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34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俄×中”沙棘杂交子代优良雌株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沙棘育种基地,从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母本)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父本)的杂交子代雌株群体中选择出7株杂种优势显著的优良单株,它们兼有母本和父本的优良性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明显超过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棘刺较少,但抗旱性强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子代(Oreochromis niloticuss♀×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IGF-I基因结构差异,研究IGF-I基因与此3种基因型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3'-RACE的方法,从鳃的总RNA分别获得其IGF-Ib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076 bp、1075 bp和1 079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546 bp、一个终止密码及含polyA信号的3'UTR;ORF编码182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44aa),成熟肽B区(29aa)、C区(10aa)、A区(21aa)、D区(8aa)及编码70aa的E区,二级结构为混合类型;与其他脊椎动物IGF-Ib序列的序列相似度达75.8%-100%;成熟肽A、B区高度保守,C区第82位后缺失2aa,E区第131位和159位分别缺失3aa和1aa;萨罗罗非鱼在E133位发生Ala/Pro氨基酸残基替换,与耐盐性强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画眉罗非鱼一致,推测IGF-Ib基因E区选择性剪切与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不同家系在福建省的生长适应性和差异性,对3年生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开展了生长性状调查和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表明:3年生卷荚相思家系子代的树高平均为194.28±52.55 cm,地径平均为39.59±14.82 mm,冠幅平均为142.95±31.65 cm,家系生长量较大,整体长势较好。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家系子代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大,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力h2分别为48.19%、88.14%和50.02%。通过聚类分析,20个家系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第1种类型为生长上等型,分别为SSE9、SSE11、SSE13、NP17和RD30等5个家系,这些家系可作为优良种质材料进行生产应用;第2种类型为生长中等型,可进一步跟踪观察和选优培育;第3种类型为生长下等型,生长较差,在开发利用方面,可挖掘生长指标以外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
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661.67 kg/hm2、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11个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 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11个可量性状中, 肛前长为等速生长, 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 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生长在20 ~22日龄时出现拐点, 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 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 除臀鳍外, 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 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 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中, 可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6.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特异位点7个;尼罗罗非鱼(♀)5个;杂交子代6个。利用这8个位点检测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3个等住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4394个,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O.7083、0.9015和0.978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41、0.5761和0.643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33、0.4693和0.5584。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其中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97.
采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12对,经筛选,其中97对在39份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扩增出明显差异条带,25对在As2796单孢分离子代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19对引物在单孢分离子代中遵循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2.68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02 3。8份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36 3~0.864 1,平均值为0.538 5;基于Nei-s 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46处,8个双孢蘑菇品种(系)分为2个类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种质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潜在的多态性SSR 的开发为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图谱构建提供了更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基础,为进一步进行双孢蘑菇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及管理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瓦♂)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瓦♀)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瓦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瓦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瓦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相似文献   
99.
杂交牙鲆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应用夏鲆(♂)和牙鲆(♀)进行人工杂交授精,获得的生长发育正常的杂交子代。在养殖过程中,杂交牙鲆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不育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0.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杂种优势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使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两种杂交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相似指数和Nei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中,棕点石斑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6.849 3),最小的是鞍带石斑鱼(2.608 6)。6对微卫星引物在这5个群体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6 7、0.751 3、0.441 9、0.664 0、0.542 6。在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中,虎龙斑和青龙斑的最高均为0.940 0,鞍带石斑鱼的最低为0.508 3。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率结果显示,青龙斑和虎龙斑均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子一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群体双方,可推断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