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3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995篇
林业   1463篇
农学   1140篇
基础科学   435篇
  1690篇
综合类   7242篇
农作物   810篇
水产渔业   402篇
畜牧兽医   1426篇
园艺   504篇
植物保护   116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397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1156篇
  2011年   1155篇
  2010年   937篇
  2009年   970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研究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的临床药效和靶动物安全性,为其新兽药注册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发情间隔、发情率、发情集中度、妊娠率等指标评价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给药前后的临床体征、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对靶动物母猪的安全性。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高(25 mg·d-1)、中(20 mg·d-1)、低(10 mg·d-1)剂量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的母猪从停药到出现发情反应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5±0.81)(3.35±0.66)(5.21±2.65)和(11.71±5.39)d,发情率分别为100%(20/20)、100%(20/20)、95%(19/20)、70%(7/10)。扩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组和进口药物对照组的母猪在药物调控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发情间隔分别为(3.59±1.07)d和(3.75±1.22)d,发情率分别为96.72%(59/61)和98.33%(59/60)。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在5倍推荐剂量(100 mg·d-1)范围内对母猪的血液生理生化功能和主要脏器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结果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一次量20 mg,连续给药18 d,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2.
以从茶树油粕中提取茶皂素的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提取溶剂、方法、时间、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皂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所得茶皂素对几种果蔬采后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茶树油粕中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4(g/mL),85 ℃热回流提取2.5 h,茶皂素的得率达13.3%,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纯度达95.64%。所获茶皂素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203.62、165.87和550.61 mg·L-1,其中以对B. cinerea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3.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64.
以鸡粪堆肥为材料,筛选高效除臭菌株并构建复合菌系,为鸡粪的无害化处理提供具有除臭功能的菌种资源。首先,采用驯化富集法、平板稀释法、产气试验、除氨试验、除硫化氢试验以及纤维素降解试验筛选出鸡粪堆肥中的除臭菌;其次,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株;最后,通过拮抗试验构建除臭菌系。研究分离得到5株具有除臭功能的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MS03,Bacillus sp.)、贝莱斯芽孢杆菌(MS07,Bacillus velezensis)、耐寒短杆菌(MS11,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木糖葡萄球菌(MS42,Staphylococcus xylosus)和变异棒杆菌(MS82,Corynebacterium variabile)。复合菌系C2(MS03+MS07)和C4(MS03+MS82)的综合除臭率均高于60%,且明显高于单株菌株及其他复合菌系。研究表明,这两个由不同除臭菌组合而成的复合菌系在无害化处理鸡粪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评估——基于大田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野外大田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Calcium-magnesia phosphate fertilizer)、麦饭石(Medical stone)、氧化铁吸附剂(Ferric oxide adsorbent)、氧化铝复合材料(Alumina composite)、植物型有机肥(Plant-based organic fertilizer)、牛粪(Cow dung)、骨炭(Bone char)对某地重金属污染农田的钝化修复效果,并利用动态加权评估方法评估了这几种钝化材料的综合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材料对土壤pH影响均较小,钙镁磷肥、麦饭石微量提高了土壤pH,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0.68和0.74个单位;施加植物型有机肥、牛粪和骨炭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3.19、2.64 g·kg~(-1)和1.17 g·kg~(-1)(10.04%、8.31%和3.68%)。几种材料在0.6%的投加量下,除植物型有机肥外均有较好钝化效果,土壤有效态镉降低18%以上,且显著减少糙米中镉蓄积量(0.062~0.087mg·kg~(-1)),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为综合评估几种材料的效果及适用性,以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糙米镉含量、修复成本和产量为指标构建动态加权函数综合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表明,钙镁磷肥的综合修复效果最好,其次为骨炭和植物型有机肥。  相似文献   
66.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pivacaine-sufentanil epidural analgesia on labor and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Methods]A tota...  相似文献   
67.
[目的]明确野生兴安藜芦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野生兴安藜芦为材料,采用70%乙醇、60%丙酮、沸水对藜芦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提取,研究各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兴安藜芦不同药用部位的杀虫活性具有明显差异,以根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强,叶提取物的杀虫效果最差;不同提取方法的杀虫效果也有明显不同,以70%乙醇提取液的杀虫活性最强.[结论]试验结果为榆紫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8.
美丽乡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贯彻落实的成果展现。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是目前我国正在全力规划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该文总结了福建省永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旨在对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在水稻纹枯病上的盆栽防治效果和最佳菌剂载体进行研究,明确其应用前景。采用盆栽试验测定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斑高率和在水稻上的定殖能力,测定GB58在菌剂固定载体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稳定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GB58在水稻病株上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定殖数最大达到2.22×107 cfu/g。与喷施井冈霉素处理相比,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病害发生后20、40天分别显著提高了20%、24%。GB58在固体菌剂吸附载体的研究表明:结合菌体吸附量、存活率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有机载体吸附效果好于无机载体;同时综合考虑应用价值,选择玉米粉、有机肥为菌剂吸附载体较好。GB58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采用玉米粉和有机肥作为固体菌剂吸附载体,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0.
6种药剂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残留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针对枸杞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农药,选用戊唑醇等6种药剂,就其药效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7天,43%戊唑醇(SC)2 000倍液、40%氟硅唑(EC)6 000倍液、50%异菌脲(WP)1 000倍液、25%嘧菌酯(SC)1 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EC)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WP)5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00%、76.67%、69.33%、59.00%、56.00%和28.67%,施药后第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0%、65.55%、47.41%、45.59%、45.44%和6.44%;戊唑醇的防治效果最好,氟硅唑次之。枸杞干果中戊唑醇的残留含量为2.60 mg·kg-1,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氟硅唑的残留含量为0.16 mg·kg~(-1),高于最大残留限量。6种试验药剂中只有戊唑醇符合高效低残留农药的筛选标准,可用于采果期枸杞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