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66篇
  2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西谷子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和分布规律,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212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15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差异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结果】212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2—2.15,除粒色外,均大于1.00;变异系数范围为3.35%—38.66%,株高、穗长、茎长、茎粗、穗粗、节数、码数、码粒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直/支比和粒色变异比较丰富,淀粉和蛋白质变化较小。聚类分析把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北部品种,来源地包括大同和朔州;第二类群中部品种,来源地包括阳泉、太原、晋中和榆次;第三类群南部品种,来源地包括临汾和运城,与山西地理分布吻合;北部品种中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平均值更高,南部品种中码粒数、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淀粉和直/支比表现出更高的变异性。主成分分析把15个性状归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26%,表明9个主成分包含了谷子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得分F值均值为0.521,临汾的黄疙瘩最高(0.709),大同的牛毛黄最低(0.315)。15个性状和综合得分F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茎长、茎粗、穗粗、节数、码数、码粒数、单穗重和穗粒重)与F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支比与F值也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9个性状,分别为株高、穗长、茎长、码数、码粒数、单穗重、蛋白质、直/支比和粒色。【结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山西谷子资源划分为南部品种、中部品种和北部品种,划分结果与地理来源吻合。直/支比可作为评价指标引入到谷子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中。筛选出9个性状可以作为谷子种质资源性状评价指标。山西谷子南部资源多样性更丰富,可作为谷子品质和特色育种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32.
Summary When mungbean landraces from East Java were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genetic variation for grain yield was observed. Three cycles of selection resulted in a yield increase of 24% as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landraces. The yield of the maize component in the mixture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mungbean yield.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以贵州地方香禾糯从江黑禾和来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丛生芽诱导和再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MS培养基添加2.0mg/L 2,4-D和0.5mg/L 6-BA是从江黑禾最佳芽诱导培养基,在MS培养基添加4.0mg/L TDZ及0.5 mg/L IBA的培养基中培养10d后,转至添加4.0mg/L6-BA以及0.5mg/L NAA培养基继续培养,为从江黑禾茎尖诱导丛生芽最佳条件;以N6培养基添加1.0mg/L 2,4-D和0.1mg/L 6-BA是来拢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以MS培养基添加0.2mg/L NAA和2.0mg/L6-BA为来拢茎尖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通过本研究建立的组织培养诱导再生技术,从江黑禾及来拢均获得移栽成活并能正常开花结籽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4.
贵州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合理、高效利用花生资源,用50对SSR引物评价了贵州不同地理来源的68份花生地方品种,结果多态性较好的41对引物共扩增出7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1.9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045(PM43)~0.951(PM169);Shannon信息指数变幅为0.2518(PM79)~0.6926(PM188),平均0.5268;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699(PM79)~0.4995(PM188),平均0.3556。采用类平均法对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94时将68个花生地方品种分成2个大类,同一地理来源、同一粒型的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并不是最近的,表明地方品种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说明贵州花生地方品种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5.
36.
 为了明确传统水稻品种和杂交稻长期混合间栽种植基因流是否会对传统水稻品种的种质产生影响,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籼稻冈优827,中优7号分别与黄壳糯按照8∶1混合间栽组合中基因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两个组合的每个品种所检测的3000个单株中均没有检测到基因流的发生。这一结果表明,现行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模式中基因流不会对传统水稻品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7.
Summary The diversity of cassava was studied in 10 communities spanning a range of socio-economic circumstances and located in the four main agro-ecological zones in Ghana. On average, each farmer grew about two cultivars, mostly landraces, both for home consumption and sale of the storage roots. In total, 35 differently-named landraces were mentioned, 26 in only single communities. Most communities had grown cassava for > 100 years and seem to have acquired an additional landrace about every decade. Landraces were also abandoned. The attributes mentioned of newly-acquired landraces were generally the reverse of landraces abandoned and most were related to the storage roots. All the current landraces in all the communities seem to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other communities. None of the almost 300 interviewed farmers understood the role of pollination in setting seed and providing variation amongst seedlings, none purposely planted seeds and most farmers ignored or weeded out cassava seedlings. However, some did use planting material (stem cuttings) from self-sown seedlings, often when planting material from their crops was scarce, and some purposely grew cuttings from a few such seedlings, apparently as experiments. That many seedlings were both reported and seen in newly-planted crops suggests that some may be accidentally used as planting material, especially those seedlings that are perceptually indistinct from the planted crop, resulting in polyclonal landraces.  相似文献   
38.
以昆明小白谷和大理早籼杂交培育的孕穗期耐冷性重组近交系(RIL)为材料进行籼粳稻区水稻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籼粳稻区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和总粒数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2)籼粳稻区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冷凉粳稻区株高与结实率等性状密切关性;相反高温粳稻区穗颈长与穗部4个性状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3)遗传研究表明对低温和高温均敏感的穗颈长和结实率受主效基因控制,多数弱耐冷单株的耐热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39.
以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农家品种种植现状为例,回顾了现有的关于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包括表型遗传多样性和基因遗传多样性;归纳了元阳哈尼梯田原生境保护下生态环境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理条件影响和生物因素影响;总结了元阳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对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探究了原生境保护水稻农家品种的优越性。研究旨在为水稻农家品种及相关农家作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选择人工繁育的健康纯种野母猪和长白猪各一头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胃、胰脏、小肠、大肠、心脏、肺、肝、脾、肾等器官,对其长度、宽度和重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野猪胃、胰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的长度及宽度均大于长白猪,其重量也高,说明野猪通过自身寻觅饲料导致其消化器官的容积及重量增加,从而使其耐粗饲能力加强,而现代家猪因长期饲喂全价饲料导致消化器官的发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野猪心脏、肺脏、肝脏、脾脏等其他内脏器官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长白猪,说明野猪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强于长白猪,从而使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