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3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718篇
林业   571篇
农学   807篇
基础科学   301篇
  1020篇
综合类   3376篇
农作物   393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486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于追溯系统中的果品标识,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西瓜蒂外围纹理信息标识果品个体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西瓜图像并在瓜蒂外围构造一个环形区域;将环形区域归一化后利用Gabor滤波器对图像纹理进行特征提取及编码;然后通过计算码间的Hamming距进行纹理编码的匹配.在试验中,为100个西瓜在采后贮藏初始、第7天和第14天各采集一幅图像并计算出3组每组100个纹理编码,将第7天、第14天的每一个编码与初始阶段的每一个编码两两比对,累计完成20 000次比对证实西瓜纹理具有唯一性,不同个体的纹理特征各不相同.使用成对数据的假设检验证实在采收后14d内纹理特征不随时间的推移产生显著变化(P>0.05).通过理论和试验证实算法对平移、尺度和旋转具有适应性,即西瓜在图像中的平移、尺度和旋转对Hamming距的计算不会产生显著影响(P>0.05).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在50个西瓜的纹理编码内训练出判别阈值,并用该阈值判别另外50个西瓜3个时间点间相互比对生成的100个来自同一个西瓜的Hamming距和4 900个来自不同西瓜的Hamming距,结果表明上述Hamming距均能正确判别,准确率与召回率为100%.该研究为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标识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 nanoparticles (nWTR) on mobility, fractionation and speciation of Hg in two arid zone soils. Nanoscale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 application markedly reduced cumulative Hg released from soils studied, with the effect increasing as the nWTR application rate increases. The power function kinetic model well described the desorption process from soils and soils with nWTR. Meanwhile, application of nWTR greatly increased the association of Hg with the residual fraction and increased the most stable Hg species (Hg (OH)2 amor), which in turn enhanced Hg immobilization in the studied soils. Fourier transmiss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indicated the involvement of nWTR in the retention of Hg (II) and revealed that sorption occurred mainly through OH groups, which suggest inner‐sphere adsorption of Hg ions to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on nWT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green and low‐cost nWTR a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to retain and immobilize excess Hg in contaminated soil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为密蒙花黄色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云南密蒙花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相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因素对提取密蒙花黄色素吸光度值的影响,并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密蒙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回归模型为y=2.51+0.059A+0.20B-0.14C+0.033AB+0.078AC+0.034BC-0.090A~2-0.14B~2-003C2,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13,该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90℃、料液比1∶150(g∶mL),此条件提取密蒙花黄色素液的吸光度值为2.624,与理论预测值2.635接近,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回归模型参数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4.
为花生植株的综合利用和天然白藜芦醇原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以花生根、茎、叶作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对花生植株各部位的白藜芦醇进行提取,并选取白藜芦醇含量相对较高的花生根,通过不同提取温度(30~8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1~5次)、乙醇体积分数(40%~90%)、料液比(10~60∶1,mL∶g)进行花生根中白藜芦醇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生叶中白藜芦醇的提取率最高,为0.670 0%;根其次,为0.624 2%;茎最低,为0.391 9%。花生根中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次数2次、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50∶1,此条件下提取率为0.6542%。  相似文献   
995.
为啤酒花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啤酒花茎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丙酮法提取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丙酮体积分数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啤酒花茎多酚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通对响应面法建立的啤酒花茎多酚提取回归方程为Y=106.5+1.64A+2.13B+2.63C+11.12D+0.51AB-2.53AC+0.19AD+4.37BC-0.87BD-0.24CD-3.85A~2-2.41B~2+1.04C~2-3.65D~2,模型决定系数R2=0.933 8,该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12、丙酮体积分数60%、提取4次,此条件提取啤酒花茎多酚的含量为115.89mg/g,与理论预测值116.56mg/g接近。啤酒花茎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70%,半清除浓度(SC_(50))为22.81g/mL。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啤酒花茎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准确可靠,可用于啤酒花茎多酚的实际提取;啤酒花茎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传统噬菌体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缺乏广泛适用性,并且提取中用到酚/氯仿抽提,操作步骤繁琐,会对操作人员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等不足,笔者建立了1种噬菌体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其提取的主要步骤包括宿主核酸降解、噬菌体粒子沉淀、噬菌体DNA释放、杂质去除、DNA吸附、DNA清洗和DNA洗脱等。结果表明,通过此法能快速提取以溶藻弧菌、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宿主菌的多种噬菌体基因组DNA,最快可以在2 h内完成,而且提取的产量和纯度均较高,DNA浓度超过100 ng·μL~(-1),OD_(260/280)达到1.8以上,提取产物不受宿主菌基因组DNA污染,可用于下游的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997.
以脱脂松仁粕为材料,清蛋白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蒸馏水为提取剂,设料(质量,g)液(体积,mL)比(1∶10、1∶15、1∶20、1∶25、1∶30)、提取温度(35、40、45、50、55℃)和提取时间(30、60、90、120、150 min)3个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清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清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仁粕中清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92 min、提取温度53℃,松仁粕中清蛋白的提取率可达23.52%;松仁粕清蛋白的溶解度在pH值为3时最小,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起泡性与乳化性。  相似文献   
998.
本论文基于某已上市复方川芎制剂制备工艺,通过对其制备过程中的萃取溶剂替代研究以及有机溶剂残留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了以乙酸乙酯替代原生产工艺中三氯甲烷的川芎浸膏制备方法,同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浸膏中有机溶剂的残留。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作为川芎浸膏的萃取溶剂,与原浸膏HPLC法检测结果一致,并更安全绿色环保。应用所建立的GC法测定浸膏中乙酸乙酯残留,加样回收率98.44%,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测定浸膏中的乙酸乙酯残留。  相似文献   
999.
应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猴头菇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时间、液料比、温度为影响粗多糖提取率的主要考察因素,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猴头菇粗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绘制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图,比较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提取率影响的强弱,得出最优工艺,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8 h,液料比25 m L/g,提取温度81℃。验证实验显示猴头菇粗多糖提取率为3.09%,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研究结果说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能合理地优化猴头菇中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优选连芩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及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结合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连芩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出连芩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用60%乙醇浸泡1.0 h,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5 h,料液比1∶10(g∶mL),第二次1 h,料液比1∶8(g∶mL)。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连芩解毒颗粒的生产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