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48篇
  63篇
综合类   1366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3304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1引起蛋鸡腹泻的常见因素1.1疾病因素1.1.1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雏鸡主要表现为白痢,发病以一周龄内雏鸡为多,病雏肛周粘有白色或棕绿色的粪便,严重时粪便将肛门糊住,雏鸡因不能排便而死亡。患病产蛋鸡排白色稀便,冠变薄、苍白,上面有一层白色麸皮样皮屑。  相似文献   
992.
长期以来,家禽行业一直在与沙门氏菌进行着斗争。这的确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沙门氏菌是世界各地人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产蛋母鸡的舍饲类型很有可能会影响鸡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生率。与笼养舍饲系统相比,用替代型舍饲系统饲养的鸡群在抵抗沙门氏菌感染方面似乎存在着优势。  相似文献   
993.
人工合成抗菌肽Thanatin基因的3条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扩增技术得到完整的Thanatin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出pIRES2-EGFP-Thanatin重组表达载体。然后与脂质体混合,采用睾丸打点注射将新构建的抗菌肽基因注入小鼠睾丸内,共注射公鼠5只。6周后与雌鼠交配,对新生仔鼠进行断尾,提取尾尖基因组DNA,利用PCR和Southern印迹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得到的52只新生仔鼠中PCR检测阳性率为38.46%,Southern印迹检测阳性率为30.77%;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转基因小鼠呈现绿色荧光表达。通过睾丸注射法使Thanatin基因在小鼠的基因组中得到整合,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培育抗病动物品种以及通过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抗菌肽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近几年,家禽发生多种病原共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多种病原共感染常常引起非典型的病变,并进而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细菌性胚胎性疫病病原种类较多,且大多是条件性致病菌,由不同的细菌多重感染诱发的疾病越来越常见,鸡毒性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ricum, MG)、鸡沙门氏菌(Salmonella Avium)、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vium)为三种常见鸡胚胎细菌性疫病的病原.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三种常见鸡胚胎细菌性疫病的病原进行了共感染的分析与检测.目的在于研究这三种微生物的共感染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消长规律,以及与单独感染的差别.通过本研究为鸡场中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1日龄SPF雏鸡(10只/组)和11日龄SPF鸡胚(10枚/组)进行3种病原、2种病原、1种病原的感染.随时进行生长情况的观察,对死亡雏鸡、鸡胚进行剖检.结果,无论通过肉眼观察和还是病理学观察,3种病原共感染的雏鸡和鸡胚病变最严重,出现死亡时间最早,并且死亡率最高,两种病原共感染次之,但是多种病原共感染情况都比一种病原单独感染严重.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生共感染之后,病原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消长规律,分别对剖检雏鸡与鸡胚取样,进行IFA与PCR的检测,结果表明,支原体的侵袭,气囊感染最严重,肾脏次之,其后是肝脏.波氏杆菌与沙门氏菌在肝脏和法氏囊感染最严重,肾脏和肺脏次之,另外,对于波氏杆菌感染鸡,从皮下也有大量病原菌存在.雏鸡在感染24 h内各病原含量呈快速增长趋势,36 h之后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在三种病原共感染的雏鸡的组织中,每种病原的含量与单独感染、双重感染的含量相差不大.鸡胚在感染24 h内各病原含量呈增长趋势,24 h之后下降,多种病原共感染的鸡胚分离得到的单独一种病原的含量略低于单独感染的鸡胚.本研究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检测,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多重感染在禽类胚胎细菌性疫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对控制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胚胎细菌性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市售禽肉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该病菌可通过食物传播,禽肉等动物产品是引起人类感染该病菌的主要来源之一。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有  相似文献   
996.
禽沙门氏菌病(Avian Salm OnellOsis)是由沙门氏菌属中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鸽子发病的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97.
当前,在全球推广借鉴的瑞典养猪模式已经得到欧盟及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中心是:限制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禁止使用激素;关注环境污染;无沙门氏菌养猪生产;所有猪群应铺以垫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携带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M、N基因的pVAX1-S1、pVAX1-M和pVAX1-N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X4550株,构建IBV S1、M、N基因DNA质粒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X4550/pVAX1-S1,X4550/pVAX1-M,X4550/pVAX1-N),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重组质粒体外表达,SPF鸡经口服免疫,测定体内组织分布及稳定性、特异性IgG、IgA、CD4+和CD8+T细胞含量并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在体外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可在肠、脾、肝、心、肾、肺6个组织中分布并稳定存在;特异性IgG,IgA、CD4+和CD8+T细胞显著升高(p0.01),用104EID50IBV M41株攻毒,保护率达到73%(11/15)。本研究为研制IBV基因减毒沙门氏菌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正>目前,广大养殖户在家禽育雏时都普遍使用"开口药",即在雏鸡入舍后使用3~5天的抗菌药物。其目的一是减少垂直传播的沙门氏菌、霉形体等对雏鸡的危害,二是降低育雏设备、饮水等内外环境中条件性致病菌对雏鸡的危害。这一做法在当前我国小规模、大群体,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的养殖环境下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应忘记"是药三分毒",如果随意使用、任意加量、长时间使用抗菌药,极易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反应。下面介绍一个笔者临  相似文献   
1000.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世界各地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