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15篇
  免费   5381篇
  国内免费   7376篇
林业   9502篇
农学   7534篇
基础科学   4781篇
  16686篇
综合类   46854篇
农作物   4955篇
水产渔业   2602篇
畜牧兽医   8121篇
园艺   2601篇
植物保护   4336篇
  2024年   444篇
  2023年   1538篇
  2022年   2393篇
  2021年   2595篇
  2020年   2612篇
  2019年   3048篇
  2018年   1947篇
  2017年   3379篇
  2016年   4137篇
  2015年   3533篇
  2014年   4619篇
  2013年   5159篇
  2012年   7198篇
  2011年   7183篇
  2010年   5849篇
  2009年   5714篇
  2008年   5251篇
  2007年   6303篇
  2006年   5577篇
  2005年   4601篇
  2004年   3503篇
  2003年   3011篇
  2002年   2315篇
  2001年   2042篇
  2000年   1865篇
  1999年   1478篇
  1998年   1273篇
  1997年   1176篇
  1996年   1158篇
  1995年   1143篇
  1994年   1045篇
  1993年   932篇
  1992年   855篇
  1991年   713篇
  1990年   640篇
  1989年   568篇
  1988年   446篇
  1987年   313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以分散式养猪场沼渣为应用研究对象,以8%聚乙烯醇为包膜材料,改性斜发沸石为肥料载体和缓控释材料调理剂,通过添加不同沸石量制备3种复混包膜缓释肥。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三维荧光对3种缓释肥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改性沸石的复混包膜肥除了增加显著的沸石红外特征谱外,其余红外光谱图差异不明显,表明添加沸石对有机质(富里酸和腐殖酸)结构和化学键型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即不影响沼渣理化性质;添加改性沸石可以使聚乙烯醇完整的覆盖在肥料表面,膜壳更加平整光滑,膜层更加致密;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复混包膜肥Ⅰ浸出富里酸和腐殖酸浓度最大,复混包膜肥Ⅲ浓度最低,表明添加沸石有减缓肥料养分释放的效果。该研究对于利用养猪场沼渣制备包膜缓释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4.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5.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能力。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豆品种更新快,导致大豆根瘤菌株与新品种匹配能力差、接种效果不明显。筛选与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好、固氮效率高的广谱性优良菌株,可为针对性的施用大豆根瘤菌接种剂提供菌种资源和方案。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分离保存的6个优良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和2个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株,在砂培盆栽条件下与不同地区的27个大豆主栽品种进行匹配试验。测定分析了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根瘤菌之间结瘤固氮能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供试根瘤菌均能够与国内24个大豆品种结瘤,广谱性较好;植株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根瘤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大部分接种根瘤菌后的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CK;HN01、GR3、HH29、HH103匹配性和固氮效率均不逊色于USDA110,具有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地区推广的潜能;从品种来看,中豆39、BD2、天隆1号与8株供试大豆根瘤菌的匹配接种表现出高生物量特点。此外,本文还筛选出大豆-大豆根瘤菌的表型最佳匹配组合中豆39-GR3,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同样筛选到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地区最佳匹配组合,分别是HN01-辽豆14、HN01-徐豆14、HN01-BD2。本文初步建立了优良根瘤菌与大豆主栽品种的匹配关系,为在田间试验中进一步筛选和应用这些优良菌株提供了材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F2(N 22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和F3(N 270 kg·hm-2,P2O5 165 kg·hm-2,K2O 105 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 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 180 kg·hm-2,P2O5 75 kg·hm-2,K2O 6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白屈菜低温应答过程的转录组分析发现膜脂不饱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一定过程中发生变化,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在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为正"V"型,且表达量变化显著。利用NCBI等在线软件对序列进行相关生物学信息分析,并对白屈菜FAD家族成员FAD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克隆,并命名为CmFAD2。选用克隆载体pMD-19-T,转化大肠杆菌DH5α,测序验证序列正确性及完整性。将目的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RI-201-AN连接构建重组DNA pRI-201-AN-Cm FAD2,电击法转化农杆菌LBA4404,利用菌液PCR法验证成功。该基因可作为药用植物抗寒品种创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8.
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在宁夏同心县开展2 a田间试验.设置4个关键控水期、3个控水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枸杞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下限条件下根区土壤含水率、叶片光合生理指标、产量与品质变化;分析其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枸杞根区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大;叶片气孔导度随土壤下限升高而增大,高水分下限处理的蒸腾速率相对较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生育期耗水量随土壤水分下限升高而增大,2 a增幅分别为10.8%和12.8%,平均耗水量为386.6~463.2 mm,夏果期耗水量最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关键需水期.2 a均为处理S5的产量最大分别为2 208.15和2 571.3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39 kg/m3;水分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土壤水分下限的枸杞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全生育期分为6个灌水期,其中萌芽期灌水(春水)为375 m3/hm2;春梢生长期、花期、夏果期、秋果期的土壤质量含水率下限分别为50%θff为田间持水率),65%θf,65%θf,55%θf,而上限为95%θf;休眠期冬灌量为450 m3/hm2.  相似文献   
29.
The timing of seed germination may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a weed species in an agroecosystem, and its expression is modulated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also by seed physiology and anatomy.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light, pericarp, dry storage and cold stratification on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in feral radish, a troublesome agricultural weed in temperate zones of the Americas that reduces crop yields. To this end, we used isolated intact pods and extracted seeds to test germination over time under contrasting temperature, light and storage conditions. Here, we showed that fresh seeds were non‐dormant, but that light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pericarp reduced germination, especially under low temperatures. The pericarp reduced the final water content absorbed by seeds inside pods and decreased absorption/dehydration rates. The pericarp showed several small lignified cell layers in the endocarp, and x‐ray images displayed the lack of space between the partially embedded seed and the endocarp. Dry storage and cold stratification were ineffective in breaking the dormancy imposed by the pericarp. The apparent requirement for darkness and the mechanical restriction of the pericarp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duce dormancy, spreading the timing of seed germination over a more extended period and hindering the control of feral radish.  相似文献   
3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释义》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定义,分析了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防灾减灾、改善生态、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界定出水土保持功能价值概念。采用生态经济学计量方法,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评价模型。按照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分区,适当考虑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以及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站网分布概况,收集39个典型县(市、区)2016年度的土壤、水文、气象等观测资料,测算出其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进而推算至全类型区,再从8个水土保持一级分区的水土保持功能价值推算出2016年度全国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并在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