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828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20篇
  75篇
综合类   788篇
农作物   33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RISPR/Cas9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可轻松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替换和定点突变等操作。该技术刚诞生,就受到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当中。然而CRISPR/Cas9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面临载体构建问题,本文以茶树咖啡碱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不同激素对金花茶圈枝繁殖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NAA、IBA及2种激素等体积混合溶液对金花茶圈枝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的等体积混合激素溶液1 000~1 500 mg/L能明显提高金花茶圈枝繁殖苗的生根率,达到95%以上。该技术简化了操作程序,可节省人力,在基质方面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可直接应用于金花茶苗木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3.
试验旨在分析绵羊初乳和常乳乳蛋白质组的差异,揭示绵羊不同泌乳阶段的乳蛋白质组特征。选用6只胎次相同、预产期相近的湖羊母羊,分别采集分娩后第1、3、7天的初乳和第14、28、56天的常乳,每个时间点采集6份奶样并等体积混合,离心弃去乳脂肪,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初乳和常乳的脱脂乳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初乳中乳蛋白含量较高,且随着泌乳期的延伸,乳蛋白含量降低。以第1天乳蛋白2-DE图谱为参照,第3天检测到3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0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3天图谱中,其余17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7天检测到3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19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7天图谱中,其余15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14天检测到3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1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4天图谱中,其余22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28天检测到3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8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28天图谱中,其余9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第56天检测到36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26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有1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56天图谱中,其余9个蛋白点呈现表达量的差异。综上,共检测出4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有8个蛋白点仅存在于第1天图谱中,而这些蛋白主要涉及免疫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24.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manganese (Mn) on the activity of peroxidase (PO) and the amount of ascorbic acid (AsA) and lignin, as well as the cell viability of suspension-cultured tea cells (Camellia sinensis L. cv. Yabukita). Cells were grown in B5 medium (containing 0.06 mmol L?1 Mn) and cultured for 24 h in medium with a Mn concentration of 0.9 mmol L?1 as an excess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cellular growth and the viability of the cultured tea cells after treatment with excess Mn compared with cells grown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Mn in cells in the excess Mn treatment was 1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ells. The amount of total AsA was also not affected by the Mn treatment. The activity of ionically wall-bound peroxidase (IPO)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Mn, unlike the content of lignin. Conversely, the activities of soluble PO and covalently wall-bound PO decreased with excess Mn.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IPO might contribute to Mn tolerance in tea cells. However, its role in the mechanism(s) of Mn tolerance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25.
为了获得碧云茶树的组培技术,加快其优良品种繁殖速度,2010~2011年进行了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对碧云茶树丛生芽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当6-BA为2.0 mg/L,NAA为0.2 mg/L时,对碧云茶树芽的诱导和增殖最有利,增殖率可达2.84;其中NAA差异不显著,6-BA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seven Armillari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diseased tea bushes in Kenya using pectic enzyme profiles, PCR-RFLP and IGS-I DNA sequence data.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ree distinct Armillaria groups. One of these groups resembled Zimbabwean group I ( A. fuscipes ). The second group was phylogenetically closely related to A. mellea ssp. nipponica . The third group was different from all other African isolates examined, but had isozyme patterns, especially of pectin methylesterases (PMEs), similar to those of isolates related to A. mellea ssp. nipponica. Analyses of sequence data suggested that this group is phylogenetically closely related to A. hinnulea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27.
山茶花红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质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蒋新龙 《园艺学报》2006,33(2):344-348
 初步探索了山茶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用料液比1∶10 ( g/mL) 、pH 1(10%盐酸调) 的95%乙醇作提取剂, 在80℃恒温提取6 h, 提取效率较好。山茶花红色素属花色素苷类,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 在酸性条件下色泽具有热稳定性。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 但与紫外光无关。金属离子Na+ 、Ca2 + 、A13 + 、Cu2 + 、Zn2 +对色泽无影响, Fe3 + 、Pb2 +有不良影响。色素的抗氧化能力较差, 耐还原性较好。蔗糖、葡葡糖和盐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三个山茶花种(品种) 香气成分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红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香神’、物种攸县油茶的鲜花香气成分进行了GC /MS分析, 鉴定了‘克瑞墨大牡丹’香气成分37种, ‘香神’香气27种, 攸县油茶34种, 主要以醇、醛、酯、烯、烷及芳樟醇氧化物为主。‘克瑞墨大牡丹’芳樟醇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它成分, ‘香神’以壬醛和芳樟醇含量最高, 而攸县油茶却以顺- 芳樟醇氧化物Ⅱ和苯乙醇占优势。两个品种在开花前期醇类含量较高, 后期酯类成分含量增加, 攸县油茶在开花前期醇类物质含量高, 越到后期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29.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期授粉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芽分化期和盛花期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花芽分化期采用2 000 mg/L细胞分裂素或1 000 mg/L乙烯利进行喷雾可促进花芽分化;盛花期采用200 mg/L防落素+0.5%尿素或500 mg/L细胞分裂素处理可较大幅度地增加花朵的授粉受精率,促进座果,座果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0.
谢国阳 《福建林业科技》2012,(1):153-155,170
在分析福建省油茶良种繁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力度、充分挖掘自主选育品种、积极提升现有品种质量、强化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加强油茶良种生产指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