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22篇
  222篇
综合类   694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261篇
畜牧兽医   455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桑属ITS,TrnL-F,rps16序列,探讨系统学价值,建立系统进化树,并对12个特殊桑资源进行评鉴,为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67份桑资源,经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用软件拼接、比对、除去非序列碱基,计算长度、G+C%含量、变异位点、信息位点、以构树、柘树为外类群,MP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桑资源研究积累,对12个特殊桑资源进行评鉴。【结果】桑ITS(包括5.8S)基本序列576 bp ,变异范围576-590 bp,G+C% 59.55-62.25,40个信息位点;TrnL-F(包括tRNA-Leu内含子)基本序列923 bp , 变异范围920-924 bp, G+C%33.69-34.13,23个信息位点;rps16内含子基本序列929 bp ,变异范围923-929 bp,G+C%32.51-32.72,17个信息位点。最适碱基进化模型分别为(GTR+G),(GTR),(GTR+G),可能的分支概率,混合卡方概率值分别为0.000001 ,0.027175,0.000222, 三片段合并最适进化模型(GTR+G),基于模型,MP分析, 2538个位点,80个信息位点。分支图首先将黑桑M. nigra分出,其它桑种分成两支,第一支桑(mulberry),包括长穗桑、瑞穗桑、蒙桑、鬼桑、鸡桑、山桑、白桑、广东桑,第二支乔木桑(arbor),包括华桑、奶桑、川桑。12个特殊桑资源,神农华桑♀(优质木材桑)分在第二支,乔木特性,其它11个特殊桑资源分在第一支,具桑(mulberry)特性。【结论】桑属TrnL-F;rps16序列信息位点有限,单独研究桑属系统学,价值不大,与ITS序列合并,能增加分支图的信息位点,使分支图更具客观性,更近于似然。基于ITS,TrnL-F;rps16序列MP分支图,新疆黑桑为最原始类型,乌克兰等栽培种是进化类型。桑属可根据分支的亲缘关系,结合桑资源研究积累,评鉴特殊桑资源。  相似文献   
102.
利用16S rRNA PCR-RFLP和16S-23S rRNA IGS 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55株花生慢生根瘤菌和6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16S rR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63%的相似性水平上,91%的供试花生幔生根瘤菌与B.japonicum和B.elkanii聚在一起;16S-23S rRNA IGS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慢生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65.8%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103.
辽宁营口地区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系统发育地位及遗传多样性。通过分离、纯化、回接结瘤测定共获得了31株待测菌,并采用16S rDNA PCR RFLP及BOX-PCR等方法对这些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株待测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全部源于中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并产生5种不同的rDNA图谱组合。BOX-PCR研究中,待测菌株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将待测菌归于17个不同的类型当中。  相似文献   
104.
以日本纳豆、重庆江津豆豉、忠县豆腐乳为原料,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得到18株产溶栓酶的菌株.通过纤维蛋白平板实验,从忠县豆腐乳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溶栓活性的菌株FR-033(登录号:HQ009804),菌株经液体发酵后获得含酶发酵液,采用硫酸铵分段盐析及sephadexG-50凝胶层析进行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溶栓酶,酶活力为2 163 IU/mL.进一步对FR-033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对16S rR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得到1444 bp长度的DNA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收索其同源性性序列,利用PAUP4.0和MAGE4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FR-033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FR-033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同一支上,且遗传距离最短;FR-033的形态及大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极为相似,表明该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一个高效的产溶栓酶菌株.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川麦42”ד川农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株系),对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此外,对群体中农艺性状突出的株系进行了分析,6个株系表现为产量超高亲20%,19个株系的综合性状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6.
地图鱼迟钝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AO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致病菌。通过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常规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测定菌株AO1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9%。因此,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根据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毒力基因菌毛亚基(fim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383 bp序列,该序列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fim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0%,进一步说明菌株AO1具有fimA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O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新生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头孢咪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妥布霉素、氨苄青霉素1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7.
文章采用16S rDNA技术,对分离自黑龙江省的3株大豆根瘤菌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通过与模式菌株的比较确定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结果表明,3个菌株与慢生根瘤菌亲源最近,利用分析根瘤菌16S rDNA的方法来鉴定根瘤菌的准确性较高,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8.
从患病缢蛏(Sinvnovacula constricta)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1#菌株。采用传统方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其16SrDNA基因片段、测序,得到该菌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1438bp。用MegAlign软件进行比对5种不同种细菌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16SrDNA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多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同源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构成一个分支。在细菌系统发育分类学上,该菌株属于假单胞属,但与已定名的假单胞菌有一定的差异,与几种未定名的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接近。对其分类地位的最后确定还需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10.
A novel thermophilic and heterotrophic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strain CW-03, was isolated from crude oil well whose depth was 3.2 kilometer. The bacterium was strictly anaerobic; it does not endure acid and its maximum surviving temperature was 70℃. Many short chain organic compounds can be utilized as electron donors, which were acetate, formate, lactate, propionate, pyruvate, butyrate, succinate, malate, fumarate, valerate, caproate, heptanoate, octanoate, decanoate, tridecanoate, pentadecanoate, palmitate, heptadecanoate or ethanol, while sulfate and sulfite were used as electron acceptors. The following substrates were not utilized: benzoate undecanoate, dodecanoate, tetradecane, propanol, butanol, H2+CO2 (80/20%; v/v) and acetate (1mM) + H2. When lactate was used as electron donors, sulfite and thiosulfate, but not sulfer and nitrate, can be used as electron acceptors. Strain CW-03 was motile, curved rod, Gram-positive, pole flagellum and spore-forming.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sequence alignment (accession numbers: AY703032), CW-03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genus Desulfotomaculum with BLAST analysis on line. However, some of its physiology and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s were different from other members of this genus. Therefore, CW-03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a new species, for which we propose the name Desulfotomaculum chinamiddle (Bacteria, Firmicutes, Clostridia, Clostridiales, Peptococcace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