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9篇
  44篇
综合类   825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305篇
畜牧兽医   747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境镉(cadmium, Cd)极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影响食品安全,本研究旨在探究羊骨胶原肽(sheep bone collagen peptide, SBCP)对镉的螯合作用及对镉致鸡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海兰褐雏鸡随机分组(n=10):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Cd组)饲喂氯化镉添加量为140 mg·kg-1的含镉饲料,SBCP组每天灌胃3 g·kg-1的肽,Cd+SBCP组饲喂与Cd组相同的含镉饲料并灌胃与SBCP组相同的等剂量肽;42 d后测定各组的镉残留水平和肝抗氧化水平,评估肝损伤程度,分析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和SBCP组肝和胸肌中镉残留的检测值为0,Cd组的镉残留分别为412.57μg·kg-1(肝)和129.47μg·kg-1(胸肌),Cd+SBCP组分别为216.06μg·kg-1(肝)和49.68μg·kg-1(胸肌);与对照组相比:Cd组肝组织T-SOD和G...  相似文献   
3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里饲养宠物,尤以宠物狗为多。近些年有好多家庭开始养猫。关于宠物狗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关于猫的研究却很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猫是人类的朋友之一,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来与猫有关的纠纷及案件越来越多。家猫线粒体DNA(mtDNA)是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蕴藏着大量的生物信息,本文将对家猫的mtDNA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3.
封面封底     
线粒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自噬对于清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动态平衡和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线粒体自噬生理功能基础上,从雌性动物主要生殖器官与组织、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胚胎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因其在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动剂,并在病原体感染和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在进入细胞质或细胞外环境后,可以激活多种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从而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Ⅰ型干扰素反应。因此,本文就线粒体DNA激活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以及其在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粒体DNA在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旨在探究死亡受体Fas在镉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通路的调控机制,用10 μmol·L-1镉处理Fas基因沉默的PC12细胞株1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H3相互作用域死亡激动剂(BID)、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情况,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凋亡诱导因子(AIF)、核酸内切酶G(Endo G)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色素C(Cyt 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F核转位。结果显示,镉极显著上调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诱导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caspase-9、caspase-3和PARP,增加AIF和Endo G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诱导AIF核转位;沉默Fas极显著抑制镉引起的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升高,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caspase-3、PARP蛋白活化和AIF、Endo G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显著抑制镉激活的caspase-9(P<0.05),并抑制AIF核转位。综上表明,Fas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参与镉致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选择mtDNA 18S rRNA为目标基因,在通用引物扩增区间设计了质控探针、特异性探针。最终验证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证实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可以达到较高检测水平,该方法成本较低,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饲料中是否含有猪、牛、鸡和鸭等4种动物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37.
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采集12只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Cyt b基因1140bp序列,采用Clustal X 1.84、MEGA 6.0、Dna SP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了序列特征和系统地位分析。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Cyt b基因含116个多态信息位点,群体中多态位点类型有转换、颠换,Cyt b基因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33.7%,25.9%,27.6%,12.9%。基于Kimura双参数的遗传距离显示,属内种间大黄鼠(Spermophilus major)与新疆黄鼠(Spermophilus fulvus)间遗传距离最小(0.034),高加索黄鼠(Spermophilus musicus)与达乌尔黄鼠最大(0.172),达乌尔黄鼠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140,种群分化较大,基于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符合传统分类标准,研究为达乌尔黄鼠Cyt b基因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桑粉虱(Pealius mori)是云南蚕区主要的桑树害虫之一。对滇南至滇西沿线3个蚕桑区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序列分析,应用Dna SP5.0、Arlequin3.1.1.1、Network4.6软件进行桑粉虱样本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在35个样本的mt DNA COⅠ序列中,检测到23种单倍型,其中20种单倍型分别为7个种群独有;总群体的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66,各种群单倍型Hd介于0.700~1.000间;总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47 98,基因流(Nm)为0.17。AMOVA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桑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种群内变异小于种群间变异;总群体及各种群间Tajima's D中性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桑粉虱群体在近历史时期无群体扩张。构建的单倍型UPGMA聚类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桑粉虱单倍型呈明显种群分布格局。依据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滇南至滇西沿线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因遗传漂变产生了较大遗传分化;桑粉虱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呈现明显的地理区域种群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9.
为对鼠源细胞进行鉴别检测,以鼠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为靶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针对鼠源细胞基因组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良好,其他物种来源细胞基因组及生物制品原辅材料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敏感性高,基因拷贝数检出限度为45.3拷贝。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鼠源细胞进行快速检测,为细胞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胚根线粒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响应低温胁迫的抗氧化作用机制,以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和20℃)处理下发芽特性、不同吸胀时间(6、12和24 h)胚根线粒体AsA-GSH循环酶活性、抗氧化物以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吸胀12和24 h后,10℃处理的胚根线粒体H2O2含量高于20℃。吸胀24 h期间,10℃处理的胚根线粒体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低于20℃。吸胀12和24 h后,10℃处理的胚根线粒体抗坏血酸(AsA)含量均低于20℃。10℃条件下吸胀24 h后,与20℃处理相比,胚根线粒体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苜蓿种子在10℃条件下吸胀萌发时,主要通过降低AsA-GSH循环中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AsA、GSH含量,使胚根线粒体内的H2O2积累,产生氧化损伤,继而影响种子萌发的正常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