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林业   135篇
农学   405篇
基础科学   87篇
  235篇
综合类   1941篇
农作物   213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1434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又有四项最新科研成果,分别于1994年元月20~21日通过了由农业部科技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鉴定。经专家评议一致认为,这四项科研成果均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赵恩茂  宋卫兰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I0001-I0005
作者根据病毒反向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动脉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亚基因mRNA的合成,就动脉炎病毒传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及基因工程操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利用传染性cDNA克隆作为工具,构建出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调控因子,在神经损伤、糖尿病、生长迟滞、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IGF-I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中,但其含量很低,天然来源无法满足临床利用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IGF-I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甘蓝偏爱密码,对整个基因DNA序列进行了修改,并从烟草中克隆了一段核基质结合区(MAR)。构建了MAR调控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4.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pGEX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牛朊蛋白的1个正常重组蛋白和3个单氨基酸变异体的原核表达质粒,即pGEX-BoPrP(93~241)、pGEX-BoPrP(93~241)(S154N)、pGEX-BoPrP(93~241)(A129V)和pGEX-BoPrP(93~241)(Q234R)。经转化E.coli BL21(DE3).均表达了预期大小约为42.4ku的融合蛋白。在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下,各重组菌可产生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30%~45%的融合蛋白。经免疫印迹检查,所有融合蛋白均可与抗牛单克隆抗体4C11反应。表明,单氨基酸突变并不影响单抗4C11的识别表位。  相似文献   
17.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ZJ株H11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已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contortuss ZJ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11基因。将PCR产物与pUCm—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H11基因的同源性为99.5%。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氨基肽酶的保守序列,推测可使虫体不能获得所必需的氨基酸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3.7kb的LacZ基因片段克隆到含标志基因Neo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与pLNCX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含有LacZ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LSN和pLNCL.在测定了G418对饥装细胞系PA317的最小致剂量后(最小致死剂量为0.3g/L),通过脂质体Lipofectin与磷酸钙2种介质,分别将2种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进行包装,并以0.3g/L,的G418进行筛选,得到多个G418抗性克隆,经扩大培养,传代,分别得到包装pLLSN与pLNCL的2株阳性细胞,电镜下可见阳性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具有逆转录病毒形态特征的成熟病毒粒子,本0研究为运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解决转角因效率低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禽痘病毒表达载体是已构建表达外源基因的病毒载体中的一种,它在表达外源基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1)它的基因组结构庞大,能耐受较大的外源基因(25~35kb)在其基因组的不同位点插入。(2)严格的胞浆内复制,避免了病毒基因重组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可能性。且禽痘病毒的宿主范围较窄,仅感染禽类,在哺乳动物体内仅产生一过性感染,安全性较高。(3)表达产物(蛋白质)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过程与体内极为相似,因此活性高。且保留了相应的抗原性、免疫原性。基于这些特点,使得禽痘病毒载体不仅可作为禽源疫苗,而且还可作为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