春、秋延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抗逆优质丰产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前棉花生产节水提质增效的关键。‘衡棉167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中早熟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衡棉210’为母本,以‘衡棉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多年南繁北育,经旱棚盐池鉴定选择,在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地、不防治棉铃虫的高压胁迫下,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育成。其突出表现为抗枯黄萎病、丰产优质、耐盐抗旱节水,适宜在河北省及黄河流域同类生态春播棉区推广种植,2019年8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90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