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林业   249篇
农学   425篇
基础科学   190篇
  638篇
综合类   1644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对拮抗放线菌菌株F1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做了研究。抑菌活性实验表明:菌株F1发酵液对供试17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李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1.04mm和40.12mm;病原细菌中,对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可达22.15mm;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F1发酵液对紫外线、热和酸碱较稳定,在pH为6~10条件下,均能保持较强的抑菌活性,但不耐强酸、强碱;当温度低于60℃时,处理30min和60min,抑菌活性几乎没变化,仍能保持较强的抑菌效果,但高于80℃时,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淹水周期对芦苇光合生理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周期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持续淹水与干湿交替等不同的淹水周期对芦苇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设计了4个干湿交替处理以及持续淹水控制组,测量了各组芦苇株高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处理比持续淹水更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可以增加芦苇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芦苇的光化学性能,减少热耗散,提高光系统II的活性。干湿交替处理的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持续淹水组。因此,在芦苇湿地的生态补水管理中,干湿依次交替有利于芦苇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芦苇产量。  相似文献   
993.
硒对粗壮女贞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液配方对粗壮女贞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硒对粗壮女贞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粗壮女贞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Chl a和Chl b含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明高质量浓度硒抑制了粗壮女贞的光合作用。胡萝卜素(Car)和Chl a/b含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并分别在硒质量浓度为1mg/L和3mg/L时最低。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在硒质量浓度为1mg/L时最低。根系活力先增强后逐渐减弱,在质量浓度为1mg/L时最强。Fo、Fv和Fm′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Fv/Fm和NPQ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HDR则先增大后逐渐降低。研究认为,质量浓度为1mg/L的硒处理能增强粗壮女贞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粗壮女贞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两种C4作物不同叶位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同为C4植物的玉米和高粱抽雄期叶片光合生理的差异,对两种植物不同叶位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生育期,玉米上部叶位叶片SPAD值显著(P<0.05)高于高粱,下、中部叶位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不同叶位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等光合参数显著高于高粱,不同叶位上玉米表现较强的光响应能力,玉米不同叶位羧化速率(CE)和CO2饱和点(Cisat)分别比高粱高13.29%和29.33%;对比不同叶位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玉米显著高于高粱,但初始光能转化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玉米的光合适应性能强于高粱,其光合系统对环境有效光合辐射利用能力高于高粱。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求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出赭曲霉毒素产生菌的分析方法,为赭曲霉毒素的检测与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紫外荧光法、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对分离自葡萄表面的189株霉菌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的能力进行分析,并对3种方法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在紫外荧光法中,黑曲霉接种至可可浆培养基(CCA)培养,其他霉菌接种至察氏培养基(CA)培养,培养后能够产生荧光的菌株被认为是OTA产生菌。同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OTA胶体金试纸条对所有菌株培养物中的OTA进行检测。【结果】以HPLC检测结果为标准,用紫外荧光法对OTA产生菌初筛的假阳性率较高,假阴性率为0;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法用于筛选OTA产生菌的假阴性率为47.4%,假阳性率为0,适合于产毒量高的菌种筛选。【结论】用紫外荧光法作为OTA产生菌的初筛方法可以排除大部分非OTA产生菌,漏检率低,从而大大降低HPLC检测的工作强度和检测成本;将紫外荧光法和HPLC定量分析结合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到OTA产生菌;将紫外荧光法和胶体金免疫试纸条相结合,可以快速筛选OTA产量高的菌株,且该方法较为经济,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996.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人双埃克病毒(Human Parechovirus,HPeV)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人双埃克病毒8个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全序列,针对5′端非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此靶序列,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和融解曲线,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检测临床粪便样品共156份,并与常规套式RT-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融解曲线特异,检测灵敏度可达60拷贝/μL,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00倍,重复性变异系数小(<1%),能特异地检测HPeV。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也表明该法(检出30份)灵敏度高于套式RT-PCR(检出21份)。实验结果证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有望成为HPeVs的分子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探寻一种检测黑米中汞的简便、准确的方法,优化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最佳载流浓度和还原剂浓度。结果表明:测定汞的检出限为0.001 8 ng/mL,加标回收率为90.2%~110.8%。该方法简单、省时、灵敏度高,适合于黑米中汞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8.
对植物生活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区域的生物气候特征,而且还可以为群落分类、群落结构特征的揭示等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就生活型的分类系统、地带性分布规律、动物生活型研究进行总结.为深入研究我国森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群落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F) is one tool used by researchers to quantify plant water status during periods of limited water availability.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in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a CF-based protocol as a tool for use in cotton, Gossypium spp. breeding program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rought tolerant genotypes. Twenty genotypes were selected to represent diverse and distinct US germplasm pools. Replicated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Lubbock and College Station, TX in 2006 and 2007. Dryland and irrigated treatments, as main plots, were applied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split to genotypes. CF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t mid-bloom and late bloom growth stages. Source leaf tissue was harvested at predawn and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 incubation with CF measurements subsequently taken hourly for 5 h. Drought stressed plants had not mobilized their carbohydrate reserves from their source leaves overnight and thus maintained cell viability and therefore higher CF values throughout the incubation and measurement period with the opposite being true for non-stressed plants. Fiber lint yield and fiber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CF data. Genotype × treatment effects complicat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notypic response to drought. Few and inconsiste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CF values and lint yield or fiber properties. Data suggested that this procedure provides little potential in selecting plants for drought tolerance when plants are grown under field culture.  相似文献   
1000.
水分胁迫条件下柑桔叶片特征光谱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下分析了福本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Fukumoto navel orange叶片失水动态及其光谱反射率变化,筛选出柑桔叶片水分胁迫特征光谱.用归一化技术对柑桔叶片特征光谱吸收峰的深度和面积进行定量描述和计算,采用SPSS统计软件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柑桔叶片相对含水量与1 400 nm特征反射光谱吸收峰深度和面积间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波长1 400 nm附近的光谱反射率可较好地反映柑桔叶片相对含水量,利用该特征反射光谱吸收峰深度和面积可以更好地检测柑桔叶片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