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掌握广西水稻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特征,为水稻生产制定防灾减灾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利用广西89个气象观测站1958—2018年观测资料及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M-K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探究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1958—2018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呈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发生低谷期,21世纪10年代为高发期;(2)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除重度高温热害外,轻、中度高温热害次数变化均有突变发生;(3)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存在18、3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预计2018年之后广西早稻高温热害仍处于高发期;(4)高温热害高发区位于左、右江河谷,桂中盆地和西江—浔江—郁江等流域区域,沿海地区发生频次少于内陆。以上研究结论对实现水稻丰产稳产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认识西北行台风活动特点成因,为此类台风预报提供参考,利用1°×1° 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实时定位定强数据,对台风“海鸥”的路径、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鸥”活动主要受副高外围气流操纵,不同阶段受不同层次引导气流影响。引导气流强度越大台风移速越快,其波动可能是台风路径摆动的重要原因。高海温是“海鸥”生成及发展的基础条件;“海鸥”移动下游存在弱垂直风切变区域、西南季风与越赤道气流卷入、水平风场不对称分布是“海鸥”强度加强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海鸥”不同阶段,感热和潜热所起作用不同。此外进一步探讨了“海鸥”成熟期仅维持台风强度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西89个气象站1961-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和广西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MeteoGIS技术和气候资源细网格模拟分析方法,结合广西早稻实际生产情况,建立了广西早稻高温热害的空间模拟分析模型,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高温热害区划指标因子进行100 m×100 m细网格模拟推算和残差订正,并综合考虑高温热害区划指标等级,对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分布进行了精细化区划.将广西早稻区分为基本无高温热害区、轻度高温热害区、中度高温热害区、较重高温热害区和严重高温热害区5个区域,分区结果符合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实际情况,为水稻生产的趋利避害、优化布局和科学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出台风在北部湾迅速加强环境场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积累此类台风预报经验,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NOAA日平均海表温度等资料,对台风“芭玛”在北部湾迅速加强过程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芭玛”迅速加强的形势场背景为阻塞高压崩溃南压,横槽转竖,南亚高压稳定少动,副热带高压减弱且北侧高压坝崩溃,地面为冷高压;(2)环境风场垂直切变由强切变转为弱切变,最强负垂直螺旋度从中高层开始下沉并调整强度,低层环境大气辐合增强及高层的辐散稳定维持,环境大气不稳定性增强,台风西侧有弱冷空气嵌入,增强的水汽输送以及北部湾海面大于27.5℃的SST,这些是台风快速加强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