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19篇
  免费   1235篇
  国内免费   2394篇
林业   4738篇
农学   2602篇
基础科学   11063篇
  3287篇
综合类   21335篇
农作物   1426篇
水产渔业   1753篇
畜牧兽医   10086篇
园艺   2617篇
植物保护   1141篇
  2024年   366篇
  2023年   1267篇
  2022年   1214篇
  2021年   1342篇
  2020年   1389篇
  2019年   1630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1592篇
  2016年   1757篇
  2015年   1816篇
  2014年   3345篇
  2013年   3110篇
  2012年   3730篇
  2011年   3705篇
  2010年   3508篇
  2009年   3354篇
  2008年   3658篇
  2007年   3203篇
  2006年   2819篇
  2005年   2573篇
  2004年   2057篇
  2003年   1843篇
  2002年   1385篇
  2001年   1272篇
  2000年   968篇
  1999年   723篇
  1998年   750篇
  1997年   750篇
  1996年   625篇
  1995年   627篇
  1994年   556篇
  1993年   463篇
  1992年   469篇
  1991年   418篇
  1990年   377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近期,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21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提高生产能力、保障物流配送畅通、做好储备和进出口工作、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农技服务水平,全力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与此同时,农资企业也积极响应相应,采取措施推进春耕备耕稳价保供。  相似文献   
12.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饲养系统和日粮对羔羊生长、屠宰性能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13.97±0.55)kg的120只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T1组在室内饲喂基础浓缩料,每天补充100 g稻草,T2组在室内饲喂基础浓缩料,每天补充100 g稻草和锌硒复合矿物质(0.2 mg/d硒,50 mg/d锌),T3组在室外放牧,除了采食苜蓿草外,每天额外补充100 g稻草和100 g燕麦。试验时间为9周。结果:T1和T2组羔羊的末重、日增重、半胴体重、下肢深度、下肢重量、眼肌面积、颈、胸肌、肾重量均显著高于T3组(P<0.05),但骨盆骨重量显著低于T3组(P<0.05)。各处理组羔羊的可食用部分和骨盆肌肉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T2组63 d羔羊血液硒含量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9.83%和25.0%(P<0.05),血液锌含量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1.71%和45.91%(P<0.05)。T3组羔羊肌肉钙含量较T1和T2组分别显著提高了8.79%和5.37%(P<0.05)。T2羔羊肌肉硒和锌含量较T1和T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41.18%、65.52%和38.19%、46.15%(P<0.05),T2和T3组羔羊肌肉钾含量较T1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27%和4.28%(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放牧羔羊胴体的脂肪含量低于室内饲养的羔羊,室外放牧可以提高肌肉钙和钾含量,但肌肉硒含量降低。 [关键词]饲养系统|羔羊|屠宰性能|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CRH5型动车组制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主要构成、种类及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在今后较长时期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技术是动车组制动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旨在引发有关方面深入研究并形成更多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动车组制动技术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从疑似禽霍乱病死鸡中分离一株细菌,采用16SrRNA方法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分析其血清型为A型,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受.本研究结果为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比了国内外有关该养殖模式发展方向的异同,简述了该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物质和空间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的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并汇总了我国沿海省份近年来开展该养殖模式选用的品种搭配及产量产值。指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还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RT-PCR从PK-15细胞系中扩增克隆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MAVS220,转化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利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MAVS经纯化后免疫4周龄昆明系小鼠制备抗线粒体抗病病毒信号蛋白(MAVS)多克隆抗体。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IPTG 0.05 mmol/L,37℃诱导6 h,重组MAVS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应用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抗MAVS多克隆抗体与纯化的重组MAVS蛋白反应效价可达1∶16 000;该抗体与Poly(I∶C)刺激PK-15细胞产生的MAVS及与转染了重组MAV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MAVS的BHK-21细胞表达的MAVS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效价可达1∶1 000,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为评价氨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氨唑草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氨唑草酮在25 ℃时,在pH值为4或7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均长于365 d,在pH值为9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为90.0 d,属于难水解至中等水解农药。在20~25 ℃、气体流速500 mL·min-1的条件下,氨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挥发率均小于1%,属于难挥发农药。氨唑草酮在湖泊(杭州西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河流(京杭大运河)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08 d和630 d,厌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8 d和990 d,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属于难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1):61-64
为建立1株猪源2009/H1N1流感病毒A/swine/Heilongjiang/44/2009(HLJ44)的反向遗传系统,利用双向表达质粒p HW2000,分别构建了该病毒株8个基因节段的重组质粒,将其共转染于293T和MDCK混合培养的细胞,拯救出重组病毒R-HLJ44。测序结果表明,R-HLJ44与亲本病毒HLJ44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二者在细胞上具有相似的增殖特性;抗原性未发生变化;分别以106TCID50的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结果显示R-HLJ44与亲本HLJ44在小鼠脏器中的复制滴度也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拯救的重组病毒保持了与亲本病毒一致的生物学特性。该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及新型疫苗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