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探明茶树油粕提取物对香蕉采后主要病害炭疽病的防治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树油粕粗提物的水提取方法,并以茶皂素为对照,研究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离体生长和香蕉果实活体接种致病斑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以料液比1∶7(m∶V),在85℃条件下,将干燥的茶树油粕浸提2~2.5 h,或95℃条件下浸提1.5 h,粗提物的提取率较高,可达50%以上。获得的水粗提物可抑制离体培养的香蕉炭疽病菌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浓度≥0.2 mg·mL-1时,抑制率可达100%;而其10倍浓度的茶皂素(2 mg·mL-1)才具100%的完全抑制效果。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处理香蕉果实后,可显著抑制活体接种果实炭疽病病斑的扩展,而同浓度的茶皂素没有明显抑制效果。初步研究表明,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和活体控制效果显著优于茶皂素,说明粗提物中含有除茶皂素之外的抑菌活性组分,且起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橄榄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酒石酸铁法提取橄榄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对橄榄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橄榄多酚提取得率的主要因素及顺序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溶剂浓度。在考察范围内,橄榄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v/v),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40℃,料液比(g/mL)1:30,橄榄多酚的提取得率为32.13%。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椒素的工艺参数,以新鲜长沙本地小红尖椒为试验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的提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料液比等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及验证试验,优化筛选了从鲜红辣椒中直接提取辣椒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辣椒素提取得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料液比1:15、提取溶剂为80%乙醇。在该工艺条件下,辣椒素得率为0.326‰。  相似文献   

4.
以葛根为原料,以葛根黄酮的得率为指标,以料液比、提取电压、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其保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30(g/mL),提取电压160 V,提取时间80 s。该工艺条件下,葛根黄酮的得率为6.71%。动物实验表明,葛根黄酮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本结果可为葛根黄酮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旨在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干辣椒中辣椒素工艺。以辣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较优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最佳方案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的过程中,各因素对辣椒素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优工艺技术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5,在该工艺条件下,辣椒素得率为0.87%,显著高于水浴浸提法提取得率0.43%,且验证性实验显示标准差为0.04%,相对偏差0.04%,说明实验重复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蚕豆花左旋多巴的提取得率,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优化蚕豆花左旋多巴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液料比、溶剂pH、提取时间对蚕豆花左旋多巴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溶剂pH 4.5,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左旋多巴提取得率为3.67%,相比冷浸法提高了3.67%。本工艺中使用乙醇来调节溶剂的pH值,可以抑制水溶性杂质的析出,经HPLC谱图分析,提取物中杂质组分较少,且左旋多巴与杂质组分分离较好,这有利于左旋多巴进一步的纯化。本研究可为从蚕豆花中工业化提取左旋多巴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干辣椒中辣椒素工艺。以辣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较优范围,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最佳方案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提取辣椒素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素的过程中,各因素对辣椒素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优工艺技术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1:35,在该工艺条件下,辣椒素得率为0.87%,显著高于水浴浸提法提取得率0.43%,且验证性实验显示标准差为0.04%,相对偏差0.04%,说明实验重复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微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就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天然红色素的工艺进行探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色素提取的影响,确定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溶剂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微波萃取的最佳条件为:以纯净水为溶剂,微波功率60%(480W),提取时间80s、料液比(g:ml)1:3,提取次数为3次。微波提取火龙果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溶剂浸提法。  相似文献   

9.
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3个因素对猴头菇多糖得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猴头菇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1:1,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猴头菇多糖,可充分利用其原料,大大提高多糖得率,最终猴头菇多糖得率达4.85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从药用植物细胞中提取黄酮类活性物质,用简单、易工业实现的低成本工艺获得较大的总黄酮提取率,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银杏愈伤组织为材料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含量。利用乙醇提取、超声波提取和水提取3种方法对银杏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以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黄酮得率为衡量指标,得到各自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法提取愈伤组织中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是:80%的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7(m∶v),于60℃提取3次,总黄酮得率为3.67%;超声波法提取最佳条件为60%的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34(m∶v),提取65 min总黄酮,得率为4.57%;水提法的最佳条件是:水温90℃,料液比为1∶30(m∶v),提取3.5 h,总黄酮得率为2.95%。3种优化后的提取方法黄酮得率依次为:超声法>乙醇法>水提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优良品种木薯"ND-50"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以木薯品种"ND-50"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芽的增殖和继代生长两个阶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3MS+6-BA 1.0 mg/L+IAA1.0 mg/L培养基较适合作为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基;2/3MS+KT 1.0 mg/L+NAA0.05 mg/L作为组培苗的壮苗培养基较好。通过"ND-50"组织培养研究,为木薯的快速繁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十三种农药对美国白蛾三龄幼虫触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利用十三种不同类型的农药对美国白蛾三龄幼虫进行了触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灭多威悬浮剂对美国白蛾击倒速度最快, 在24h的致死效果就达100%,而三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1.1%苦参碱.?烟碱水剂在36h对美国白蛾的幼虫的致死作用都达到100%,80%敌敌畏乳油在48H的致死作用也达到100%,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在72h的触杀效果达到了98..2%,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和0.3%保硕1号水剂1500-4500倍在72h对美国白蛾的致死作用仅达到12.71%-39.99%,另外两种仿生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对美国白蛾的致死作用在72h仍然很低;另外,还对十三种农药毒力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了LC50。  相似文献   

