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目的:探讨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按大、中、小剂量给小鼠灌胃金线莲多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测定小鼠体重及胸腺、脾脏重量,计算胸腺、脾指数;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3个金线莲多糖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均低于空白组而高于模型组,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显著(P〈O.05)高于模型组。结论:金线莲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2.
210羽7日龄蛋公鸡随机均分成7组,每组30只,1~3组口服高、中、低浓度的左旋咪唑党参多糖水溶液,4~6组口服高、中、低浓度的党参多糖水溶液,7组为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用2羽份的新支二联弱毒苗点眼、滴鼻,并用新城疫油乳灭活苗皮下注射。用微量法测定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称取体重和胸腺、脾脏、法氏囊的质量,计算器官指数。结果表明,左旋咪唑党参多糖组和党参多糖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旋咪唑党参多糖组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党参多糖组。试验组的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左旋咪唑党参多糖组的OD值显著高于党参多糖组。左旋咪唑党参多糖和党参多糖都可以提高胸腺、法氏囊和肾脏指数,但是以左旋咪唑党参多糖组效果好,尤其高剂量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以7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动物,应用细胞培养和免疫酶技术,通过对外周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T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禽流感病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外周血液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SPF雏鸡感染鹅源H5N1亚型AIV后,血清IgG和IgA含量在1~4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而IgM在病毒感染早期未见显著性差异,随后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逐渐回升;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而B淋巴细胞在1~5d明显降低(P<0.05或P<0.01);T、B淋巴细胞对ConA或PMA的增殖反应分别于1~8d、1~4d明显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上述结果表明,AIV感染SPF雏鸡外周血液无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功能均呈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鸡食管扁桃体中的出现、迁移、组织定位分布以及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发育过程,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CD3和IgA单克隆抗体,研究鸡食管扁桃体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和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各时期T、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两个部位:隐窝固有层和皱襞固有层,尤其是在隐窝固有层中T、B淋巴细胞较多;随着日龄增长,食管扁桃体中T、B淋巴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并在35日龄时达到稳定;许多粘液腺周围形成淋巴聚集物,并突入腺腔,粘液腺上皮转化为淋巴上皮;21日龄之后,B淋巴细胞以IgA+细胞为主,数量超过CD3+细胞。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鸡食管扁桃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之前以细胞免疫为主,21日龄之后以IgA介导的粘膜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65.
Activation of bovin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 towards immunoglobulin (Ig)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was examined in vitro using pokeweed mitogen (PWM) or PWM plus sheep red blood cells (SRBC). Bovine PBM were composed of 7–30% B cells, 25–56% T cells and 1–4% macrophages. Cell density and PWM concentrations were critical parameters for obtaining reproducible maximum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polyclonal B cell activation. Inclusion of aminopterin, a folic acid antagonist, reduced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viability but had no apparent effect on the time of appearance of peak proliferation. Co-culture of PBM with SRBC and PWM generated anti-SRBC specific antibodies.  相似文献   
66.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LX株感染SPF鸡免疫器官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IBDV抗原的存在和CD4^ 与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在法氏囊中,CD4^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滤泡间隙和滤泡皮质,而CD8^ T淋巴细胞则丰在于整个淋巴滤泡和滤泡间隙,并且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D4^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14d仍未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或散在,而CD8^ T淋巴细胞则多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和红髓。接种后胸腺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皮质中减少,但在髓质增多,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CD4^+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发生中心,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比CD4^ T淋巴细胞明显多。骨髓和哈氏腺中也可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而且CD8^ T淋巴细胞更多。在这些淋巴器官中,病毒损伤部位出现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迁入聚集,表明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IBDV超强毒的免疫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67.
银耳菌丝体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银耳菌丝体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天灌胃0.5或1.0g/kg TMP,连续20天,不仅可明显地促进小鼠特异性抗体的形成,亦可明显地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延缓胸腺萎缩,并可对抗由CY所致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低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利用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研究免疫器官的主要病理学变化及其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鸡接种细菌后呈典型的关节炎症状。脾脏肿大,表面呈网格状,法氏囊黏膜增厚,盲肠扁桃体和胸腺上散在出血点。光镜下脾脏淋巴小结早期数目增多,后期呈灶状坏死,法氏囊水肿,淋巴小结坏死液化。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脾脏在接种后7 d淋巴小结内的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已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后7 d,法氏囊的淋巴滤泡周围的间隙中检出较多的阳性细胞,在接种后14 d CD4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接种后7 d差异显著(P<0.05),在接种后14 d差异极显著(P<0.01);而CD8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7 d就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盲肠扁桃体的CD8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7 d上升,21 d达到最高值;胸腺组织中阳性细胞数对照组和试验组都很少,试验组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免疫器官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目增多,表明T淋巴细胞参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鸡的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9.
为确定树舌多糖在小鼠脾淋巴细胞上的定位,应用胺化还原法在树舌多糖(GAP)的还原性末端连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取代度,xCELLigence RTCA DP全自动实时细胞分析仪检测GAP荧光标记前后生物学稳定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的GAP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GAP在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在荧光标记GAP (FITC-GAP)前后的细胞毒活性不变,并且其荧光取代率为0.9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小鼠脾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的荧光信号强度与FITC-GAP加入量成正相关,荧光显微照片显示GAP定位于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并可转运至细胞核.  相似文献   
70.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Sargassum pallidum polysaccharides (SPP) on the immune responses in a chicken model. The adjuvanticity of Sargassum pallidum polysaccharides in Newcastle disease (ND),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and avian influenza (AI) was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the antibody titers an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following immunization in chickens. The chickens were administrated combined ND, IB and AI inactivated vaccines containing SPP at 10, 30 and 50 mg/mL, using an oil adjuvant vaccine as a control. The ND, IB and AI antibody titers and 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ere enhanced at 30 mg/mL SPP. In conclusion, an appropriate dose of SPP may be a safe and efficacious immune stimulator candidate that is suitable for vaccines to produce early and persistent prophylax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