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50篇
林业   50篇
农学   588篇
基础科学   61篇
  351篇
综合类   1540篇
农作物   251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965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菌核病是一类非专一性的植物真菌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泛,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产。对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及F2群体终花期茎秆进行菌核病抗性接种鉴定,根据构建的近红外模型对接种鉴定的茎秆木质素含量、单体组分比例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2013年和2014年RIL群体茎秆菌斑大小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8和–0.286,与单体G/S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8和0.167。2014年F2群体菌斑大小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6,与单体G/S相关性为0.142。F2:3家系抗(感)植株茎部切片间苯三酚染色观察表明抗性较强的材料木质素含量高于抗性较弱的材料。根据已构建的重组自交系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上述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QTL,其中9个菌核病抗性相关QTL分布于A05、A06、C04和C06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38%~12.05%;3个木质素含量QTL分别位于A04、A05和C01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03%~13.75%。6个木质素单体G/S QTL分布于A08、C03和C07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06%~8.66%。本文研究结果为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掌握广西水稻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特征,为水稻生产制定防灾减灾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利用广西89个气象观测站1958—2018年观测资料及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M-K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探究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1958—2018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呈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发生低谷期,21世纪10年代为高发期;(2)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除重度高温热害外,轻、中度高温热害次数变化均有突变发生;(3)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存在18、3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预计2018年之后广西早稻高温热害仍处于高发期;(4)高温热害高发区位于左、右江河谷,桂中盆地和西江—浔江—郁江等流域区域,沿海地区发生频次少于内陆。以上研究结论对实现水稻丰产稳产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引起2周龄以内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该病常见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其诱因是气温突变、空气潮湿、通风不良等。现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简单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山东栒子是中国山东省的特有种,现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目前,山东栒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基因数据库资源极度缺乏,急需探究其生物学遗传信息,以加快对山东栒子的保护遗传学工作。本研究以山东栒子叶片、花、成熟果实为实验材料,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对其转录组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共得到高质量去冗余的转录本53932个,作为最终转录本序列。预测到的CDS区共52490个;对其SSR位点进行分析,对测序得到Unigenes进行单核苷酸至六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搜索,共搜索到26796个SSR位点。对非冗余转录本利用BLAST软件与NR、Swissprot、GO、COG、KOG、KEGG 6个数据库进行比对,一共成功注释了53319个Unigenes,其中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中注释为苹果的的相关基因数量最多,其次是白梨和桃;在GO数据库中有33305条山东栒子Unigenes被注释分类,由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三部分组成;在与COG数据库比对中,共有23910条比对到了同源序列,且一共被分为25类;在与KEGG数据库的一系列比对中,可将Unigenes映射到126条代谢通路中。本研究在高通量全长转录组水平对山东栒子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为进一步开展山东栒子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挖掘优良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山东栒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整理右旗1969—2018年气温逐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右旗近50a平均气温年际变动、季节性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展开研究。得出结论:50a来右旗温度呈0.39℃/10a的速度增加,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増温明显,且有显著的阶段性波动特点。季节性气温都是以不同速度在增加,春季平均气温增加发展趋势在四季中极为明显。由最高气温季节平均值可知,春季最大,其次秋季夏季冬季,由此可知,最低温度季节性均值是春季最大,其次夏季秋季冬季。年和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波动,使得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将嗜热革节孢GH4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EGⅠ中的底物结合位点精氨酸Arg7进行饱和突变,测定其性质、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期分析精氨酸Arg7的功能。结果表明,与原酶相比,突变酶R7A的K_m有所下降,R7P的k_(cat)显著性提高,但突变酶的k_(cat)/K_m均显著性降低。原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突变酶R7C、R7P和R7V的则为40℃,其余突变酶的均为50℃。原酶于70℃下处理2 h具有61%的活性,相同处理条件下,突变酶R7F、R7H仍具有70%以上的活性,说明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R7A仅有20%的活性,剩余突变酶均有40%左右的活性。原酶的反应最适pH值为5. 0,而突变酶R7C的为6. 