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180篇
农学   453篇
基础科学   138篇
  358篇
综合类   2584篇
农作物   200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传统五香牛肉干制作配方和工艺条件下,采用不同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将毕节高山生态有机红茶添加到毕节市威宁黄牛肉中,制作高山生态有机红茶风味牛肉干,通过对加工工艺和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了影响高山生态有机红茶风味牛肉干制作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山生态有机红茶添加到牛肉的方式以红茶抹茶撒拌效果最好,烘烤时喷淋茶汁浓缩汁其次,在复煮时加入茶叶比从初煮时加入茶叶口感和风味评分较高,同时得出各类添加方式的最适红茶添加量。  相似文献   
992.
茶树是典型的喜铝耐铝植物,其根系微生物在铝元素的吸收转化中起重要作用.从茶树根系分离鉴定出一株耐铝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显微镜形态鉴定及18S rDNA序列分析,分析了该菌株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研究铝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该菌株耐受A13+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 发现,显微镜形态观察及18S rDNA序列表明该菌为粘红酵母属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命名为A3.粘红酵母A3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性为:Al3+> Mn2+> Cu2+,其中铝浓度可达250 mmol·L-1.当培养基中添加了150 mmol·L-1的Ap+,菌液pH值为2.0~-3.0,粘红酵母A3生长良好.ICP-AES结果显示该菌株铝离子含量与培养基中Al3+浓度呈正相关,说明该菌株在一定范围内对Al3+具有吸附作用;同时测定该菌株的含水量随培养基中铝含量增加而增大,揭示该菌株对铝毒害的规避与其通过含水量的增加平衡细胞液有关系.分离的耐铝真菌为茶树的耐铝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定殖到其他作物规避铝胁迫提供微生物资源,以提高植物的抗性,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93.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同源”的“一体观”、“崇敬自然、遵循规律”的“自然观”、“天人调和、平和淡然”的“中庸观”以及“精行俭德、清心御欲”的“道德观”四个方面。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深入分析《茶经》的生态哲学内涵,并尝试从“整体观”、“系统观”、“自然观”等角度寻求其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契合,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论的结合,对当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对不同来源地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72份茶树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27项表型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72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30,其中数量性状(1.82)大于质量性状(0.94),以梗粗的最大(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7.86%,以百芽重的最大(29.21%),其次是发芽密度(23.46%)。相关性分析发现多个数量性状间的关系复杂,有22对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8对达显著水平(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份茶树种质在遗传距离为16时被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间的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形态特征和进化类型各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代表了27项表型性状76.04%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大小,筛选出综合得分前5的茶树种质可在茶叶新产品开发、茶树育种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茶多酚在洗漱用品、护肤品、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介绍了茶多酚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相关功效,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生产实践,推荐一种适宜茶园种植的生态绿肥——鼠茅草。文章介绍了鼠茅草的生长周期、形态特征,在茶园间作鼠茅草的优点以及种植要点,供茶农及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茉莉花茶产业概况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中国具有悠久产销历史的再加工茶类。文章剖析了中国茉莉花茶产销概况,指出了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路径,展望了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前景,阐述了茉莉花茶的健康属性与消费空间。笔者认为,依托创新驱动,茉莉花茶产业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998.
从闽北擂茶悠久历史入手,剖析闽北擂茶的制作特点及其品饮文化的内涵,阐述闽北擂茶的养生保健文化,分析闽北擂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闽北茶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茶树油清除豇豆农药残留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茶树油清除果蔬农药残留的效果,该试验选取豇豆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和水溶性茶树油等清洗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豇豆内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量,计算农药清除率。供试7种农药中,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和速灭威在豇豆中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395、1.690、6.524、10.719、0.160、12.104和23.057mg/kg。茶树油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油具有清除残留在豇豆中农药的能力,清除效果随茶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清除有机磷类农药效果较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明显。茶树油比去离子水、市售果蔬农残清洗剂清除农药残留效果显著,同时,相同浓度的水溶性茶树油比相应茶树油清除农药残留能力强。0.8%水溶性茶树油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分别为水胺硫磷80.48%,马拉硫磷94.54%,三唑磷82.79%,毒死蜱84.58%,氧乐果72.20%,氯氰菊酯80.51%,速灭威72.21%。通过研究结果可知,茶树油可作为有开发前景的果蔬清除剂。  相似文献   
1000.
贵州碾茶茶园覆网方式主要有直接覆盖、隧道式覆盖和大棚覆盖3种,其中直接覆盖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操作简单,但容易使蓬面芽叶受损或被灼伤,芽叶产量相对偏低且品质有所下降;大棚覆盖成本最高,用工最多,操作复杂,但蓬面芽叶较完整,受损小,产量较高,芽叶品质有所提高;隧道式覆盖一次性投入比大棚覆盖少,但实际操作时用工较多,芽叶品质则位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