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瑞香狼毒全株水提液对7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瑞香狼毒植株水提液促进了胡枝子种子的萌发,抑制了垂穗披碱草、醉马草、铁棒槌、平车前、翠雀花和画眉草种子的萌发。较低质量浓度的瑞香狼毒水提液促进了供试植物根长的生长,较高质量浓度下起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瑞香狼毒水提液对醉马草、胡枝子、翠雀花、画眉草、铁棒槌的芽长起抑制作用,而对垂穗披碱草、平车前均表现为低质量浓度起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起抑制作用。在对瑞香狼毒为主要优势种的退化高寒草地进行改良时,可选择瑞香狼毒抑制作用较小的草种,即垂穗披碱草,可减轻由于选择草种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2.
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毒杂草物种的数量和密度占优势;(2)禾草的种子库密度随退化梯度的增加而减少直至消失,多年生杂草存在于各个植被梯度且密度较大;(3)群落物种数量及其密度呈现0~5cm10~15cm5~10cm的分布规律,各土层内密度差异明显;(4)不同梯度下种子库(0~15cm)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与之变化趋势相反,土壤种子库0~5cm与种子库(0~15cm)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相似性;(5)随着退化梯度的增加,种子库和植被的相似系数减小,狼毒等毒杂草的大量繁衍显著的改变了草地群落的功能群结构,自然状态下种子库对原生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更新的贡献率降低,植被恢复问题严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及牛心朴子水浸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的化感作用。[方法]瑞香狼毒及牛心朴子水浸液设4种浓度(0.100 0、0.050 0、0.025 0和0.012 5 g/ml),分别对8种作物种子进行处理,处理后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结果]瑞香狼毒和牛心朴子水浸液对8种供试种子的萌发及其活力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水浸液浓度为0.100 0 g/ml时,该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明显,莴苣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在狼毒水浸液处理下均为0,莴苣、大白菜和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在牛心朴子水浸液下也均为0;当水浸液浓度为0.012 5 g/ml时,牛心朴子水浸液处理下萝卜种子活力指数高于对照,表明对萝卜种子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瑞香狼毒和牛心朴子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应用Ripley''s K函数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1-40枝)、V级株丛(40以上)5个株丛,研究了各株丛之间的格局控制关系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Ⅲ和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有一定的格局控制作用,尤其是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格局控制的程度和尺度最大;Ⅳ级狼毒株丛在20cm尺度内和Ⅰ、Ⅱ以及Ⅴ级狼毒株丛表现出正关联,Ⅲ级狼毒株丛在0-10cm尺度上和Ⅰ级狼毒株丛表现为正关联.狼毒种群中两个形体大小越相近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尤其是在种群内处于劣势地位或受其他株丛格局控制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更小,Ⅳ级狼毒株丛表现出较强的格局控制作用,同时对其他狼毒个体有保护作用,在种群内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inn.)已成为高寒草甸上主要毒杂草之一,严重影响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除狼毒,在高寒草甸上喷施750 mL/ hm2剂量的狼毒净,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狼毒的防治效果明显,施药后第2年防效达97.4%,施药后续5年内防效都保持在90%以上,短期内不会成灾;施药后单子叶牧草增产明显,施药后第2年增产率达17.5%,第3年到第5年增产率分别为19.6%、18.1%和16.0%,增产幅度稳定。双子叶牧草在施药当年和第2年无明显增产效果,施药后的第3年、第4年和第5年分别增产15.1%、17.2%和14.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6.
遮荫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了探明遮荫对高寒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苗定居的影响,本研究在其原生境下开展人工控制试验,探究了狼毒种子在不同遮荫高度(10 cm, 15 cm, 20 cm)和不同遮荫方位(东向、西向、南向、北向)下的出苗和幼苗定居表现。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高寒草地土壤表层温度(P<0.05),增加了土壤含水量(P<0.05);不同高度遮荫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狼毒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与对照相比,东向、南向和北向遮荫处理对狼毒种子出苗率均无显著影响,而西向遮荫处理能显著降低狼毒出苗率(P<0.05);狼毒的成苗率在各方位遮荫处理下无显著性差异,均为100%。本研究表明,遮荫是影响狼毒种苗定居的重要环境因子。因此,维持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在一定的高度水平,可有效遏制狼毒种苗定居和种群扩散。  相似文献   
47.
狼毒对草木樨、多年生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慧  周淑清  黄祖杰 《草地学报》2009,17(6):826-829
为了解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对2种优质牧草,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化感作用,在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上,对草种进行合理选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狼毒根、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对草木樨的化感综合效应(SE)随狼毒根、茎叶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62.9%和2.5%;狼毒根对多年生黑麦草的SE也随狼毒根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29.5%;狼毒茎叶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当茎叶量为3g/盆时,促进作用最大,SE为-1.8%.说明对同一受试植物而言,狼毒根对其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对他种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并且草木樨受狼毒化感抑制作用的影响大于多年生黑麦草,在人工建植植被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多年生黑麦草可作为选择草种.  相似文献   
48.
瑞香狼毒根丙酮提取物对几种动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香狼毒根中黄酮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将其丙酮提取物分为黄酮类A和非黄酮类B两部分。选用嗜水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哈维弧菌、鳗弧菌、无乳链球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8种菌作为供试菌(前4种为水产病原菌;后4种为哺乳动物病原菌),结合活性跟踪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部分对供试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并从其中分离到两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新狼毒素B(A1)和狼毒色原酮(A2);B部分对水产病原菌有较强抑制活性,并从其中分离到一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B1)。  相似文献   
49.
采用平板法、试管法测定两种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狼毒素总黄酮(T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体外抑制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牛奶致热试验观察三者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表明,狼毒素总黄酮(TFC)与蒲公英40%乙醇提取物(40%HT)具有中度抑菌作用,且二者组合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狼毒素总黄酮40%乙醇提取物在500、250 mg/kg,90%乙醇提取物(90%HT)在500 mg/kg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狼毒素总黄酮不具有解热作用,两种蒲公英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牛奶致热(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50.
用水煮醇沉法提取板蓝根多糖,通过观察PK-15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板蓝根多糖的不同加药方式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的阻断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在对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对猪细小病毒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和抑制的作用,最小的阻断浓度为2.09μg/ml,最小的抑制浓度为4.19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