0,剩余突变酶的均为5. 0。本试验探究了精氨酸Arg7饱和突变后嗜热革节孢GH4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的性质变化,可为GH45家族进一步的分子改造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弱毒株是利用交叉保护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关键限制因子。通过对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强、弱毒株)的全长及部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筛选出在亲本强毒株PRSV-LM的P1和HC-Pro基因上的8个可能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突变位点(I_(309)、K_(481)、K_(598)、R_(728)、F_(753)、L_(754)、N_(787)和D_(944))。采用定点突变和Gibson拼接法,分别成功构建了4种含有2个突变位点(L_(754)和N_(787))、4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F_(753)和D_(944))、6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F_(753)、L_(754)、N_(787)和D_(944))和8个突变位点(I_(309)、K_(481)、K_(598)、R_(728)、F_(753)、L_(754)、N_(787)和D_(944))的PRSV-LM全长c DNA侵染性克隆突变体:p Gprsvm~2、p Gprsvm4、p Gprsvm6和p Gprsvm8。经人工接种、病症观察和RT-PCR检测,4种突变体克隆均能系统性侵染非转基因番木瓜植株,除克隆p Gprsvm~2的病症表现与亲本强毒株PRSV-LM一致外,其他多位点突变的克隆p Gprsvm4、p Gprsvm6和p Gprsvm8在番木瓜植株上的病症严重程度出现依次减弱,而克隆p Gprsvm8的病症最弱,且延迟2周发病。本实验初步验证了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I_(309)→S、K_(481)→Q、K_(598)→E、F_(753)→L、R_(728)→I和D_(944)→N)与PRSV-LM的病症表现及致病力相关,其中K_(598)→E和R_(728)→I可能是影响致病性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58.
[目的]明确绵羊脂肪特异蛋白27基因(Fsp27)5'端非编码区(5'-UTR)g.16767527位点和g.16767779-16767780位点突变与其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为低脂肪绵羊品种选育提供理想的分子标记,提高低脂肪绵羊品种改良选育效率.[方法]以5个不同尾脂沉积能力的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包括脂尾型绵羊品种阿勒泰羊,短脂尾型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长瘦尾型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采用PCR-SSCP结合基因测序对绵羊Fsp27基因5'-UTR区碱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突变与绵羊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结果]绵羊Fsp27基因5'-UTR区g.16767527位点为C/A突变,在所检测的绵羊群体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CC、CA和AA),但在不同尾脂沉积能力绵羊品种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差异:阿勒泰羊群体中以CC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为0.869;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以CA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8和0.628;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则以AA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6和0.833.g.167675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阿勒泰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HWE<0.01),在萨福克羊群体中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HWE<0.05).g.16767779-16767780位点为双碱基突变,对应为GG/GG、GG/TC和TC/TC基因型;在尾脂沉积能力强的阿勒泰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g.16767779-16767780位点以TC为优势等位基因,对应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2、0.954和0.927;在尾脂沉积能力差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中则以GG等位基因为主,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0和0.983.这2个位点的突变均对绵羊Fsp27基因5'-UTR区二级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绵羊Fsp27基因5'-UTR区g.16767527位点的C/A突变和g.16767779-16767780位点的GG/TC突变与其尾脂沉积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低脂肪绵羊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59.
果园养鸡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逐渐探索出一种适合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高效经营模式的最佳种养组合模式——果园养鸡。1果园养鸡的优势特点1.1灭虫除草,降低成本鸡具有取食昆虫、青草和草籽的习性,在果园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鸡,鸡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丛中的白蚁、金龟子、地老虎等  相似文献   
60.
本文基于创新过程理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功能定位,提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服务支撑、创新成果产出和创新综合绩效4个维度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依据全国160家农业科技园区2016—2018年的监测数据,基于突变级数法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算与排名。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园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发展总体平稳,在2017年略有下降后,2018年又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东部园区在综合绩效方面领先全国,中部园区发展最为成熟、西部园区建设初显成效,东北园区总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②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呈现出"总体空间正向关联,局部‘高高'聚集为主,东中西部能力失衡"的空间格局。③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鲁-苏-皖-豫"和"鄂-湘-赣"两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密集区,其通过空间联动效应的加强更好地实现了园区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