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蓝莓根系形态对肥种的响应特征,探索不同肥种处理后蓝莓根系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蓝莓大田产业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7年生人工栽培兔眼蓝莓品种‘灿烂’和‘粉蓝’为试材,用开沟干施的方式,分别施以豆粕生物菌肥(DP)、好花红有机肥(HH)、硫酸钾型复合肥(KS)、蓝莓专用肥(LZ)、黄腐酸螯合复混肥(HF)和润田牛微生物复合肥(RT),以不施用任何肥料(CK)为对照,于2015—2017年连续3年开展了2个品种6种肥料的单因素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肥种处理间蓝莓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平均直径、根系分叉数、根长密度及比根长的差异特征和不同肥种处理的蓝莓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影响蓝莓的根系形态特征,LZ和RT处理对2个品种蓝莓根系生物量密度的提升效果更好;6个肥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蓝莓根系表面积(P 0.05),其中,RT处理后蓝莓的根系表面积最大,LZ和RT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蓝莓根系体积;施肥处理对蓝莓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有整体减小的趋势;6个肥种处理后蓝莓的根系分叉数,‘粉蓝’均高于‘灿烂’;且施肥处理后,两种蓝莓的根长密度均得到提高;6个肥种处理对蓝莓比根长的影响各异,LZ处理对2个蓝莓品种的比根长均无显著增加的效果(P 0.05);RT处理对2个品种蓝莓的株高和冠幅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其次是KS处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RT和HH处理对2个品种蓝莓的根系影响最大、效果最好,2个品种蓝莓经KS和HF处理后其根系形态综合评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肥耦合对蓝莓新梢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以大田条件下5年生的兔眼蓝莓‘灿烂’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的水分(W)、肥料(F)耦合处理,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可显著提高蓝莓产量及果实内在品质,蓝莓产量最高及最低的处理分别为中肥高水处理(F2W4)及低肥低水处理(F3W1),F2W2处理可有效提高蓝莓花青素含量,F2W3处理可有效提高蓝莓可溶性糖含量,F2W4处理可降低蓝莓可滴定酸含量,从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及单果质量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中肥中高水处理(F2W2及F2W3)是最佳的水肥配比模式。  相似文献   
3.
4种红树净光合速率对光和CO_2浓度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秋茄、桐花树、白骨壤和木榄等4种红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这4种红树在自然生境中的光合作用对光和CO2的响应曲线,阐述了其光合作用对光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红树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不同,4种红树LCP为白骨壤(81.95μmol.m-2·s-1)桐花树(61.84μmol.m-2·s-1)秋茄(47.09μmol.m-2·s-1)木榄(39.79μmol.m-2·s-1),LSP为桐花树秋茄白骨壤木榄;不同红树间表观量子效率存在差异,秋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高为0.031,木榄最低为0.012,桐花树(0.027)高于白骨壤(0.017);4种红树植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介于103~152μmolCO2·mol-1,说明4种红树均为C3植物;CO2补偿点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木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4种红树羧化效率(CE),最大的为桐花树,其次为秋茄,再次为白骨壤,木榄最低。  相似文献   
4.
林木光合生理生态是当今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文章主要从光合动态、环境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叶绿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林木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贵州马尾松建筑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基础上 ,通过对立地、种源、整地、施肥、间伐等对生长影响的研究 ,建立了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根据培育目标 ,用经营模型对众多营林方案的采伐年龄和经济结果逐一进行了优化和比较 ,为不同指数级选出了优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 :按优化栽培模式经营大、中、小径材 ,可比现行采伐年龄分别缩短 4~ 6年、9~ 1 2年、8~ 1 2年 ;内部收益率分别比常规模式提高 1 6~ 2 8、1 8~ 4 1、2 1~ 4 0个百分点 ,净现值分别增加 1 30 0~ 2 790、2 0 0 9~ 34 47、1 1 37~ 31 6 8元 /hm2 ;优化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均大于 1 2 %。培育建筑材 ,高初植密度并不能取得高收益 ,合理间伐可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和残差分析 ,所建经营模型系统和选出的优化栽培模式可在研究区内应用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取样分析,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黏性增强,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坚实度加大,保蓄水肥能力和通道性降低,结构恶化;同时,侵蚀和淋溶程度加强,生物富集作用不断减弱,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减少,引起了土壤中全氮、腐殖质、阳离子交换量等主要化学成分的降低,使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逐渐丧失。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坏与石漠化过程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并在退化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石漠化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梯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石漠化的14个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53%和29.28%,是影响石漠化的内在主导因子.植被因子与石漠化的阶段和过程显著相关表征了石漠化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土壤环境因子表征了石漠化在空间上岩性的差异特征,是石漠化类型的表现指标.图6表2参9  相似文献   
8.
The tea leaf disease, which led to a large loss of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of quality, was found in the tea region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m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sample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strains fulfilled Koch’s postulate. Then the isolat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as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nd elongation factor 1-α (EF-1α)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the leaf disease occurred in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was L. theobromae.  相似文献   
9.
10.
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引起茶褐枯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并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依据病原菌rDNA-ITS、ACT、CAL和TUB2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分生孢子呈淡蓝色,表面光滑,无隔膜,圆柱状,两端钝或向底部变窄,水滴状斑点,大小为(11.7~29.5)μm×(3.9~7.7)μm,平均为(19.4±4.4)μm×(5.4±0.8)μm,分生孢子梗形成于气生菌丝上,透明,具有隔膜;附着胞为棒状等不规则形状,颜色呈棕色到深棕色,单生。基于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