13.
茶黄素提取物及茶黄素片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茶黄素提取物及终端产品茶黄素片为原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试验小鼠对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急性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茶黄素提取物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71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36~271倍;对雄性小鼠LD50为316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58~316倍。茶黄素片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00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400~500倍;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294~368倍。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对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成人日用量的100倍,说明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毒性较小,符合保健食品的急性毒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旨在确定莱氏野村菌Nr 5772 菌株对甜菜夜蛾的毒力,为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以甜菜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采用浸渍法,测定莱氏野村菌Nr5772 菌株分生孢子对甜菜夜蛾3、4、5龄幼虫的LC50和LT50。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5×109个孢子/mL 对甜菜夜蛾3、4、5 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44 d、4.48 d 和4.85 d,LC50分别为2.71×106个/mL、5.61×106个/mL 和1.75×107个孢子/mL。莱氏野村菌Nr5772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孢子浓度越高、幼虫龄期越低则致病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西芹黄萎病病原菌开展室内防治药剂筛选和药剂毒力测定。按照药剂最大推荐剂量从14种供试药剂中初筛出8种有效药剂,以进口多菌灵、菌哥、新世生、瓜果类太宝、太医最佳,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100%。8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依次为进口多菌灵(0.0063 mg/ml)<太医(0.0073 mg/ml)<活根菌灭(0.0077 mg/ml)<枯萎灵(0.0079 mg/ml)<瓜果类太保(0.0092 mg/ml)<根腐宁(0.0103 mg/ml)<新世生(0.0192 mg/ml) <菌哥(0.0844mg/ml),进口多菌灵和活根菌灭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50×10-4 mg/ml和1.55×10-4 mg/ml。  相似文献   

16.
摘要:将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接种9日龄SPF鸡胚尿囊腔(0.2 mL/胚)进行增殖,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分别运用CELD50法和TCID50法测定DH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DHV-Ⅰ在SPF鸡胚内成功增殖,致死鸡胚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表特征,所增殖病毒的CELD50和TCID50分别为10-5.6/0.2 mL和10-5.12/0.1 mL。  相似文献   

17.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探求3种不同杀虫剂对2种品系白蚊伊蚊的致死效果,并对其抗性进行对比研究。在(26.3±1.0)℃,相对湿度(65.0±10.0)%的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分别对敏感、野生品系白纹伊蚊24 h内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其抗性倍数。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品系和野外品系的白纹伊蚊24 h内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0073 mg/L和0.0189 mg/L;敌敌畏对敏感品系和野生品系的白蚊伊蚊24 h内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2062 mg/L和0.5115 mg/L,残杀威对野外和敏感品系和野生品系的白蚊伊蚊LC_(50)分别为3.5987 mg/L和1.6796 mg/L。在抗性测定试验中,残杀威抗性倍数为2.1,相对另外2种药物,其抗性倍数最低,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分别为2.6和2.5,综合考虑致死效果及积累因素,3种药物都为低抗性药物,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效果最好,残杀危的抗性最小。  相似文献   

19.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 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 h LC50值和96 h LC50 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 mg/L (3.356~4.385 mg/L)和2.824 mg/L (2.672~2.987 mg/L),安全浓度为0.282 mg/L。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测定了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与敏感性基线。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60株马铃薯早疫病病菌,并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值在0.3472~8.1799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3.56倍,平均值为4.4457±0.6019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年份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地区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有一定的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值在3.0903~23.5613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7.62倍,平均值为10.3584±1.6331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总之,腐霉利和戊唑醇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药剂,但应注意监测其抗药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