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0篇
  50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和虫蛹分级预报法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应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荔枝蒂蛀虫在田间实际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所预测的发生期与实际的发生期结果相一致,2种测报方法均能准确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2.
采用 GA_3,萘乙酸,三十烷醇和2,4-D 等4种生长调节剂,每种药剂分3个浓度和2个温度水平.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和模糊聚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4种生长调节剂对兰竹荔枝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均有促进作用.在18℃下,其作用效果为 GA_3>三十烷醇>2,4-D>萘乙酸;在22℃条件下,三十烷醇>萘乙酸>GA_3>2,4-D.其中,GA_3 50和100ppm 及三十烷醇2ppm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43.
根据国外市场进口荔枝主要以粒果为主的情况,近年收购贮运公司与产地合作,在广东省湛江及海南省陵水、琼海等地采用分批单果采收技术采收妃子笑荔枝,按采收标准直接从树上采摘荔枝单果,大大减少了机械伤,缩短了果实从采收到冷处理的时间,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合格商品果率,目前每公斤果实的收购规格已提高至40个、合格商品果率达90%,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44.
本文报导的荔枝蝽的一种新天敌——索线虫(Mermis sp.)为国内外首次发现。该索线虫寄率某些年份可高达60—70%,在我省荔枝。龙眼产区分布普遍。属于腹腔寄生。索线虫幼虫侵入昆虫寄主(荔枝蝽)后,以宿主的组织作为食物,可引起宿主大量死亡。在摸清索线虫的生活习性之后,可望利用它来杀灭荔枝蝽。  相似文献   
445.
针对当前荔枝保鲜熏硫或浸硫处理而引起硫含量超标,本试验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处理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而采用缓释剂b处理,可贮藏60d,其效果最好,好果率为90.1%,褐变指数仅为1.40,PPO酶活性为2.01,其SO2残留尚未超标。  相似文献   
446.
分别根据荔枝和龙眼的物候期,于采果后沿树冠滴水线开沟浇施250倍的绿洲植物花果营养液,并在花果期喷施3次500倍的绿洲植物花果营养液,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叶片增厚,叶色浓绿、光泽度提高;并能不同程度提高龙眼和荔枝的座果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株产提高幅度因品种而异,本地种龙眼提高61%,赤壳龙眼提高46%;兰竹荔枝提高90%以上,而乌叶荔枝仅提高10%右左.绿洲植物营养液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使果粒均匀发育,大小一致.龙眼果实品质测定的结果表明,Vc含量提高43%,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7.
荔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荔枝品种下番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抗性细胞系Q811培养16-18 d后,转入含8 g.L-1纤维素酶Cellu lose R-10和4 g.L-1离析酶M acrease R-10的CPW+130 g.L-1甘露醇酶液中,在(25±2)℃、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30-40 r.m in-1)10-11 h进行酶解,转基因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8.2×106个.g-1,存活率达97.5%.  相似文献   
448.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颜色形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着色较差的妃子笑(LitchichinensisSonn.cv.Feizixiao)和着色较好的白糖罂(LitchichinensisSonn.cv.Baitangying)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二者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滴定酸、pH和糖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发育中后期,白糖罂果实的着色指数一直高于同期的妃子笑果实。白糖罂花色素苷含量增加早且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且含量低,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高。果实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果皮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葡萄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pH、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发育后期,白糖罂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比妃子笑低。可滴定酸和pH与果皮着色指数极显著相关,果糖、葡萄糖及还原性糖分别与妃子笑果皮色素的1种或几种及着色指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糖的变化与白糖罂色素含量及着色指数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49.
荔枝果皮精油的超临界萃取研究及精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荔枝果皮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及精油成分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荔枝果皮粉精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 12 MPa,35℃, 1~1.5 h,当含水量为 6%时萃出率较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精油成分分析,鉴别出60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450.
荔枝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32℃。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5~6;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3~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0℃ 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